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製造了20年來最熱鬧的一届全運會?

陕西 74℃ 0
摘要:2016年初,陝西當選第14届全運會主辦地,當時無論是體育總局還是陝西方面可能都不會想到,這届比賽意外地成為了近年來關注度最高的一届全運會。就在結果公佈前幾個月,國家體育總局發佈《關於公布第十四届全國運動會承辦候選單比特通知》,陝西是唯一一個提出申辦的候選組織。過去幾届的低關注、低性價比顯然是全運會申辦遇冷的主要原因。

2016年初,陝西當選第14届全運會主辦地,當時無論是體育總局還是陝西方面可能都不會想到,這届比賽意外地成為了近年來關注度最高的一届全運會。

就在結果公佈前幾個月,國家體育總局發佈《關於公布第十四届全國運動會承辦候選單比特通知》,陝西是唯一一個提出申辦的候選組織。這或許也體現出一個尷尬狀況——全運會從2005年開始實施申辦制才剛剛十多年,這項賽事已經變得有點乏人問津。

過去幾届的低關注、低性價比顯然是全運會申辦遇冷的主要原因。但今天,當全運主火炬在西安點燃,國家領導人親自宣佈賽事開幕、CCTV-5帶來全程直播、全運會相關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榜首,這届全運會的影響力似乎已經有些不一樣。無論是早有準備還是機緣巧合,一些看得見的變化正在發生。

有藝員,也有爭議

“奧運會為全運練兵”本是兩個月前的一句玩笑話,但奧運會確實間接幫助了這届全運會。

從8月8日東京奧運會閉幕,到9月15日全運會開始,兩項賽事只間隔38天,對運動員來說這肯定是一個“小麻煩”,在完成“21+7”的隔離之後,大部分人真正的備戰時間其實寥寥無幾。

但對於全運會本身而言,這卻是無比的幸運。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了2008年之後最高的關注度,蘇炳添、楊倩、全紅嬋等運動員突然變得家喻戶曉,直到現在,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在不斷官宣新的代言品牌。

收穫市場的認可,也意味著他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名人效應。雖然全運會今天才正式開幕,但在已經結束的一些比賽中,“全紅嬋再現水花消失術”、“楊倩走出小黃鴨步伐”等話題依然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廣泛的傳播。

▲楊倩、楊皓然組合在全運會再度奪冠。

本届全運會,幫助中國隊在東京收穫38枚金牌的共50比特奧運冠軍將全部出戰,這一批正處於聲望頂峰的運動員,必定還將為全運會帶來可觀的影響力。對蘇炳添、張雨霏等在東京取得突破的運動員,觀眾也會有更多期待。

然而,一些在東京就埋下的爭議也會在全運會持續。由於一些項目國家隊在接下來幾個月還有大賽任務,運動員回國隔離後也缺少與省隊磨合的時間,有相當多的集體項目國家隊將組隊參加全運會,這種安排還是全運會歷史上的首次。

對於各省隊來說,“奧運隊”的出現顯然是“降維打擊”。據《體壇周報》報導,根據本届全運會規則,“奧運隊”如果在全運會上奪冠,隊員所在的省份將分享金牌,一個球員算一枚金牌,但每個省市不超過兩塊金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發了類似此前中國女足奧運名單“按省份按名額選人”的傳言。

在奧運會延后一年的情况下,全運會為國家隊選拔人才的功能已經弱化,相反,全運會更像是奧運冠軍凱旋後的一次“秀場”。這種功能顯然不是有意設計,但從吸引觀眾的角度來說,這種定位才回歸了頂級賽事的“觀賞”本質,全運會本身也將會從中受益。

由於賽程安排的原因,部分項目的比賽已經在開幕前進行,而到9月27日閉幕為止,一共將有超過12000名運動員參與54個大項的角逐。在東京奧運會,這個數位也不過15000人。大批運動員、媒體的到來將成為陝西向全國推介自己的絕佳機會。

精心準備與“過度緊張”

好事還沒出門,壞事先傳了千里。9月6日,西安市政府决定,為了不影響全運會正常進行,將紀念“918事變”的防空警報從9月18日更改至9月30日。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指責,在輿論壓力下,西安方面在幾天後宣佈防空警報照常在9月18日試鳴。

▲西安市人民政府發佈的公告,後已廢除。

顯然,西安方面對與全運會極其重視,甚至動了更改“918”防空警報的念頭,且不論這項决定是否妥當,西安方面對與全運會已經有些“過度緊張”了。

無論是重視還是緊張,全運會對於已經約20年沒有舉辦過全國大賽的陝西而言,確實足够重要。根據懶熊體育從十四運組委會得到的數據,從2017年到2021年這5年,圍繞十四運,整個西安市(陝西省)的基礎設施投資達到2700個億,西安地區26個體育場館的建設資金投入達到177個億。整個西安的建設規模和建設投資力度是歷史之最,作為對比參攷,西安2020年的GDP總量為10020億。

