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給您帶來快樂、開心和解決辦法,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閱讀後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位於雲南某地的九品芝麻官為了領當月發放的薪水,提前半年從雲南往北京趕,終於到了首都,領了一兩銀子,又開開心心地往回跑,一個月的薪水需要一年的時間來回折騰。
是這樣嗎?是這樣好像也不是這樣,在古代又沒有銀行卡,也沒有銀行,更沒有線上支付,不可能我這邊打開電腦給你刷一下,你的卡裡面就能多出幾十兩白銀來,那不就癡人說夢嗎?
但是如果這點錢讓專人押運也不太現實,因為從極偏遠的地方到當朝首都動輒就需要三五個月,甚至需要一年之久,中間再遇到點什麼事兒,那個時候又沒有導航,又沒有汽車,騎著馬車突然之間迷路了,好傢伙,領一兩銀子都不够費勁的。
但是當地的九品芝麻官再小也是個芝麻官呀,換句話來說這就是朝廷的人,給朝廷幹活的,我給你幹活你能不給我發薪水嗎?你不給我發銀子試試?我就不給你幹了。那麼古代如何給官員發薪水?
如何把銀兩發到官員手中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天大的問題,不太誇張地去,講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整個朝廷制度將會土崩瓦解,因為幹活不給錢哪有天理啊。
就比如明朝末期的時候,一支特別特別精銳的部隊到北方去抵禦皇太極去了,結果朝廷給不了錢,給不了錢怎麼辦?那就只能自己去偷糧食吃,結果折騰來折騰去完犢子了,全軍覆沒,不給錢就辦不成事,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那麼古代的官員,尤其是遍佈全國,且交通極度不便地區的官員怎麼能夠領到自己當月的薪水呢?
國庫是個好東西
大家如果看過雍正王朝就會發現雍正王朝當中最知名的一句話,當然可能有很多知名的話,有這樣一句話非常值得玩味:國庫虧空了,這基本上是明清時期經常出現的事情,明朝的國庫虧空是因為要養一大堆敗家子兒,而清朝的國庫虧空是因為上到太子下到朝廷官員有事沒事就到國庫裡面去借錢,借了還不還,能不虧空嗎?
這是不是引申出一個關鍵點來,沒錯,古代的時候國庫是有錢的,別的不多說,京城這個圈子裡面的官員甭管大小官員上國庫這邊跑一趟需要多長時間?最長的可能一天一宿也就到了,對他們來說是事嗎?
是事也不是事,於是每到給官員發薪水的時候,官員們都會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等著,然後國庫裡面的錢拿出一小部分來給這些官員們發銀子,張三五兩銀子,李四六兩銀子,王二麻子八兩銀子,把這個銀子稀裡嘩啦的發一發,基本就算齊活了,但是請注意,這只是局限於一部分官員,而且還是京官。
那在外地的官員呢,別的不多說,當時的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這些地方的官員,他們怎麼領銀子呀?而距離近一些的,比如河南河北還可以理解,騎個馬車跑過去,跑半個月再回來半個月,但是人家一個月就30天,總不可能上半個月領薪水,下半個月再回來吧,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所以慢慢地又演變出來了一種新型的領薪水方法,可不可以由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把這個銀子押送到我們縣城中心,然後我們這個縣裡面的人再領?是不是可以?於是再之後的演變就出乎預料了,出乎怎樣的預料?國庫變得越來越多,請注意這個國庫需要用引號標起來,地方怎麼可以用國庫呢?但是地方也是有庫銀的。
這個庫銀解釋起來特別的複雜,我簡單來講,比如這個地方有3萬老百姓在耕種,他們能够產生很大的利潤,然後每個月或者每年需要交一定的稅,對不對?這一部分稅,以及當地的個人營收通通合在一塊有800萬的銀子,那這800萬的銀子當中的750萬,可能需要上繳朝廷,剩下的50萬自己這些人當做薪水給發了。
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就不用去京城領銀子了?在自家裡面就能把銀子領了,每天還能樂呵呵的,當然上面這個銀兩的數量我明顯誇大了,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古代的時候,一個3萬人的小地方,除非是靠近沿海地區,要麼怎麼可能動輒就幾百萬的銀子?就是沿海地區也拿不了這麼多銀子呀。
一份新的工作
那接下來又會有問題,比如我們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一個地方當年的總營收是100萬,但是他給朝廷上報我們總營收只有50萬,50萬當中的45萬交給朝廷,剩下的5萬我們當薪水發了,但是他把剩下的50萬自己又偷偷摸摸的塞在自己的腰帶裡面了。
有沒有這種,可能,古代的時候肯定是有的,畢竟交通不便利,大家都抓瞎對不對?所以又出現了一個新型的工作崗位,叫做對賬。
因為各個朝代對於這樣的崗位都有不同的職務,所以我就不去給大家講職務了,單純地來講這件事情,在明朝那些事這本歷史書當中,有過洪武的四大案,四大案當中的一個案件,講的就是對賬對出來的事。
你說你賺了多少錢,我這邊認為你賺了多少錢,我們得挨個對一對,一個小數點都不能出錯,出錯了就得重新去對賬,而對賬的目的就是為了朝廷更方便管控下方,省得他們出什麼問題,別偷偷摸摸地給朝廷300萬的銀子,自己藏了600萬,那你這不把朝廷當冤大頭了?
