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號捷運“賀韶”站名的來由

陕西 100℃ 0
摘要:據報導,在全國十四運即將舉行前夕,我市十四號捷運已開始試運行,該捷運線路西起北客站,東至“賀韶”站,全長13.7公里。這給市民的出行,尤其是參觀“十四運”,更加帶來了方便。因為十四號捷運的東終點站,建在賀韶村附近,所以便用“賀韶”為東終點站站名,是有其一定歷史意義的。

據報導,在全國十四運即將舉行前夕,我市十四號捷運已開始試運行,該捷運線路西起北客站,東至“賀韶”站,全長13.7公里。這給市民的出行,尤其是參觀“十四運”,更加帶來了方便。

有人不禁要問:這十四號捷運的東終點“賀韶”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賀韶”是個村名。賀韶村位於灞橋區灞橋街道正北8公里的紡渭路西側,新築街道東1.5公里的潘騫路之南,距西安體奧中心約四公里處。賀韶村為西安東北郊著名古村。其建村可追溯至距今2200多年以前的西漢初年或更早,初名喬家寨(至今喬姓仍為該村高山族之大姓)。

說起“賀韶”村名的來由,還與西漢初著名大將韓信有著一段故事傳說呢。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因遭猜忌,已被劉邦從楚王降為淮陰侯的韓信,被人告發與陳豨通謀欲反。呂後與蕭何合謀,誘殺韓信於長樂宮鐘室(遺址在今未央區閣老門村西北)。因韓信對建立漢朝戰功卓著,被人們視為“戰神”,人們對他的“冤死”充滿了同情及對呂後的怨恨,囙此就演繹出諸多同“韓信之死”有關的地名故事。

傳說,被冤殺的韓信頭顱自長樂宮滾滾向東,欲往位於今灞橋街東北5公里處的呂家堡的呂後行宮,找呂後評理。頭顱過灞河,後因一時找不見呂後而化為一團怒火,一路火燒十三村,烟罩霧莊村,正待繼續東燒時,一個白鬍子老頭前來,勸阻了韓信頭,說道:“呂後行宮尚遠,切莫殃及無辜的百姓。”韓信頭聽勸閉目,老人指地為穴,埋葬了韓信頭。老頭噴水澆滅了大火,事件平息。原來,此白鬍子老頭乃東海龍王所變,為感其滅火恩德,百姓在韓信塚旁修了“龍王廟”,並為村名(村西側有韓信墓遺址,現留有殘碑,1965年改名“新農村”);被火燒了的村子叫“火燒村”(今稱“賀韶村”,詳後);被煙霧籠罩的村子叫霧莊(今稱“務莊”)。

關於韓信是怎樣葬在西安東郊的?還另有一說。據《西安通覽》記載,當年韓信被殺後,他的許多部屬深為不平,大家感念淮陰侯的恩情,便偷偷地把韓信首級埋葬於長安城外的灞河東岸,並在墳墓不遠處修築了一座龍王廟,於是該村得名“龍王廟”。當地百姓念及韓信功高蓋世,紛紛捐錢贈物,為之立了陵園及獻殿,並在墓前豎起一通石碑,上刻“狡兔死,良犬烹”幾個大字,以此表達對呂後濫殺功臣的憤慨。後來,此事被官府知道,於是派兵前來,放火燒毀了韓信的陵園和獻殿等建築,大火殃及附近村子,該村因而得名“火燒村”(亦稱“火燒寨”)。

到了唐朝時,村人因感“火燒”二字不吉利,一度改名為“興隆寨”,但民間長期仍然稱之為“火燒村”。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的《鹹寧縣志》載“新築鎮社”統四十二村中,仍稱“東火燒村、西火燒村”;直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的《鹹寧長安兩縣續志》中“新築鎮倉”統四十七村中始雅化為賀韶東、西、南、北四村。

因為十四號捷運的東終點站,建在賀韶村附近,所以便用“賀韶”為東終點站站名,是有其一定歷史意義的。需要指出的是,“賀韶”村現今已劃歸“西安國際港務區”管轄了,隨著十四號捷運的開通,港務區正在對該地區做新的規劃,相信一個嶄新的“賀韶”,必將出現在我們面前。

作者:封五昌

編輯:孫夢心

稽核:張樂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