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到“脫貧榜樣”青海殘疾青年“獨手”致富

青海 134℃ 0
摘要: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在中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家住五峰鎮下馬二村的桓國勝和妻子王連兄每天都很忙。在桓國勝家的養殖區,一輛偌大的大貨車正停靠在圈舍旁,左鄰右舍們正在幫忙往車上裝載奧拉羊,一番努力下,240只健碩的肥羊裝上了車,即將銷往新疆和田地區。說話間,桓國勝夫婦欣喜不已。此前,1984年出生的桓國勝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打工,一家的生活還能過得去。但在2010年,玉樹地震讓桓國勝失去了右手。

圖為依然存欄的羊群。楊占林攝

中新網青海互助9月7日電題:從“貧困戶”到“脫貧榜樣”青海殘疾青年“獨手”致富

作者李隽楊占林趙琦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在中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家住五峰鎮下馬二村的桓國勝和妻子王連兄每天都很忙。

在桓國勝家的養殖區,一輛偌大的大貨車正停靠在圈舍旁,左鄰右舍們正在幫忙往車上裝載奧拉羊,一番努力下,240只健碩的肥羊裝上了車,即將銷往新疆和田地區。

“這一車羊有15噸,賣了50萬。辛苦了一年也算是有點收穫。”說話間,桓國勝夫婦欣喜不已。

此前,1984年出生的桓國勝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打工,一家的生活還能過得去。但在2010年,玉樹地震讓桓國勝失去了右手。從此他便不能外出打工,就靠家裡幾畝薄田和幾十只羊勉强度日。家裡父母愁白了頭,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養育,“拆東牆補西牆”是生活的常態。

圖為桓國勝夫婦和母親在一起。楊占林攝

2015年,桓國勝家被精准識別為建檔立卡戶,在精准扶貧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他用產業到戶資金和530貸款購買奧拉羊,自2016年起念起了“養羊經”。雖然身體有殘疾,但桓國勝從來不等不靠,堅持鍛煉用左手吃飯、開車、種地、養羊……

五年來,夫妻倆整天忙裡忙外,防疫、拌料、撒喂飼草,日子過得忙碌而又充實。看著羊圈裏一隻只羊兒膘肥體壯,桓國勝滿心期待與歡喜,覺得這些羊便是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寶貝。

五峰鎮下馬二村黨支部書記權國旺介紹說:“別看他只有一隻手,幹起活來不比我們差,現在家裡條件好了,桓國勝也成村裡脫貧致富的榜樣,隔壁鄰居都效仿他發展養殖,這幾年的生活紅火得很。”

雖然距離中秋節還有十多天,但桓國勝家的餐桌上,已經擺著幾個青海特色的月餅。“現在條件好了,逢年過節吃的用的花樣多了。”桓國勝母親說,在她年輕的時候中秋的月餅就是簡單地“大饅頭”,上面放幾朵面花,孩子們爭搶著要。現在條件好了,香豆、紅麴、黑糖的月餅應有盡有,色彩鮮豔、味道香甜,每一個切開都是層層疊疊的“夾心”,孩子們也都不稀奇了。

說話間,在隆隆的發動機聲中,大貨車緩緩駛出。桓國勝夫妻也隨之回到屋裡。“今年牛羊的價錢不是太好,但兩個娃娃上學、老人看病、生活的錢還是有的,圈裏還有100多只羊,賣掉的羊做周轉還貸款,收了麥子,就再去抓羊。”桓國勝一邊脫下幹活的衣服一邊說:“只有加油不停步才能奔小康,我盼望著鄰里街坊都跟我發展養殖產業,過上小康生活,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如今,下馬二村的養殖產業發展的頗是紅火,而桓國勝僅僅是村裡養殖戶的一個代表,全村342戶便有130多戶農戶發展養殖產業,2020年全村養殖產業收入近300萬元。

“發展養殖業是我們村的特色,通過搞養殖我們村上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收入慢慢地提高了,以後我們就要依託鄉村振興的機遇,把養殖產業進行提檔陞級,做出品牌,讓我們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權國旺說(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