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扶餘:官員充當釘子戶致棚改15年不能回遷,百姓盼望督查組

吉林 62℃ 0
摘要:本站訊眾所周知,棚戶區改造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但是在吉林省扶餘市,由於政府不作為,幾個政法系統官員及其家人居然成了名副其實的釘子戶,導致棚改15年都不能回遷,回遷戶們叫苦不迭,棚改這個惠民工程居然成了害民工程!當地百姓和地產商囙此熱切的期盼著中央督查組的關注。

本站訊眾所周知,棚戶區改造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但是在吉林省扶餘市,由於政府不作為,幾個政法系統官員及其家人居然成了名副其實的釘子戶,導致棚改15年都不能回遷,回遷戶們叫苦不迭,棚改這個惠民工程居然成了害民工程!自2018年9月以來,央廣新聞、神州網、法制與社會、一點資訊、北京时間、今日頭條等諸多媒體曾經多次曝光此事,吉林省軟環境辦也曾專門召開會議督促解决此事,但時至今日,扶餘市華夏棚改項目依然如故。人們不禁要問:難道扶餘市一個小小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也需要中央批示才能解决?當地百姓和地產商囙此熱切的期盼著中央督查組的關注。

棚改項目居然成了都市的癩瘡疤

扶餘市城區的太祖路,是城區內主要的繁華街道。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3月30日,扶餘縣(後改為市)人大通過的“扶餘縣都市棚戶區改造規劃的决定”,就已將太祖路上的德卡社區工程即“華夏區塊”列為棚戶區。同年,扶餘市政府將這裡列為棚戶改造區,即“華夏棚戶區”,共28300多平米,300多戶,政府承諾第二年年末就能改造完遷回。之後,地產商按照契约要求建起樓房,將拆完房子的270多戶居民安置完成,唯獨沿街的這趟門市房遲遲拆不動。這趟沿街房有三千多平方,加上後院幾處房子和院落,約一萬多平方米,共30多戶。這30多戶等待回遷的回遷戶,一等就是15年之久,而且還不知要等多久!

初秋的九月,記者站在繁華的太祖路上看到,一排一百多米長的三層沿街門市房异常破敗。被拆掉門窗的窗戶,脫落了瓷磚的漆黑的外牆,曾用來遮擋門窗的幾片塑膠布掛在牆上隨風勁舞,二樓陽臺處長滿了雜草和灌木,一樓緊鎖的捲簾門上鏽跡斑斑且落滿了灰塵,有的用木板或破布簾子作門擋在門口,有的沒有門窗的房間裏堆滿了垃圾,還伴有陣陣惡臭……只有少數門市房仍在使用營業。這一切,與周圍的高樓大廈、綠樹成蔭的街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政法系統官員充當釘子戶

採訪中,當地百姓和地產商告訴記者:華夏區塊之所以成了繁華街道上的癩瘡疤,主要原因是“地頭蛇”作怪——這裡的一些政法界官員和其家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充當釘子戶。他們說:真正在此居住的老百姓是同意拆遷的,也都搬走了,而不同意拆遷的恰恰就是那些不是普通老百姓的人,他們多數是在此購買了門市房的官員們,是地地道道的“地頭蛇”。他們不同意拆遷的目的就是想多要補償款。地產商多次向政府打報告,要求政府儘快拆遷,政府卻以種種理由拖延拆遷。

提起此事,地產商也是一肚子苦水:沒有政府的強制執行是難以拆除的,因為購買門市房等待坐地漲價的官員們,有的在縣委、政府部門上班,有的還是公檢法部門的領導。其中,劉秉林是原扶餘市警察局經偵大隊隊長劉春水的父親,現在是扶餘最大的地產商,苗月華則是原扶餘市法院常務院長王安軍的夫人。苗月華家還在這裡買了兩個門市房。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這兩個門市房價值一百多萬元,而苗月華家只花了5萬塊錢,卻等待著坐地賣高價。一比特回遷戶偷偷地告訴記者,開發這裡的地產商是惹不起他們的,就這麼一直拖著,縣委縣政府也協調不了,最終坑害的還是他們這些回遷戶。

政府不作為反而倒打一耙

採訪中,知情人還告訴記者一個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釘子戶”們坐等賣高價,扶餘市政府不去做工作或收拾、處理官員,卻反而起訴地產商違約,居然把責任推給了地產商。2021年7月,吉林省德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德卡公司)突然收到一份令人感到離奇的起訴書,扶餘市政府居然起訴德卡公司違約,稱其構成根本違約,要求解除其與德卡公司於2007年簽訂的產權置換協定,賠償其1.6億多元巨額損失(案號:2021吉07民初84號)。

對此,地產商德卡公司感到十分的冤枉。該公司向記者提供證據並介紹說:華夏棚戶區2007年至今沒有拆完,遲延履行置換協定的原因是扶餘市政府沒有完成拆遷造成的,怎麼能反而起訴我們呢?對於這些政法系統的要員,政府不去做他們的工作,致使他們帶頭當起了釘子戶,導致拆遷未能完成,進而導致產權置換無限期的延遲,反而起訴我公司根本違約,這是倒打一耙的老賴做法!

