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我來講(三十):一滴汽油一滴血—抗日戰爭時期的玉門油礦

甘肃 68℃ 0
摘要:在抗日戰爭以前,中國的石油工業幾乎是一張白紙,國內軍需、民用石油產品全部依賴進口。抗戰全面爆發後,由於沿海港口都市相繼陷落,石油進口陷入停頓。沒有石油,大規模的部隊調動就無法實現,重型軍事裝備難以發揮威力,後方生產難以維持,甚至不少汽車、輪船只得改燒酒精、木炭,以至於時人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說法。翁文灝親到玉門視察,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在抗日戰爭以前,中國的石油工業幾乎是一張白紙,國內軍需、民用石油產品全部依賴進口。抗戰全面爆發後,由於沿海港口都市相繼陷落,石油進口陷入停頓。沒有石油,大規模的部隊調動就無法實現,重型軍事裝備難以發揮威力,後方生產難以維持,甚至不少汽車、輪船只得改燒酒精、木炭,以至於時人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說法。

1938年4月,國民政府决定在漢口成立甘肅油礦籌備處,具體負責開發玉門油礦的各項籌備事務。

儘管創業之始困難重重,但甘肅油礦局還是提出了1941年產量比上一年提高9倍,生產汽油180萬加侖的宏大目標。翁文灝親到玉門視察,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孫越崎率領科技人員、工人全力奮戰,11月提前完成當年目標。1942年8月,蔣介石到玉門視察,對他們在戈壁荒灘深處所取得的成就,深表嘉許。

整個抗戰期間,玉門油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日機轟炸,1941年井噴大火和1943年的特大洪水等重重艱難險阻,1939年到1945年間,共實現鑽井61口,產原油7866萬加侖,煉產汽油1303萬加侖,煤油511萬加侖,柴油近72萬加侖,此外還有石蠟等副產品。今天來看微不足道,可在當時卻給抗戰新增了巨大的物質力量。抗戰時期川、甘、陝、新及寧夏、青海部分區域,凡所用油皆賴其供應。

更具重要意義的是,玉門油礦培養了中國自己的石油工業隊伍,為以後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來源:玉門市博物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其他平臺轉載請注明來源。

唱響交響絲路

暢遊如意甘肅

監製:範志俊稽核:趙立青編輯:令江濤

關注我,讓我成為你的專屬小太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