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榆林發展的底色。70多年來,榆林人民在“南治土、北治沙”的艱苦奮鬥中,樹立起全國荒漠化防治的標杆,創造了“人進沙退”的生態奇迹。
從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到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都市,再到“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如今,風格各異的森林公園、百花齊放的旅遊勝地、獨具特色的田園小鎮遍佈榆林各地,構成一幅幅綠水青山的美麗圖景。
茫茫沙海變綠洲
2020年4月,一則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人們都關心在這個曾經“風刮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的地方,羣衆現在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從前的榆林,一場大風,就能讓莊稼、苗木被黃沙覆蓋,當時沙進人退,人們面臨的是搬家遷徙的無可奈何。沒有退縮的餘地,只有治沙,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種樹,必須種樹!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在這裡展開,榆林各級地方政府帶領老百姓全力治沙,一代又一代的治沙造林者建起了北方的生態安全屏障,創造了生態改造的綠色奇跡。
“樟子松在沙漠生長得好,能防風阻沙!”近日,在位於靖邊縣東坑鎮金雞沙村的牛玉琴治沙造林基地,科技人員張立强指著眼前的樟子松向記者介紹,“本地樟子松樹種單一、抗病蟲害能力弱,從2013年起,我們從遼寧等地購買紅松、長白松、油松的接穗嫁接到樟子松上,這樣生長出的松樹防沙固沙能力更强。”
張立强有比特偉大的母親,那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治沙事業的牛玉琴。30多年來,牛玉琴不斷擴大承包沙地面積,帶領家人與工人植樹2800萬棵、造林11萬畝,使當年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現在的綠洲。如今,張立强接過母親的接力棒,走上了一條新的治沙路。
綠色,是榆林人的夢想。定邊農民李守林帶領大家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造林,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治沙造林的“領軍人物”;40多年堅持與荒沙堿灘不屈抗爭的石光銀,為徹底改變毛烏素沙漠南緣“沙進人退”惡劣環境作出傑出貢獻……榆林先後湧現出一大批全國治沙造林英模代表,他們艱苦奮鬥、不屈不撓,成為治理毛烏素沙漠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榆林全市上下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開展治沙工作。現時,全市林木保存面積2360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833萬畝,改良草地150餘萬畝。黃土丘陵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萬平方公里,年入黃河泥沙量由5.13億噸减少到2.9億噸。全市已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積占沙化土地總面積的93.24%,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榆林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飛躍。
70多年來,榆林以年1.62%的荒漠化逆轉速率,不斷縮小毛烏素沙漠面積;栽種的樹木按1米株距排開,可繞地球赤道54圈;林木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36%。
從“污水治理”到“生態保護”
“遠處的煙囪排放的是什麼氣體,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會造成污染嗎?”望著藍天白雲下的煙囪,記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煙囪所排放的是水蒸氣,在這個集控室就能看到水蒸氣的形成過程。”位於府穀縣清水鄉工業園區的陝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黃河流域的一家大型省屬煤電一體化企業,公司以打造安全、節能、環保、高效型企業為目標,加大環保减排工作的資金投入,不斷優化改造設備效能,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事關榆林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榆林市扎實有序開展各項工作,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在我的記憶裏,榆溪河是一條臭水溝,污水隨意排放、垃圾成堆,現在這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月8日,在榆溪河邊散步的榆林市民薛佳麗告訴記者。
榆溪河是無定河的支流,自北向南從榆林市區中部穿過,被稱為榆林的母親河。近年來,榆林市對榆溪河及兩岸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治規劃,通過治理污水直排口20個、實施全線綠化等措施,使榆溪河兩岸變成了集都市休閒、生態景觀、健身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長廊。
如今站在榆溪河畔放眼望去,滿目皆綠,河水清澈。人們置身其中,盡情呼吸,流連忘返。
定邊縣是黃河一級支流無定河的源頭,曾經的無定河流域植被破壞嚴重。
治沙英雄石光銀就生活在無定河流域的毛烏素沙漠邊緣。“黃河泥沙主要來源於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一直以來,我們把水土保持擺在黃河保護治理的突出位置,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進行荒漠治理,逐步構建起黃河流域的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石光銀說。
幾十年來,石光銀等治沙人為黃土高原的綠色發展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貢獻了巨大力量。如今,無定河每年帶入黃河的泥沙量要比過去减少一半以上,極大地推動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打造生態宜居的“塞上江南”
天更藍、水更清、樹更多,都市越來越宜居……這是生活在榆林的人民近年來共同的感受。
生態建設一直是榆林歷屆黨委、政府最為重視的工作。“十三五”期間,榆林市按照建設“大水、大綠、大景觀、大生態、大文化”園林格局的總體目標,依託榆林的河道水系、山川地貌等自然資源,以公園建設和河道綠化為重點,以道路綠化、綠地廣場和園林式組織社區等建設為支撐,並向都市週邊擴展,建設生態文明、和諧發展的塞上生態名市。
繼成功創建國家森林都市後,2020年,榆林市委、市政府啟動“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2021年,“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實施範圍擴大到全市,動員企業126家,落實造林面積44.39萬畝,計畫投資6.06億元。
與此同時,榆林市先後建成多個城郊森林公園,並對30多條新建道路進行綠化。綠色厚度廣度大幅增加,建成總長1500公里、造林175萬畝的長城、北緣、環山、靈榆4條大型防風固沙林帶。溝河路渠得到全面綠化,農田林網得到完善提升。榆林形成了城鄉一體、田林交錯、點面結合、多層次、立體化的都市森林生態系統。
2021年,榆林市重點開展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及重點鎮村綠化,推進環榆林城區百萬畝綠化圈建設,創建更多的“森林村莊”和“美麗村莊”,以無定河、大理河等流域及紅堿淖濕地為重點,打造沿河生態景觀林。
如今行走在榆林,山清水秀,綠樹成蔭。清晨的公園裏,市民跑步鍛煉的身影隨處可見,午後的榆林老街,人們悠閒地坐在樹下聊天喝茶,榆溪河水潺潺流過、風景如畫……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道路上,榆林仍在繼續拼搏。(記者:王梓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