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窖工看茅臺的質量密碼

江西 61℃ 0
摘要:八月暑氣未消,茅臺制酒生產已進入第六個輪次,班組晾堂上堆積發酵好的糟醅陸續入窖,此時正是管窖工們最繁忙的時候。管窖工作是茅臺酒釀造中的重要一環,在制酒生產一線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管窖工作幹不好,一人就把全班都幹倒。”足以說明管窖工人和管窖工作的重要性。這是雷登强們最簡單也是最深刻的認識,也是所有茅臺人最樸素的信仰,這大概也是茅臺質量背後的密碼所在。

八月暑氣未消,茅臺制酒生產已進入第六個輪次,班組晾堂上堆積發酵好的糟醅陸續入窖,此時正是管窖工們最繁忙的時候。

管窖工作是茅臺酒釀造中的重要一環,在制酒生產一線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管窖工作幹不好,一人就把全班都幹倒。”足以說明管窖工人和管窖工作的重要性。

茅臺的制酒生產一線有700多個班組,就有700多名管窖工。這支龐大而特殊的隊伍,就像一群操不完心的“老母親”,用心血和汗水呵護著茅臺9000多個窖池。

1

管窖工順時守序的匠心

清晨六點,制酒十五車間7班的晾堂上,堆積的糟醅已經發酵成熟,7班管窖工雷登强與酒師唐晋魚一同來到班組,準備5號窖的入窖工作。

備好尾酒和工具,窖底撒上一層薄薄的酒麴和穀殼,窖壁灑上尾酒浸潤,窖池上鋪好彈糟架……這一系列的操作,雷登强早已爛熟於心,但仍對每一步都格外認真,像極了一比特臨睡前仔細為孩子鋪好床鋪的慈母。

一切準備就緒,伴隨著行車的轟隆聲,整個廠房也立刻隨之變得熱鬧起來,抱鬥抓起晾堂上的糟醅,經過彈糟架的緩衝,鬆軟地落入窖中。

其間,雷登强要配合酒師和行車工,灑尾酒、製作窖面、收攏糟醅等工作,多年的管窖經驗,使得他忙而不亂,遊刃有餘。

雷登强封窖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忙碌,入窖工作全部完成,鋪好窖面醅,就要開始封窖了。雷登強將前一天踩制好的窖泥用小車推至窖旁,用鐵鏟一切、一鏟、一搭、一趕、一抹,一鏟窖泥就平整鋪在了窖面上,整套動作行雲流水,毫不拖遝。

一鏟窖泥大概二十多斤,由於窖泥粘性較大,這套看似簡單的動作卻很費力氣,雷登强要重複七十多次。鋪完最後一鍁窖泥,用工具將窖泥整理平滑,形成四邊低、中間高的“饅頭型”。每次封窖,雷登强就像一個泥塑家一樣,沿著窖池打轉,不斷修整,直到自己感覺無可挑剔,整個封窖過程方才圓滿完成。

在崗位上摸爬滾打七年多的雷登强,已然是一個老練的管窖工,談起管窖來頭頭是道:“管窖工作要根據季節和天氣來合理調節封窖泥的水分,太幹容易開裂,太稀則容易滋生雜菌,產出的酒會帶异雜味。而封窖泥的厚度,則講究冬薄夏厚。”這些經驗,都是多年來師傅口授心傳和自己不斷學習實踐總結積累的。

對於每一個管窖工來說,何時開窖、入窖,何時敞窖、蓋窖,何時潤泥、踩泥,每個環節都要心中有數,既要順時守序,更要注重細節。

2

管窖工的精與細苦與累

在夏季,由於堆積發酵速度加快,茅臺制酒生產節奏也逐漸加快,管窖工作也變得更加的繁忙。

早上9點,廠房氣溫逐漸上升。這一天,雷登强的工作似乎都紮堆到一塊兒了。

“今天的活兒有得幹哦!”忙碌的雷登强不時調侃道。

才忙完入窖工作的他,在休息室喝了一杯水、擦了一把汗,便又拿起鐵鏟,推著推車走向窖池——班組中午就要將7號窖中的糟醅取出,他得提前開窖,為生產做好準備。

雷登强正在開窖

開窖對於雷登强來說還算輕鬆,提前敞開了兩天的封窖泥逐漸硬化,他用手就能將大塊的窖泥掰開,反復地搓掉上面的穀殼,抱起泥塊裝進泥車,一會兒泥車就堆成了一座山。他彎著腰邁著有力的步子,將這座“山”拖進泥房,滿載窖泥的小車有些重,拖著有些吃力,汗水也滴了一地。

