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全省各民族的兄弟姐妹載歌載舞、競技交流,相識相知、相交相融;在這裡,射箭、摔跤、押加、舉沙袋等豐富有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輪番比拼;在這裡,民族服飾展覽、千人鍋莊舞等表演項目陸續呈現,民族體育文化的精彩讓人目不暇接。矯捷的運動身影體現了民族體育的陽剛之美,絢麗的民族表演展示了民族風情的婀娜之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表現出了民族音樂的優雅之美,真摯的友誼凝聚了民族團結的和諧之美,這些“美麗元素”組合成的精彩鏡頭猶如一幅幅圖畫永遠定格在了賽場內外所有人的記憶中,讓人感受到了少數民族運動會別樣的“美麗”。
展示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青海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漢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在這裡世代繁衍生息,少數民族聚居區占全省總面積的98%。在漫長的歷史中,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多民族共同生活,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活動。賽馬、射箭、摔跤、賽犛牛、武術、木毬、踏板、輪子秋等傳統體育活動都具有濃郁的高原特色,從產生之時就有著寓教於樂、強身健體、溝通交流的功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這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煥發出新的活力,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貢獻出獨特的力量。
民族運動會中的各項競賽,不僅是我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對我省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保護、最直接的傳承、最有力的弘揚。
在文化創意競相綻放的時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也煥發出新的活力。射箭在青海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為此,青海打造了黃南藏族自治州“五彩神箭”國際民族傳統射箭邀請賽和海東樂都國際民間射箭邀請賽,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是從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演變而來,不需要太多場地的限制,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青海廣袤大地的羣衆精神文化活動中,經常看到表演內容就是傳統體育項目,而且備受老百姓歡迎。
提升各族群眾幸福感
與其他競技項目不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更具有民族性、傳統性、地域性、民俗性以及廣泛的群眾參與性。
“十三五”期間,我省落實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2.49億元,支持建成22個縣級全民健身中心,行政村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到98.5%,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7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準,32個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率達到100%。現時,全省擁有大型民族賽馬場11個、各類射箭場127個;以省少數民族體育協會、省射箭運動聯合會、省摔跤協會、省武術協會為龍頭的民族體育社會組織常年積極開展各類民族體育賽事活動,不少地區成立了自己的射箭、賽馬協會,不斷強化本地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培育。
我省積極打造全省運動會、民族運動會、全民健身大會、職運會、冰雪運動會等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體系,引領群眾性民族體育賽事活動蓬勃開展。全省年均舉辦各類大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達到600項(次),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達到35.1%。持續深化與21個市州縣開展局地共建活動,傳承發展射箭、賽馬、賽犛牛、民族摔跤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支持各地打造賽馬、射箭、那達慕等地方民族體育賽事活動品牌。
據初步統計,省體育局每年用於支持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活動的資金達到500餘萬元,全省各地年均舉辦各級各類民族射箭活動300餘項次,民族賽馬活動50餘項次,民族式摔跤活動40餘項次,參與射箭的羣衆達30餘萬人,參與騎行運動的羣衆達50餘萬人,還有更多的群眾參與到鍋莊舞、藏棋、武術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中,有力推動了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2020年,我省賽馬、射箭、輪子秋、藏棋、熱貢馬術騎馬點火槍等8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獲評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譜寫了大美青海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譜寫民族團結樂章
“挺住”“使勁”“加油”……在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比賽現場,能聽到來自全省各地羣衆的加油聲和呐喊聲,交織出一首團結、奮進的樂章。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但民族傳統體育這條紐帶將大家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賽場上,你我是對手;賽場外,大家都是好朋友,民運會更多體現的是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交融、學習以及展示、挖掘、保護和傳承。
近年來,全省民族體育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推動高原體育强省建設主動融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戰畧、健康青海建設戰略部署,以打造全國最具規模最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運動示範區為抓手,突出政治引領,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民族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培育民族體育賽事活動,推動我省民族體育事業走上了普及、提高、規範的發展之路。
走進高原少數民族體育盛會,深刻地感受到一個緊跟新時代步伐的青海,正隨著一個個文化體育品牌的壯大,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愈加頻繁地精彩亮相。而具有豐富形式和文化內涵的少數民族高原傳統體育,也一定會在這滾滾發展的浪潮中,得到更好的傳承、發揚,並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程宦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