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現在在新疆喀什管理著1800畝西梅種植園的張君强,10年前還是一位在上海辦公大樓裏敲擊鍵盤的碼農。
2011年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張君强偶然得知在新疆喀什地區有農戶在少量種植西梅。這一種擁有“進口”光環的水果,在國內也擁有良好的生活土壤。他的心中逐漸浮現了一個想法:“如果我到新疆種植西梅,把這種擁有進口光環的水果在國內批量種植出來,是不是抓住了一個機會?”這個想法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盤旋,既然忘不掉,那就選擇實幹。
從種植小白到西梅行家規範種植讓產量翻三倍
初入水果行業,張君强也是一個行業小白,他便决定從貿易做起。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借著做西梅貿易的機會,張君强把進口西梅徹頭徹尾的摸清楚了。世界上最大的西梅出口國家是智利,智利的西梅因為地中海氣候生長的很好。十多年前農學科學家就發現,在我國新疆喀什地區,晝夜溫差更大,日照時間能達到10個小時,對於西梅糖分的積累有著更好的自然條件。新疆種植的西梅糖分能達到20,而進口的西梅糖分只有15-17,便將西梅引進中國進行種植。同時,張君强發現了制約新疆西梅發展的關鍵原因:“新疆果農由於資訊閉塞,管理粗放,對商品果的認知還停留在8,90年代上,對新品種的接受完全處於跟風狀態。”
經過多年西梅貿易的經驗積累,以及專業人士的指導,張君强更加堅定了在新疆發展西梅種植業的决心。
張君强在水果種植業上的創業也沿用了之前IT的思維——講邏輯。發現問題就解决問題。到了新疆的第一步就是解决管理粗放的問題,張君强帶著團隊製定了科學的種植標準。首先根據種植的面積,規定了西梅樹的株行距,控制西梅樹的密度。再通過後期的修枝,控制西梅樹的果實承載量,“這樣的做法,比以往傳統種植管道的種植數量翻了三倍。”張君强說道。其次是控制了施肥的量,肥多了就光長樹不長果。他就和團隊一起查閱資料,進行試驗,找到最適合肥料的量,不會讓西梅樹長得太茂盛,同時又能讓西梅的產量達到最佳。此外,他還引進了許多種植機械,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西梅的產量。
回歸水果本質做好品質和口感才是第一要義
張君强坦言:“之前做IT的時候,只需要控制好變數就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但是水果種植不是,囙此在剛開始吃了很多虧。”之前有一年,擴大了種植的規模。在前期把土地、設備、肥料等等因素都考慮好了,信心滿滿的把樹苗進了回來。等到要種苗的時候才發現,那一塊地的水源不足,而調配水源還要經過申請審批,等到水源下來樹苗已經在地裏枯死了。經過這一次,張君强意識到在水果產業,光有規劃控制變數是不够的,還要製定各種突發情况的應急預案。
在水果種植業摸爬滾打三年之後,張君强西梅園的產量不斷提升,新疆西梅的品質與進口西梅比較起來也毫不遜色,現在缺的就是一個好的銷路,能讓全國各地的人都能吃到新疆西梅。
張君强接觸的線上線下銷售管道也不在少數,而京東特別吸引他,“京東的關注點,回到了水果品質本身,”,張君强說,雖然和京東合作不久,但是在合作期間,京東始終關注西梅的品質。在約定上架的時間內,如果西梅的糖分沒有達到最好的狀態,和京東采銷人員溝通可以延緩上架,這一切都是為了送到消費者手上的產品都是高品質的好水果。通過京東,消費者享用更多高品質農產品的同時,“好價”帶來了更好的收入,組織面積的產出效益更高,農戶增收真正落到了實處,形成了“質量越高-消費者越滿意-農戶收益越高-改善生產-提供更多高品質農產品”的農產品產銷正向迴圈,從而有力支持農村農業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和消費陞級。
這一點和張君强的理念不謀而合,未來他也將與京東一起,不只是做一次客人的生意,而是讓客人能够認准新疆西梅成為常客,讓新疆西梅賣到全國各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