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隱藏在山中,60多位專家動用10餘種儀器沒找到,老漢一句話搞定

江苏 74℃ 0
摘要:有人修建數量眾多的疑塚,在下葬當天幾十口棺材同時出發,各奔東西,以掩人耳目。也有人在墓葬中設立各種機關、暗器,以封锁盜墓賊進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隊為了尋找一座隱藏在山中的西漢王陵,調集了全國60多位專家學者,運用10餘種先進儀器,在只有61米高的小山上勘探數年,都沒能確定王陵的位置。

導讀:古代帝王為了防止陵墓被盜,會採取各種各樣的反盜墓措施。有人修建數量眾多的疑塚,在下葬當天幾十口棺材同時出發,各奔東西,以掩人耳目。例如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相傳其死後,就修建了“七十二疑塚”。

也有人在墓葬中設立各種機關、暗器,以封锁盜墓賊進入。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身份顯赫的帝王將相,將陵墓修建在秘密的地點,完工之後將所有知情者全部處死,這樣就再也無人知道陵墓的具體位置。

歷經上千年歲月之後,要尋找到這些被深埋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陵墓,更是難上加難。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隊為了尋找一座隱藏在山中的西漢王陵,調集了全國60多位專家學者,運用10餘種先進儀器,在只有61米高的小山上勘探數年,都沒能確定王陵的位置。最後竟然靠一比特老農民的一句話,使考古隊成功找到了王陵。

1984年冬天,在位於徐州市東4公里的獅子山脚下,一座磚瓦廠的工人在取土時,意外從地下挖出了很多五彩斑斕的陶俑,文物部門聞訊後,立刻趕到了現場,對出土陶俑的地方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4條步兵俑坑和1條騎兵俑坑。

考古隊怎麼也沒想到,一次意外的發現,竟然讓一座地下奇迹重見天日。徐州獅子山漢代兵馬俑數量之多,製作之精美,種類之豐富,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國內兵馬俑考古史上又一重大發現。

最初,考古隊認為這處西漢時期的地下兵馬俑群,是一座古代燒造陶俑作坊的倉庫。可考古隊內一比特老專家並不認同這種說法,他認為如此大規模的兵馬俑坑,肯定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應該與秦始皇兵馬俑一樣,是一座大型墓葬的陪葬坑。

熟悉歷史的人都清楚,西漢時期,很多諸侯王都鑿山為陵,將墓葬修建在山腹之中。比較著名的有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河南芒碭山梁孝王劉武墓等,而這種鑿山為陵的形制,在西漢時期的徐州也很流行。

眾所周知,徐州古稱彭城,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西漢建立之後,作為“龍興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劉邦特意選了一個忠心可靠的人去鎮守,這個人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劉交。

《史記·楚王世家》記載:“楚元王劉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作為家中最年幼的弟弟,劉邦既然讓他回去守老家,自然不能吝嗇了,他不僅將徐州賞賜給劉交作為都城,還將周邊的36個郡縣全部分封給了弟弟,使楚國一躍成為了當時實力最强的諸侯國之一。

據史料記載,楚王共傳了十二代,直到西漢滅亡才斷絕。按照漢代葬制,諸侯王死後,都要葬在封地內,囙此這十二比特楚王的陵墓,肯定都在徐州周邊的山中。

在1984年獅子山兵馬俑發現之前,考古隊已經陸續在楚王山、龜山、老洞山、北洞山、馱籃山、南洞山和臥牛山發現了7座楚王陵。囙此考古隊內的老專家才會認為,獅子山下發現大規模兵馬俑並非偶然,在山中肯定埋葬有西漢時期某一比特楚王的陵墓。

如今的徐州獅子山早已成了繁華的城區,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此地仍然是山岡密佈,野樹叢生,要想在方圓數裏的山中準確尋找到一座墓葬,並非容易之事。

從1985年開始,為了找到獅子山上的楚王陵,考古隊幾乎走遍了山上的每一個角落,但由於獅子山的主體幾乎全部是岩石,表面土層很薄,洛陽鏟等勘探工具根本毫無用武之地,一番考察下來,考古隊並沒有什麼發現。

最開始,考古隊找來了駐地在徐州的煤炭部勘探大隊,請他們攜帶專業的探測設備,到獅子山上幫忙尋找墓葬。聽說是尋找漢代楚王陵,勘探大隊也很重視,特意派出了一支由工程師、技術員組成的10人小組,攜帶先進的微伽重力儀,來到獅子山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

勘探大隊在獅子山選擇了1200多個點比特,進行了探測,結果在西南部區域有了發現,通過儀器迴響的訊號,專家推斷此處地下有空洞存在,可能是墓葬。為了驗證勘探的結果,考古隊又找了江蘇省的地質隊,請他們派出專業的鑽探機,對异常區域的點比特進行了鑽探,結果下麵全部是岩石層,並沒有古墓的存在,至此考古隊第一次努力以失敗告終。

