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倏忽而過,一轉眼中國從秦皇漢武時期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經過時間的沉澱,我們有幸見到了浩如煙海的文學與令千種情緒集結的古人軼事。儘管中國的歷史一直在延續,但現代人和古代人有思維的差异,也有常識的不同。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二八芳齡”時以為女子28歲,在聽到“半斤八兩”時滿頭問號,還有人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人在酒樓小店吃完飯後,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轉身就走,小二不數便笑嘻嘻地送客人離開,局中人完全不考慮够不够數,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將目光放置於此。
關於銀子在古代的價值,現代人心中幾乎沒有概念,就連某些文學大家都會犯下錯誤,寫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段落。儘管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與某些不可抗力的影響,古代的貨幣制度實際上比較混亂,若非深入研究,許多人只能瞭解到表面的相關知識。由於每個朝代的貨幣價值不一樣,我們要瞭解一錠銀子究竟是現代的多少,還是需要靠一般等價物的換算。
古代的許多歷史專著使用的都是糧食來做換算組織,現如今我們也用糧食來計算一錠銀子的價格,以便知曉它究竟值不值飯錢。
在《水滸傳》中,有許多大俠豪擲千金的情節。有一日,魯智深在山下小店見到煮熟的狗肉,拿出一錠銀子後,將一半狗肉帶走了,店主還叫嚷道銀子多了,讓他明天再來吃。而武松同樣也做過這等事,他取出一些碎銀子,問酒家錢够不够,此時他已吃了兩隻熟鹅,店家還覺得錢多了。
《水滸傳》雖成書於明清,但故事背景是宋朝。宋朝有三種主要貨幣,包括銅錢、銀子和黃金。根據1兩黃金等於10兩白銀等於10000文錢的計算法則,我們可以以米為工具來看看古代的錢究竟能買多少東西。
《宋史食貨志》中有提到,一石米的價格是600—700文錢,但米的價格有一定的變動,《宋史職官志》裏則提到一鬥米的價格是30文,即一石米是300文,為了表示公正,我們取中間值500來計算。根據1石等於66公斤的原則。我們可知500文可以買到132斤米。而現如今的米價達到了2.4元1斤,也就是說過去的500文等於現在的316.8元,1兩則等於現如今的633.6元。
由此可見,即便當年米價最低,只有300文一石,1兩銀子的價格也達到了451元。在現代,吃兩隻燒鵝、半只狗肉也不至於需要451元,因而店小二只要看見了一錠銀子,心中便已知曉它完全值菜錢,因而當他們下館子之後放銀子就走,店家也不會攔。
當然,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我們可以使用同樣的管道去計算唐朝、明朝等多個朝代的物品價值,大約能得出明朝的1兩銀子將近人民幣660.8元,唐朝的1兩銀子將近於2065元。
事實上,由於白銀價值非常高,古代的普通人出行都是以文計算,鮮少有以兩計算的,只有富貴人家才能豪擲千金,吃飯都不需要找錢。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