來回兩三次,運完窖泥後,雷登强俯下身子,仔細將窖面的穀殼和泥渣清理乾淨,不讓一點雜質帶入到酒醅中影響酒的質量。在一粗一細的開窖操作之間,每一個動作都是對茅臺質量的敬畏和堅守。

上午10點半,到了飯點,雷登强簡單清洗了一下身上的泥漬,去食堂快速地吃了個午飯,僅僅二十分鐘,他的身影便又再次出現在窖池邊。

雷登强正在管理窖池

只見他拿出幾個特製的工具,開始對窖池進行養護。敞開薄膜、清掃衛生、拍合裂口、杵實邊角。此時,恰逢茅臺首席釀造師彭朝到班組查看生產情況,看到7班窖池乾淨整潔、窖面沒有裂痕後,彭朝連連點頭。

來到班組小酒庫,彭朝品評7班基酒質量。“嗯,這個窖面酒香味很不錯,說明窖面醅做的好,窖池也管得好!”彭朝評估道。得到大師的肯定,雷登强臉上洋溢著喜悅。

中午12點,室溫32度。濕熱的泥房裏赤紅的窖泥已經潤好,等待踩制,為下一個窖封窖備用。

雷登强走進泥房,穿上雨靴,拿起鐵鏟,開始踩制窖泥,之前還是成團塊的窖泥在他脚下慢慢地變得無比柔軟。

他脚下踩制的窖泥可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茅臺酒傳統釀造中最為重要的輔料之一——紫紅泥。茅臺集團技術中心很早就對紫紅泥作了專門研究,科研人員介紹說,紫紅泥具有適宜的粘性和透氣性,在保持窖內密閉的同時,有利於排出廢氣並進行熱量交換。紫紅泥還是許多釀酒微生物的棲息地,使用紫紅泥封窖,有利於部分釀酒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雷登强正在踩制窖泥

“踩好窖泥是管窖工作的關鍵環節。窖泥的踩制分為切、潤、踩、瀝四個步驟,每一步都很重要。”雷登强一邊翻一邊踩一邊介紹,每一團窖泥他都要來回踩上幾遍,直到成為細膩的瓦泥狀,再翻到一旁的池子裏瀝水。

一個窖池需要近一噸的窖泥,雷登强就這樣一鏟一鏟地翻,一脚一脚地踩,強勁的臂膀上冒著青筋,汗水掛滿臉頰、浸透衣裳,渾身沾滿泥漬,但他臉上始終帶著微笑,眼中閃耀著堅毅的光芒。

雷登强勞動時滿頭大汗

時間來到下午兩點,雷登强踩完最後一鏟泥,將泥房沖洗一新,再蓋上窖池薄膜,一天的工作終於結束。

當雷登强正在忙碌的時候,茅臺的制酒車間裏,無數的管窖工人也在忙碌著。

制酒五車間7班管窖工曾昭倫正在封窖,他是一名退伍軍人,12年的軍旅生涯將忠誠和奉獻的軍人本色深深地烙在心靈深處。制酒十九車間18班,從事管窖工作不久的喻國勇也正在窖池邊用泥拍管護窖面。有時候他們是孤獨的,工作時常在夜晚和清晨,週末或假期,獨自一人在生產房裏勞作,只有啪、啪的拍窖聲陪伴著他們。

雷登强封的窖池

雷登强說,“只有我們努力把工作幹好了,茅臺才會好,茅臺好了,我們才會好。”這是雷登强們最簡單也是最深刻的認識,也是所有茅臺人最樸素的信仰,這大概也是茅臺質量背後的密碼所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