在改造中留住都市記憶,延續歷史文脈——重慶老舊社區講述“光陰的故事”

重庆 62℃ 0
摘要:

改造前後的黃桷埡老街。(受訪者供圖)

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充滿懷舊情調,深受觀眾喜愛。重慶老舊社區改造打出“懷舊牌”——通過修復歷史文化遺跡,留住都市記憶,讓人追古撫今、珍惜當下。

南岸區黃桷埡老街:

每年有30萬人次來此遊覽

從川美到黃桷埡老街,公共交通需要近兩個小時,全程要坐28個軌道站,還要換乘一次公交車。川美學生田乙餘每個月都要走一次,只為去寫生。為啥選擇黃桷埡老街?田乙餘的回答是:這裡充滿了歷史和文化的氣息。

的確如此,黃桷埡老街歷史底蘊深厚。這條老街與黃葛古道相連,是舊時重慶出城的大道。官府在此設立驛站、駐紮兵營,背夫在此歇脚,人來人往,商賈雲集,至明清,其繁華達到鼎盛。抗戰時期,黃桷埡老街居住了很多文人學士、愛國志士。60多年前,隨著新興交通工具的興起,這條老街逐漸冷清、老舊。

“放眼望去,是狹窄的街道、縱橫的電線、雜亂的晾衣杆。老街房子多為木質結構,年久失修,居住環境較差,既存在安全隱患又不美觀。”黃桷埡老街一名當地居民這樣描述改造前的情形。

這裡被列入老舊社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後,南岸區提出,不僅要修繕樓房、重繪外觀,還要讓這條千年老街再現歷史文化風貌,煥發新生。

2019年,經過改造陞級,黃桷埡老街重新對外開放。一期項目共改造175棟房屋,在充分遵循歷史風貌的基礎上,致力呈現“一棟一景觀、一棟一特色”老街味道。

同時,為了還原歷史文化,一期工程中,黃桷埡老街修繕了包括李奎安故居、雲南商會館、大夏驛站、張京營寨等15處具有歷史故事、人物、場景的建築。

三毛故居是最知名的一個建築。它位於黃桷埡老街背街,是一棟修繕如舊的小木屋。這裡是作家三毛的出生地,曾住著三毛及其父母、姐姐,以及伯父一家人,三毛在這裡生活了3年。

如今,三毛故居已成為黃桷埡老街最知名的“打卡點”,不少三毛書迷更不遠千里而來。黃桷埡老街改造項目相關負責人稱,到老街的遊客中,8成都會去三毛故居參觀。

據統計,黃桷埡老街開放以來,每年遊覽、參觀人次約30萬左右。週末與節假日,這裡是眾多遊客市民的“打卡點”,千年古街再現曾經繁華盛景。

渝中區張家花園192號:

曾經髒亂差如今書香襲人

渝中區圖書館有一個分館,位於張家花園192號,名為人和書院。這裡有4000餘册圖書,還配有投影儀、音響、茶水間、廁所等設施設備。“現在天氣好,經常會看到背包客在院子裏參觀拍照。”渝中區相關負責人說。

張家花園192號是由6棟單元樓構成的院落,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因為缺乏統一管理,院落設施設備老化,地面、牆面大面積破損,休閒座椅更是“缺胳膊少腿”。同時,因為部分居民公德意識淡薄,亂倒垃圾、違搭建築,讓院落擁擠淩亂。這裡一度是大溪溝片區髒亂差最突出的地方之一。

2019年,渝中區啟動社區人居環境“微整治”,張家花園192號被納入。“改造不能只改面子,還要想辦法提升居民的精氣神,並引導他們遵守公德。”大溪溝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如何實現這一目的?渝中區的做法是挖掘和弘揚張家花園192號的歷史文化——

張家花園192號周邊,有作為中國民主黨派的發祥地之一的“良莊”;有建造於1936年的巴蜀學校校門遺址;有重慶最早的中共黨組織誕生地——“中法學校”舊址;還有茅盾、老舍等作家曾集會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遺址。而巴蜀中學、人和街小學、市設計院等文化組織,進一步豐盈了張家花園192號的文化氣息。

由此,渝中區以“耕讀文化”為突破口,在整治社區的同時,將牛角掛書、懸樑刺股、鑿壁借光、聞雞起舞、圓木警枕、磨杵成針等典故繪成畫,刷在院落牆上。這些畫,引得人們駐足觀望、津津樂道。

同時,作為打造耕讀文化的重要部分,渝中區投資40多萬元,將院落中閒置的房屋進行改造,建成了如今的人和書院。借助這個書院,街道開展閱讀、書畫展、詩歌會等藝術交流活動,已吸引轄區組織幹部職工5000餘人次參與。

大溪溝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院落的居民打牌的少了,看書的多了,亂丟垃圾的習慣也改掉了,曾經的髒亂差老街,變成了鬧中取靜的旅遊休閒地。

大渡口區新工社區:

為重鋼人保留那段“青蔥歲月”

9月初,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收到了一封感謝信,寄信人是新工社區的居民李根慶。他稱讚新工社區改造後,在消防、整潔等方面都做得很好。同時,改造後的社區,也讓他回憶起了自己那段“青蔥歲月”。

李根慶是一個老大渡口人,他的青春歲月記憶,保留在重鋼。“重鋼曾經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也是大渡口人的驕傲。”李根慶說,當年,憑藉重鋼等鋼鐵企業,重慶有了繁榮的鋼鐵產業。他倍感榮幸的是,自己就是重鋼人,所住的新工社區便是重鋼家屬區之一。

但隨著都市發展與產業轉型,重鋼搬出了大渡口區。像李根慶這樣的老重鋼人,因為對重鋼懷有深厚感情,所以難免有些失落。

“我們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新工社區居住的大部分老人都非常懷念重鋼,這種情懷很深。”大渡口區相關負責人說。

也正是看到這一點,去年,九宮廟街道啟動新工社區老舊社區環境提檔陞級項目時,新增了社區人文環境提升行動,刻意加入了許多鋼鐵元素,目的就是充分體現重鋼文化,為居民們留住曾經的回憶。

比如,在社區入口,有一臺仿照重慶工業博物館的8000馬力雙缸臥式蒸汽機製作的縮小造型;社區內部,以時間為軸線,錯落有致地展示著重鋼的歷史照片;社區主幹道,分佈了螺絲、齒輪等造型的雕塑、擺件,甚至還有安全帽造型的花盆。

“社區入口的蒸汽機模型,總能讓我回憶起在重鋼工作的日子。”“這些東西都讓人懷念。”今年4月,新工社區改造正式完成,這樣的感歎不絕於耳。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元素,打造一個有特色的‘鋼城社區’,讓居民生活充滿回憶,也讓社區變成一個沒有圍牆的‘鋼鐵博物館’。”新工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部門聲音>>>

在推進老舊社區改造過程中,重慶很注重的一點就是傳承歷史文脈。比如,圍繞都市歷史文化傳承定位,加大建築保護和更新,保護都市歷史風貌。再如,在注重實體內容改造的基礎上,融入區域特點的精神元素。這種兼顧區域配套和歷史傳承的管道,既留住了都市記憶和歷史文脈,也為居民生活休閒提供了新的空間。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