在第一次勘探結束的兩年多時間裏,考古隊並沒有停止尋找楚王陵,他們在走訪當地村民時,意外得知在獅子山南麓地區,曾經分佈有大量的碎石塊,早年間誰家蓋房都會去拉石料。得知這個消息後,考古隊立刻前往查看,在碎石堆中發現了大量的漢代瓦當和鋪地磚,以此推斷,楚王陵的墓道肯定就在這一區域,這些碎石就是當年從陵墓中挖出來的。

有了這一發現後,1988年,考古隊通過中國礦業大學,聯系上了北京方面的物探專家,邀請他們攜帶專業設備前來獅子山尋找楚王陵。為了成功找到墓葬,這次北京方面組織了一支由50多人組成的專家團隊,涉及勘探、礦產、爆破、地理三維等多個領域。

在科技方面,專家團隊攜帶包括重力儀、地震儀、磁法、電法、地質雷達等當時最先進的探測儀器。在獅子山南麓發現碎石的區域,專家團隊利用先進儀器,經過幾個月的探測,發現了一處疑似墓道和墓室的區域。

當時獅子山南麓分佈著大量的民居,而勘探確定的位置,恰好在兩戶民房下麵,為此考古隊向上級申請了巨額資金用於村民搬遷。可考古隊在專家團隊劃定的區域,僅向下發掘了不到一米,就遇到了堅硬的岩層,而且是毫無人工痕迹的原始層,這說明此地肯定不是墓葬的入口,由此第二次勘探再次失敗。

兩次失敗後,不僅考古隊,整個徐州、江蘇的勘探、地質、礦產等各方面都知道了獅子山的事情,這些組織紛紛表示願意出人出力,幫助考古隊尋找楚王陵。

1990年,江蘇省地震局率先派出了專家團隊,對獅子山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地質勘探和測繪。在報告中,地震局稱尋找到了一處地下空洞區域,形狀與大小都與墓葬形制很像,在報告中甚至表明了墓葬的墓道、前後室等墓葬結構。

可當考古隊斥鉅資,將範圍內的民居搬遷走後,僅在地下發現了幾個大小不一的溶洞,原來地震儀器勘探到的地下空間,只是一些自然形成的溶洞,至此,第三次勘探又以失敗告終。

三次大規模的勘探,前後動用專家團隊60多人,運用了10餘種先進儀器設備,白白浪費了巨額的搬遷費用,卻仍然沒有尋找到楚王陵。難道獅子山上並沒有陵墓,是考古隊弄錯了?

有了前三次失敗的教訓,考古隊再也不好意思請專家團隊前來,也不敢再向上級部門申請撥款了,但考古隊並沒有放弃在獅子山上尋找楚王陵,因為憑藉專業能力的判斷,考古隊斷定獅子山中一定存在有一座大型墓葬。

既然專家和先進儀器找不到墓葬,考古隊决定換一個“笨辦法”,他們輪流找居住在獅子山上和周邊的村民聊天,詢問他們關於獅子山上的一切事情,然後從中分析出蛛絲馬跡,希望以此尋找到關於楚王陵位置的資訊。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與一比特農民聊天時,這位世代居住在此的老漢說的一句話引起了考古隊員的注意。他說:“山上老張家的紅薯窖挖得又大又深,足足有兩米多深,最多能存一萬多斤紅薯……”

在此勘探了數年的考古隊員都知道,獅子山是一座石頭山,別說挖兩米多深的地窖,就是想挖一個深點的坑都不可能,因為山上的土層只有半米多深,往下都是堅硬的岩石。想到這裡,考古隊立刻讓老漢帶著來到了地窖處。

這個大地窖確實如老漢所說,長寬都超過兩米,在地窖的四周並非是堅硬的岩石,而是經過人工夯實的土壤,這一發現讓考古隊激動不已,他們立刻向四周打探溝,很快就在地窖東邊找到了一面打磨得非常筆直的石壁,看著石壁上一道道密密的鑿子印,考古隊斷定他們找到了楚王陵的墓道。

1994年,國家正式批准了對獅子山漢墓的發掘。從村民家地窖向下發掘,考古隊順利找到了墓道,打開了這座開鑿在山腹之中,由12間房間組成的龐大地下宮殿。

雖然在下葬不久後,墓葬就被盜了,但獅子山楚王陵仍出土了2000多件珍貴的文物,其中還包括珍貴的金縷玉衣和被譽為“中華第一棺”的鑲玉漆棺。

通過墓中出土的數十枚印章和隨葬品上的銘文,最終確定獅子山漢墓的主人是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