那麼全運會的直接收入有多少呢?根據《陝西日報》6月份的數據,十四運會當時共簽約贊助企業72家,加上社會捐贈、特許經營及市區執委會開發收入,賽事市場開發總收入約為13.49億元。雖然這一數位已經幾乎是全運會歷史之最,並且體育大賽的間接受益難以估量,但這樣的對比至少說明,舉辦全運會從來都不是短期的商業行為,而是長期投資。

通過賽事經濟帶動都市陞級才是舉辦賽事的真正目的,這方面北京、上海、成都等都市早已有過先例,西安也不甘落後,基建和人才引進早在幾年前就大範圍開展,對於羣衆體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經濟發展,體育大賽顯然有長期意義。

▲十四運特許商品官方微信小程式。

即使是具體到全運會賽事本身,組委會的運營也能看出其用心。官方的“十四運票務”、“十四運商品”微信小程式頁面指引清晰、“觀賽需要72小時內核酸證明”等關鍵資訊也十分顯眼”,從使用體驗角度,十四運的線上運營甚至强於中超、CBA等商業賽事。

而從商務開發角度,本届賽事的7家頂級合作夥伴幾乎各自都冠名了一項單項比賽,例如“三星杯”游泳比賽、“中國移動”杯羽毛球比賽、“陝煤集團杯”桌球比賽等等。雖然類似的單項冠名在往屆的全運會也有發生,但在全運會各官方平臺給予標準化的權益啟動,還幾乎是首次。

▲全運會官網的部分贊助商名單。

此外,本届全運會還開發了較為豐富的周邊商品,淘寶上“第十四届全國運動會期間店”的運維也表現不錯。現時銷量最高的吉祥物鑰匙扣月銷超過300,懶熊體育在店鋪後臺留言時,客服答覆速度也較快。

總體而言,組委會在賽事運營方面的努力可能還很難在短期看到回報,不過這項過去和商業幾乎完全不沾邊的賽事,已經出現了清晰的運營思路,甚至體育行銷的影子。十四運會的這些改變雖然不一定能被廣泛看見,然而於國內賽事的發展來說,這些改變很有意義。

2021年了,我們還需要全運會嗎?

截止目前,外界對十四運會給予了多年未見的關注度,整體評估也尚可。不過本届賽事收到好評的背後,也是“同行襯托”的結果。

懶熊體育從多位參與過全運工作的從業者處瞭解到,過往幾届全運會的賽事組織質量極不穩定。以2013年遼寧全運會的摔跤比賽為例,當時的記者從媒體工作間到混采區,竟然需要先出場館,繞場半周之後再從另一個門過安檢,才能前往混采區,而在場內並沒有設計給媒體的工作路線。這種略顯業餘的賽事運行,在過去的全運會並不罕見。

歸根結底,全運會的辦賽水準幾乎完全取決於當地的重視程度,賽事的優良遺產也難以在不同届比賽間傳遞。舉辦全運會更像是都市的發展機會,想要多大程度地運用取決於都市自己,而它對賽事發展本身的幫助,已經越來越弱。

從體育的功能而言,全運會是一個“擰巴”的賽事,它的本意是培養運動員,但這種作用在多方因素的綜合角力之下,已有被扭曲之勢。這也是近年來關於全運會常見的爭議。

對於各地方體育局而言,全運會成績一直是重要的考核任務,全運比賽長期處於“體系內無比重要、體系外無人關注”的局面。過去,為了拿到好的全運成績,一些地方體育局甚至為全運金牌開出比奧運金牌更高的獎金額,各地方代表隊“高價挖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2009年,法國梅斯青訓營出產的中國足球希望之星王楚剛剛經歷9個月的傷病,就被四川隊徵召回國備戰全運會,結果在備戰期間韌帶撕裂,再次傷停超過半年。這次全運備戰也被眾多足球媒體視為王楚職業生涯的轉捩點。

▲曾經的希望之星王楚。

近年來全運會官方不再發佈正式的獎牌榜,但賽場上一些爭議判罰、“默契球”的情况仍在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全運會依然被視為各地方體育力量“分果果”的場所。

當然,賽事的競技水准無可指摘,在跳水、桌球、舉重等項目,全運會的競技水準甚至高於世界大賽。從觀賞性來講,我們完全有機會把這些比賽做成一系列賽事品牌,尤其是在奧運“造星”後的當下。不過,在全運會擺脫扭曲競爭、更大幅度地走向市場化之前,這些願望的實現還相當遙遠。

沾了東京奧運延期的光,十四運會的影響力和組委會的努力都會被放大,人們在欣賞蘇炳添們的風采的同時,也可以從中看到賽事本身一些向好的迹象。但是,全運會的本質並沒有明顯“進化”。

作為已有超過60年歷史、集聚全國最高水准運動員的全運會而言,現在固然是促進都市發展、體育消費的好機會,但對於自身賽事IP、對於中國的體育產業卻遲遲難以發揮推動作用。

作為一項傳統賽事,如今它的地位總顯得有些尷尬,也到了啟動適應時代的更新的時候。但只要有好的迹象總是值得欣喜,希望這次的十四運會能成為一個新的開端。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