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官全似紫陽翁。換個新銜頭面改,又似包公。——《浪淘沙》宋·劉克莊
包拯,北宋名臣,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一生為官清廉,為百姓為社稷殫精竭慮,被百姓稱為包青天。也正是因為包拯愛民如子,所以他一生備受人民愛戴,逝世後更是被記錄進了各種史料小說,流芳千古。
根據史實編撰的各種戲劇如《鍘美案》、《包青天》更是膾炙人口,隨便拉一個人出來,都能給你講兩句包青天的故事。北宋嘉佑七年包拯因病逝世,舉國哀慟,宋仁宗親臨弔唁,輟朝一天。翻閱史書,我們不難發現,包拯的死亡似乎還有著一些難以解釋的謎團,只是苦於缺少證據,後人對包拯死亡的猜測都成了空中樓閣,但是千年後的今天,包拯的死亡似乎又有了新的發現。
至臻至孝,流芳千古一代忠臣
宋真宗咸平二年,包拯這個千古難覓的名臣降生在廬州合肥的一個官宦世家,祖父雖然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是父親包令儀卻官至刑部侍郎,供職閣中。宋仁宗天聖五年,包拯進士及第,被授予官職。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後來因為年老的雙親捨不得包拯離開他們,包拯更是辭去了官職,侍奉在二老身邊,幾年之後,包拯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父母守喪期滿後仍舊不願離去,守在父母墳塚旁邊,鄉中父老多次勸慰他,他才戀戀難舍地離開,重新赴京聽選,被授予知縣,重任官職。
自此以後,包拯幾經波折,數次升降,最後甚至權知開封,曾任天章閣待制,身居高位,一時成為宋仁宗的左膀右臂。在任期間,包拯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選賢舉能,為官清廉,斷案如神,頗受百姓愛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包拯傳》記載道,包拯性格嚴肅正直,憎惡官吏嚴苛的刑罰,一直致力於腳踏實地的幹實事,但是雖然包拯不喜歡這些官吏,也從來沒有說不對他們寬恕。包拯與人交往有主⻅,不隨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悅他人,平時也沒有與他人私下書信往來,甚至連朋友和親人都斷絕聯系。
而且包拯雖然身居高位,但平日裏吃穿用度都與普通老百姓別無二致,如此清廉為官,忠心為⺠,是北宋百姓當之無愧的青天大老爺。而包拯的剛正不阿,似乎正是導致他死亡的原因……
北宋宋仁宗嘉佑七年,包拯,這樣一個驚才絕豔堪稱千古名臣的人物,如晨星一般,隕落天際。
至忠至勇,溘然長逝晨星隕落
位於河南開封的包公墓上的墓誌銘這樣寫道:“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嘉佑七年的五月,就任樞密院的包拯突然得病,皇帝掛念包拯是國之良臣,派遣使者賜下良藥,結果包拯一病不起,溘然長逝。包拯死後,仁宗親臨弔唁,並為其輟朝一日。追其為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這看似合理的病逝,仔細推敲下來,卻又讓人不禁懷疑,包拯真的是病逝的嗎?
根據史料記載,包拯死時已是六十三歲高齡,但他一直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得過大病的記錄,從包拯病發到逝世僅僅只有十三天,如此兇猛且迅疾的疾病究竟是什麼也沒人說得清。不僅如此,包拯剛吃了宋仁宗派人送來的藥沒多久就逝世了,這其中,宋仁宗送來的藥也顯得非常可疑。
但是包拯身為北宋一代忠臣、一任清官、宋仁宗的左膀右臂,宋仁宗又有什麼理由毒殺他呢?
聯想到包拯敢於直諫,不畏權宦,多次彈劾貪官污吏的行為,不難想到包拯的藥也許是被人偷換調包了,由宋仁宗送來的良藥換成了政敵送來的毒藥,而毫無防備的包拯在飲下皇帝送來的“良藥”後,雪上加霜,一病不起,不多時便永離人世了。
包拯之死成了北宋第一懸案,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學者都發表了自己的猜測,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前人之事後人也只能憑藉史料進行合理推測,真相究竟是什麼,包拯是否真的是被毒害?又是誰毒害了他?仍然懸而未決。
本以為這樁懸案會永遠留在歷史中,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次對包拯遺⻣的鑒定,似乎又讓包拯的死亡有了新的真相。
至剛至烈,剛正不阿慘遭毒殺?
上世紀八十年代,安徽合肥計畫重修包拯墓,但在整理時發現,包拯的遺⻣與其他包氏子弟的遺⻣混在一起,難以分辨,於是就將這些遺⻣送到了研究所進行整理分析,沒想到這一遭卻似乎讓包拯的死因浮出水面。
經過中科院與安徽省博物館等組織合作,利用了同步輻射科技,對包拯的遺⻣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中的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相比含量較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中的含量低或相近。
其中汞元素不同尋常的數位讓研究員起了疑心。眾所周知,古代的劇毒如砒霜、朱砂都是重金屬製成的,其中朱砂含有的汞元素更是“一擊致命”讓人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再經過研究人員的精確分析,雖然排除了包拯生前大量飲用砒霜等劇毒物品的情况但是並不排除包拯曾服用或⻝用小劑量的含汞物質。
這其中有兩個可能:第一,有奸臣污吏暗害包拯,暗中調包了宋仁宗賜給包拯的藥,換成了小劑量的含汞的毒藥,包拯在多次服用這類藥物後,身中劇毒,不久於世。
第二種,古人為保證屍身不腐,會在棺椁中放入朱砂等物質,包拯的屍⻣經過近千年的時光,也有可能遭到了朱砂的腐蝕,導致屍⻣中含有的汞元素超標,當然這也側面說明了包拯是自然死亡,而非受到毒害。
結語:
“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這首無名氏的《題包公遺像》道出了多少百姓心中對包拯的敬仰。包拯一生為官清廉,報國盡忠,不徇私情,不貪榮華,生前更是叮囑兒孫,若有作奸犯科,貪贓受賄,不做有益於百姓之事的人,死後不得入包家祖墳。包公為人臣無愧於民,為人父無愧於子,為人子無愧於父母,是千載難遇到的人物。
千百年來,包公之死這個謎團一直被福斯所討論,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雖然仍舊難以得知包拯的死因,但是包拯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那令人高山仰止的高尚人格,是萬古難以磨滅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