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新網用戶端發佈題為《呼倫貝爾農民跨界搞旅遊田園綜合體讓收入翻番》的報導,以下是報導全文。
圖為室韋農牧場用小麥和油菜兼種出面積1989畝的太極圖。室韋農牧場供圖
金秋時節,麥浪飄香,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室韋農牧場的奧洛契莊園裏,一臺臺現代化大型收割機穿梭往來,拉開新一輪秋收季的序幕。
“以前這片耕地,種植糧食作物每畝純收益僅有100元至150元左右。現在將這裡打造成了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後,除了農業收入,每年旅遊收入又能新增500萬的收益。”站在奧洛契莊園觀景平臺上,望著一片片金黃的麥田,室韋農牧場場長蔡建勝高興地對記者說。
在蔡建勝看來,這種“生態+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使企業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倍增,也使農民收入翻了番兒。
圖為室韋農牧場的生態溫室。室韋農牧場供圖
蒙兀室韋蘇木位於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畔,1400多人口中,華俄後裔占到41%。青山綠水、異域風情……特色旅遊資源讓這裡成為呼倫貝爾的一張旅遊名片,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擁有8萬多畝耕地的室韋農牧場,是室韋蘇木唯一的大型國有企業。“農業增產增收已經遇到了‘天花板’,我們要將當地特色旅遊資源變成開啟室韋農牧場轉型的一扇窗。”蔡建勝說。
2017年初,農牧場把企業轉型發展方向確定為建設田園綜合體。他們用小麥和油菜在農牧場兼種出面積1989畝的太極圖,並經英國專業機构認證為世界第一大太極圖。
農民不好好種地,非要搞旅遊,這是不是在亂彈琴?室韋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田一民說:“最開始我們也遭受過質疑。”
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座農牧場已然融洽地將傳統農業和現代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奏出一曲農旅交響樂。
農忙時節忙農業,農閒時節搞旅遊,這讓農牧場職工實現了農閒與農忙的無縫連接。
劉直明是室韋農牧場的一名職工,以前只會種地,現在,他也開上耕耘機學起了科技,讓他幹勁十足的原因是,收入新增了。
“以前6月、7月、8月是農閒季,現在農閒時節可以幹旅遊,薪水比以前翻了一番,現在能掙4萬多元。”劉直明笑開了花。
為了將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提升遊客體驗感,室韋農牧場再次嘗試了新的領域——生態溫室。
走進奧洛契莊園的生態溫室,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水果蔬菜,頂花帶刺的黃瓜、形狀獨特的茄子以及小巧可愛的西瓜……
記者瞭解到,溫室裏種植的果蔬在市面上很少見,絕大多數品種都是外來引進後經過精心培育而成的,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別具特色。
在莊園的溫室裏,週末總會迎來親子遊、家庭遊的客人。王夏琳週末會帶著孩子自駕到這裡,她告訴記者:“這裡的一切都是純綠色、無污染、無公害的,孩子們在這裡可以快樂地學習、愉快地玩耍。”
蔡建勝說:“針對大城市遊客喜歡綠色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我們就要把綠色農產品做出差异和特色。”
“我們能在壯美的大地上繪就世界第一大太極圖,也能在未來繪就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對於室韋農牧場未來的發展,蔡建勝信心滿滿。(完)
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呼倫貝爾日報》官方微信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門一飛馬海文
監審:李金田付惺
呼倫貝爾日報出品
點分享
點點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