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蘇聯援華武器,1.4萬挺機槍4000門火炮,上千架飛機運到蘭州

甘肃 63℃ 0
摘要: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不僅表現在言論上,還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在日本關東軍剛入侵東北的時候,蘇聯領事館曾為馬占山的部隊提供了一批蘇聯的武器裝備,1931年10月,蘇聯援助馬占山以及海拉爾警備司令部四輛裝甲車,10門火炮,100挺機關槍,1000支步槍和大量的炮彈,子彈。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向東北軍重兵防守的北大營發動進攻,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整個東北淪入日寇之手。東北的淪陷,不僅對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日軍侵佔中國的東三省,將它作為軍事擴張基地,不僅嚴重威脅中華民族的生存,也讓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利益受到直接挑戰。

九一八事變之後,蘇聯最琢磨不透的就是日本會不會以中國東北為跳板,發動侵蘇戰爭,因為在歷史上,日本和俄國也打過不少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囙此在1931年之後,蘇聯開始注重和中國的關係,在國際上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想讓中國牽制住日本。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不僅表現在言論上,還表現在實際行動上。蘇聯駐東北領事館的人員曾採取半官方管道,以非正式的形式援助中國軍隊。在日本關東軍剛入侵東北的時候,蘇聯領事館曾為馬占山的部隊提供了一批蘇聯的武器裝備,1931年10月,蘇聯援助馬占山以及海拉爾警備司令部四輛裝甲車,10門火炮,100挺機關槍,1000支步槍和大量的炮彈,子彈。

蘇聯對活躍在東北的抗日義勇軍,是給予大力支持的,不僅支持他們武器,在他們被日軍圍剿的時候,還會允許他們跑到蘇聯一側,耿炳文,馬占山後來被日軍打得走投無路,就是進入蘇聯躲避的。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對於日本的侵略行為,蘇聯人很擔心,他們還是擔心日本人侵略中國之後,再侵略蘇聯,從1937年7月到1940年9月,蘇聯《真理報》刊登了170多篇有關中國抗戰的文章,並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

七七事變時,中國還處於農業社會,很多地區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狀態,工業水准極其落後,武器裝備尤其是現代化重型武器全部都需要依賴進口,囙此國際上的軍事援助顯得十分重要,但是當時美國,英國等國家對日本的侵略行為採取綏靖政策,國民政府於是把蘇聯作為首要的求援對象,並通過外交通路積極開展爭取蘇聯援助的工作。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蘇聯對華政策的重心是支持和援助中國的抗戰,想要中國拖住日本侵略軍,防止德意志法西斯一旦發動侵略戰爭時,出現兩線作戰的情况,並為蘇聯擴軍爭取時間。

1937年7月14日,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發生一個星期後,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負責人李維諾夫就向中國駐蘇大使明確表示,蘇聯願意援助中國。蘇聯外交機构還在國際舞臺上,呼籲各國制裁日本,積極援助中國,還頻繁舉辦中國抗日戰爭的事蹟,蘇聯各族人民也紛紛寫慰問信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其實早在1937年初的時候,蘇聯就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並中國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貸款,還答應向南京政府出售飛機,坦克和其他軍事科技裝備,想要新增中國的軍事實力,盡可能和日軍抗衡。從1938年到1939年,蘇聯先後三次向國民政府進行貸款,貸款金額總數達到了2.5億美元,貸款利息也很低。

抗戰爆發後的幾個月,蘇聯就封鎖了中國的海岸線,由蘇聯到中國最便捷的海運陸續全部被日本海軍堵死,陸路也僅剩兩條:一條是以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為起點,經二連浩特抵達蘭州;另外一條是以蘇聯境內的阿拉木圖為起點,經迪化(現烏魯木齊)、哈密到達蘭州。由於烏蘭巴托至蘭州路線距離淪陷區較近,易受攻擊和破壞,囙此阿拉木圖至蘭州的路線就成為援華的唯一選擇。囙此,蘭州成為了當時蘇聯援華的物資中轉站。

蘇聯援華都是在極其保密的狀態上進行的,車隊之間都有嚴格的保密措施,就連車隊成員之間都不能相互打聽,也不知道對方的名字。當時中國的司機數量是比較少的,所以絕大部分司機都是蘇聯人。

為了維持蘇聯援華通道的暢通,國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運輸委員會”,在霍爾果斯至哈密沿途設立了11個汽車站和4個航空站。當時我國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路况很差,很多司機把貨拉過來之後,全身沒有一個完整之處,手上青一塊紫一塊,臂膀也腫了起來。汽車的車輪和鋼板換下的數目就記不清。

為了保障蘇聯援華物資順利到達中國抗戰前線,蘇聯投入了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幫助中國修路,中國也投入了十萬多名民工和阿兵哥,一路上架設了數百座橋樑,以及眾多的轉運站,加油站,汽車站,修理廠。

從1937年10月到1939年的兩年時間裏,蘇聯向中國運輸物資的汽車就超過5280輛,在這條運輸線上有4000多名蘇聯人在進行運輸服務工作。

空軍也是當時蘇聯援助中國的重點,1937年10月,蘇聯援助中國的第一批飛機就有297架,這些飛機被運到蘭州之後,又飛往全國各大戰區。當時在蘭州,日軍經常狂轟濫炸,不僅援助中國戰機,還派飛行員前往中國和日軍作戰。

從1937年到1941年,蘇聯政府總共派遣3665人參加中國抗戰,包括1091名飛行員。他們帶來的飛機,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250架,其中包括561只“黃鶯”和“燕子”,222架轟炸機(大部分為“喀秋莎”),以及100架教練機。在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型戰役中,都有蘇聯志願航空隊的身影,蘇聯志願航空隊也犧牲了211人。僅1938年的武漢空戰,蘇聯志願航空隊就犧牲了100多人。

抗戰期間,曾在中國任工程兵高級顧問的卡利亞金認為,從1937年10月到1942年1月,蘇聯供給中國的軍火物資有1235架飛機,220臺飛機發動機,1600門大炮,82輛坦克,14000挺輕重機關槍,1850輛汽車和牽引車,10萬支步槍,200萬發炮彈,1500萬發步槍子彈,25000顆飛機炸彈。

蘇聯援助的這些武器裝備確實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比如蘇聯向中國援助的T-26坦克,在1938年春的台兒莊戰役中就重創日軍。1938年8月,國民黨軍以蘇聯提供的裝備為基礎,成立了第一個機械化師,這支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200師。1939年的昆侖關戰役中,200師的T26坦克再次重創日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軍向蘇聯發動突襲,五天之內突入蘇聯境內300公里。納粹德軍的侵略致使蘇聯的重工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蘇軍的兵員和武器裝備受到嚴重損失,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已經沒有能力繼續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和物資援助。

1941年7月30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派私人代表霍普金斯赴莫斯科同蘇聯領導人會談。在會談中,莫洛托夫表示,由於蘇聯處於同德交戰的形勢,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對中國軍事物資的援助。莫洛托夫還對霍普金斯表示,希望美國考慮蘇聯被迫對德作戰給援華造成的困難,給予中國一定的必要援助。美國表示他們將新增援華物資,以彌補蘇聯在這方面的不足。

美國最初對中國的軍事援助並不多,但是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人也需要中國牽制日軍,所以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援華抗日措施,加大了對中國的援助力度。但是到1943年春夏之際,蘇聯人又佔據了東線戰場的主動權,開始繼續新增對中國的援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