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時期是盛產謀臣武將的年代,也是名士輩出的時代,諸葛亮,便是名士之一,更是其中佼者。諸葛被稱作臥龍,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未出山時便定下了隆中對之策,出山以後,功績更是卓絕。
一、連劉抗曹
劉備敗走夏口之時,諸葛亮自薦到孫權處作說客,面見孫權時,諸葛亮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如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否則“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孫權問劉備為什麼不投降。諸葛亮便誇劉備是英雄,人中之傑,孫權聽聞後大怒,誓言絕不會向曹操投降,但是又擔心會敗於曹操,曹操當時自稱大軍七十萬,最後諸葛亮分析了兩軍的實際情況,再加上周瑜、魯肅的遊說,最終說動孫權聯劉抗曹。
二、助劉備入主益州
建安十六年,劉備與劉璋鬧翻,劉備開始攻打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和劉備一起圍成都。到了建安十九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三、先主托孤
章武二年八月,劉備在攻打東吳時候被打敗,退到白帝城,諸葛亮大歎,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封锁陛下東征之舉。”劉備病重之際,召諸葛亮到永安進行托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之力,直到死為止!”日後諸葛亮果如其所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死後更是被後人立為武廟十哲之一。
四、平定孟獲
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領軍隊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討伐孟獲,期間諸葛亮採取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七擒七縱孟獲,到了秋天後平定所有亂事。並且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同時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王牌軍隊。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這才有了北伐的基礎。
五、北伐中原
吳蜀一戰後,蜀國失去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也囙此元氣大傷,要知道三國當中蜀國佔據的土地是最貧瘠的,人口也是最少的,戰爭拼的就是人口和資源,也囙此諸葛亮才製定了北伐的政策。
那麼諸葛是如其所說的布衣出身麼?答案是否定的
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被曹操罵作村夫,而在出師表中,諸葛亮自稱布衣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首先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並非一般人,黃承彥不但是荊州的名士,黃家也是本地的大家族豪强,而黃承彥的妻子,也不簡單,是蔡家蔡諷的女兒。蔡諷另外一個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錶。荊州本地共有七大家族,龐、黃、蔡、蒯、馬、習、楊,其中最有勢力的是蔡氏和蒯氏。而龐德公和黃承彥正是其中龐氏家族和黃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而諸葛亮的外號臥龍就是龐德公給起的,諸葛亮的兩個姐姐也分別嫁到了蒯氏家族和龐氏家族。大姐嫁給蒯祺,背後是荊州數一數二的大家族蒯氏。二姐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是龐德公的兒子。諸葛家族本身在荊州是外來家族,由於政治聯姻,讓諸葛家族在當地站穩了脚跟。
諸葛亮本身的出身就是官宦世家。其先祖諸葛豐曾擔任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山當過過郡丞,父母雙亡後,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還有兩個姐姐就跟著叔父諸葛玄生活。而諸葛玄也不是普通人,曾經官拜豫章太守。
諸葛家族在亂世當中多方投注的舉動讓諸葛家族一時間顯赫無比,諸葛亮為蜀漢效力官至丞相,其兄諸葛瑾在東吳效力被拜為大將軍,其族弟諸葛誕在魏官至征東大將軍,不過最後在三分歸晉後諸葛家族逐漸沒落,三國時期是諸葛家族的巔峰時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