採訪中,德卡公司向記者提供了2007年6月21日扶餘市建設局棚戶區拆遷公告和2015年1月14日發佈的扶餘市政府關於《扶餘市城區德卡華夏(原德卡小區棚戶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方案》的公示。根據這兩份檔案,該棚戶區改造是由政府主導拆遷工作,由政府拆遷補償完畢後交由地產商建設。但是,扶餘市政府的不作為或稱懶政、惰政,不僅使30多戶居民處於無法回遷的尷尬境地,也使地產商蒙受了巨大損失,地產商和居民們說。

據瞭解,為了早日解决此地回遷戶的難題,德卡公司曾經多次給扶餘市政府打報告,請求政府依據法定責任早日依法完成拆遷,但是扶餘政府一直拖延拆遷。為了解决華夏區塊回遷問題,德卡公司不得不向吉林省軟環境辦反映問題。2019年3月份,吉林省軟環境辦公室專程到松原協調、督辦此事,省軟辦和松原市、扶餘市主要領導參加了會議,經過省軟辦領導協調,扶餘市政府承諾在2020年3月份前完成拆遷。但時至今日,仍有10戶沒有與政府達成拆遷協定,其中四戶據說都是有點背景的,成功的阻擊了這次回遷。四個“釘子戶”的利益抵頂著30多戶拆遷戶的回遷夢,致使百姓們苦等了一年又一年,回家的夢成了泡影!

“我們就盼望督查組早點來!”

採訪中,記者聽到的最多的、最紮心的話是“我們要回家!”

一比特開藥店的女士稱,這裡環境太差,多數門市房門窗都沒了,裡面成了垃圾場,成了廁所,尤其是夏天,臭氣熏天,沒人來這地方買東西。

居民李樹軍介紹,他家房子是上下三層樓,搬走了,把門窗都拆了,後來一看老是拆不了,現在又回來在一樓住著,沒有暖氣,冬天太冷了,地方又小,太受罪了。

按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拆遷人應當向房屋的被拆遷人支付一定數量的臨時安置補助費。然而,回遷戶們反映,這麼多年在外租房子住,也沒得到過一分錢的補助。

與這些未回遷的相比,已經住上樓房的回遷戶該滿意了吧?一比特剛買菜回來的欧巴桑說:“你看看這環境,這麼大的地方空著沒人管,裡面長滿了雜草,夏天蚊子蒼蠅多,出門就看見這一大排破樓房,那邊一樓都成了垃圾場和廁所,一颳風就聞到臭味。”

記者發現,新建的樓房和未拆除的三層樓之間有幾十米的距離,中間用籬笆隔開,籬笆這邊停放著社區居民的車輛,但是路面沒有硬化,下雨泥濘不堪;籬笆的另一面長滿了雜草,垃圾滿處飛……

已經住上樓房的王先生反映,他們已經在這住十多年了,到現在房屋產權證也辦不了,去政府反映了多次,政府就是推脫。“環境也不好,房照也辦不了,雖說是住上樓了,還不如原先住平房省心,沒那麼多煩心事。”王先生的愛人如此表示。

一比特自稱宋宇坤的回遷戶告訴記者,她家是最早搬走的,政府承諾第二年年底遷回來,沒曾想,一等就是15年。宋宇坤稱,她家有兩處門市房,每年還能收取二三萬塊錢的租金來維持生活,因沒有其它收入,搬走了以後,也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她家男人因為這個心裡窩火得病去世了。說到動情處,宋宇坤突然向記者跪下,請求記者能幫她們向督查組反映情况。宋宇坤說:因為他們這些拆遷戶每年都去政府找,政府都說讓回去等著,現在剛換了新書記,本希望新書記能“新官上任三把火”,為老百姓做點實事,他們就去信訪局反映多次,還是讓回家等著。“我們這些拆遷戶就盼望著督查組能早點來!早點把那些吃人飯不做人事兒的官員們換掉!”宋宇坤氣憤的說。

本來是一項惠民工程,卻由於政府的不作為和“地頭蛇”們的作怪,不但沒有惠民,反而成了地道地道的害民工程,成了扶餘一大醜聞,導致回遷戶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怨聲載道!這事怎麼看,都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感慨萬端。人們不禁要追問:當地政府到底是幹啥吃的?那些口口聲聲不忘初心的官員們,你們能幹點人事兒不?能不能不光喊口號?對於那些光喊口號不幹人事兒的官員,紀委、監察部門、督查組和上級領導們是否應該考慮對其降級或處罰?是否應該讓其早日離開?希望此事能够引起巡視組或督查組領導們的高度重視,不要讓嚴重敗壞黨和政府形象的這樣的醜聞再發生了,讓百姓們早日回家!

對於此事,媒體將繼續關注並跟蹤報導。(記者勁松楊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