腐敗隨之而來
朝廷這樣做自然有朝廷的道理,說得再直觀一點,那就是沒招了,沒有任何辦法,因為朝廷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到京城裡面出去領銀子,而京城裡面的人再給他們發放一次也不太現實,沒有那麼多人手,更重要的是即便有那麼多人手,人手來回折騰一下也够費勁的。
所以為了避免上述的所有麻煩和問題,最簡單、最直接的管道就是讓地方也有自己的庫銀,可以存放一些銀兩用來解决員工的薪水問題。而剩下的銀兩需要統一收集歸國庫,國庫又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皇帝的小錢包,另一部分是用來解决大事情的,比如國家要打仗了,再比如哪個地方鬧災了,這些錢就是賑災錢和撫恤錢。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那就是這個銀子不在中央統一控制,而是在地方,那麼能够接管這個銀子的人就會有很多,換句話來說銀子可是肥肉,層層都有人摸一把,未必能把這個肉摸走,但是可以摸一手油。
而古代的官員也正是通過種種巧妙的管道摸了不止一手的油,最為典型的就是元朝末期的時候黃河氾濫,這中間有多少官員從中橫插一杠子,能賺錢的就賺錢,賺不了錢的就賺人頭費,人頭費都賺不了的,就開始壓榨百姓,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元朝徹底覆滅,明朝順勢崛起。
但是對於這種情況,即便是异常殘忍的朱元璋,也只能想盡辦法減緩官員貪腐的進度,而不能徹底控制官員貪腐,為什麼?因為明清時期也好還是唐宋元時期也好,封建統治時期又沒有這麼多的高科技,官員們拿一二兩銀子,他不說誰能知道?當然肯定能有知道的方法,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成本太大,而且你還未必能全都查出來。
這中間,兩個朝代發生了意外,準確地說是在南北宋時期和清朝。
南北宋時期發明了紙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交子,而在清朝時期又改變了一種新型的發薪水管道,那就是給官員發放的都是薪水都是錢,那有人說了:發薪水當然給錢了,不給錢你還能給我兩袋大米啊?
你還別說,在明朝的時候就是這樣給的,因為那個時候明朝剛剛成立,也不富裕啊。
而紙幣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便捷了,但是紙幣的發行也有很多問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唐宋元明清準確地說把唐朝去除吧,那就是宋元明清雖然都有紙幣的存在,但是紙幣並沒有大範圍普及,畢竟和當時的生產力以及紙幣的生產方式有著密切關係。
那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清朝的時候物價飛漲,銀子已經不够用了,所以我們研究清朝的時候就會發現,清朝為什麼那麼多官員貪污腐敗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這樣搞沒錢了,而且清朝的皇帝又都不像朱元璋一樣,你敢搞事情,我就滅了,好像沒有這麼大的力度。
當然,這樣說就有點跑偏了,簡而言之一句話,古代是有國庫的,國庫是有分國庫的也就是庫銀,各個地方都是有點錢的,也正因如此,雖然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最起碼官員的薪水能保障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