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堤濱海步道公園
昨天,我市發佈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三年成果。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全國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也是海洋領域污染防治攻堅的首戰。天津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緊靠渤海灣灣底,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最前沿和主戰場。據瞭解,自2018年打響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以來,我市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務、農業農村、交通、城市管理、海事等部門通力協作、全力攻堅,圓滿完成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各項目標任務,我市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初秋的上午,走進位於永定新河口西岸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南堤步道公園。秋風習習中,一群群海鳥盤旋在河海交界的水面上,隨風擺動的水草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一幅愜意景象。“確實沒有想到,短短幾年的時間,這裡大變樣。”在這裡,記者遇到了正在帶領學生採集海水以及微生物實驗樣本的天津科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教授劉憲斌。
永定新河是天津北部防洪屏障,多年來,由於河口淤積,水流流速驟降,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在入海口,形成淤泥質海岸帶,生物種類匱乏、環境承載能力薄弱。在過去的一年中,劉憲斌親眼看到,通過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這片曾經滿是淤泥的海岸帶,水清了,岸綠了,鳥兒回來了。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啟動以來,我市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除國家重大戰畧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實施“藍色海灣”整治修復規劃,開展岸線岸灘綜合整治,“三年來,我們累計完成了4.78公里的岸線整治修復工程和531公頃生態濕地修復工程,超額完成國家任務。”濱海新區海洋局海域室主任李海山介紹說。
天津港南疆汙水處理廠每天要處理幾百噸港區的生產和生活污水。這裡面向渤海灣有一個排水口,是天津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重點監控的企業直排口之一。靠雙腳和海陸空探查設備,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的隊員們幾乎查遍了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的所有排口。歷時8個月收集的詳細數據,天津第一個入海排污口資訊管理系統搭建完成。現時,該系統可實現對我市所有入海排污口的動態監管。
據瞭解,三年來,我市在陸源污染治理上,緊緊抓住入海河流和入海排口兩道關鍵“閘口”。全市12條河流全部落實“一河一策”,“控源、治污、擴容、嚴管”四措並舉,清單化、項目化推進實施,共實施6700餘個治理工程。深入開展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罰”專項行動。對港船泵站、天津港一號泵站等市政綜合排口進行從源頭防控到管網收集再到末端治理的系統整治,徹底解決了生活污水直排海問題。在海域污染治理上,深入推進港口、船舶、海水養殖和海洋垃圾等涉海污染源防治。
此外,我市建立實施“灣長制”,明確各級灣長的工作職責和管轄範圍,建立問題、責任和任務三個清單,强化與“河長制”的銜接和聯動,形成了“全面覆蓋、分級履職、網格到源、責任到人”的海灣監管新模式。構建補償機制,每月對各區地表水質量進行按月排名,實行“靠後區”補償“排前區”,倒逼上下游、左右岸共同護河治水。强化執法聯動,海警、生態環境、海監、海事、漁政等多部門聯合開展“碧海”“春雷”等專項執法行動,有效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
憑藉著陸海統籌、河海同治、生態修復、風險防範等一套組合拳,三年來,我市12條入海河流,從2017年的“全部為劣”到現在的“全部消劣”,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70.4%,較2017年的16.6%,提高53.8個百分點,在環渤海三省一市中改善幅度最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