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央為何要將重慶與四川“分家”?

四川 54℃ 0
摘要:四川和重慶之所以被一分為二,要從一個人說起,他就是後來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1997年,第八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川渝分家成為事實,鄧小平的這個構想從今天看來是非常有遠見的,四川和重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西南地區數一數二的經濟重心,在國家經濟發展的版圖上一直都是表現優異,今天也是年輕人非常喜歡的網紅都市,相信今後也會繼續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綜述

對很多人來說,上大學是人生當中非常精彩的一個經歷,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都因為這個機會聚到一起,每個宿舍不管住了幾個人,大部分都是地區文化各异的,初次見面的時候,我們經常從口音就能判斷對方是來自哪裡,東北、河南、陝西、福建,好不熱鬧。

不過這個方法有時候也會出錯,有些地方因為地理上本來就相近,所以口音也非常相像,常常讓人分辨不出來,比如川渝地區。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川渝不分家,歷史上這兩個地區確實是一體的,所在在飲食、口音、文化上都十分接近,但是今天二者在行政區劃上卻是獨立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鄧小平

四川和重慶之所以被一分為二,要從一個人說起,他就是後來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鄧小平自己就是四川人,上學的時候讀的是重慶的學校,也是在那裡得到了留學法國的機會,學成歸來之後才加入到革命鬥爭當中。

建國之後,雖然大局已經基本確定下來,但是國內還有部分地區沒有完成解放工作,比如雲貴川和西藏等地,鄧小平出身四川,對西南的情况更熟悉,所以也就自然而然接過了解放西南的工作。面對大舉進城的革命军,大勢已去的國民黨殘部徹底失去了鬥志,兵敗如山倒,不到四個月,鄧小平和劉伯承大將就率領隊伍解放了全四川。

不過生了孩子還得管養,和所有剛剛解放的省份一樣,四川的經濟發展是頭等大事,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而要想發展好經濟,基礎交通一定要搞好,於是鄧小平帶領自己手下的幹部們對四川和西南地區的都市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並且找到了專家團隊一起,研究出了一條最佳的鐵道線路,1952年7月,成渝鐵路順利通車,將重慶與四川之間的物資交換和人員交流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有人可能會問了,修通了鐵路,聯系更加便捷和緊密,不就更沒有必要分開了嗎?這就要談到之後發生的事了。的確,交通搞好了,川渝經濟一天好過一天,沒有什麼理由要將二者劃開,但是大環境的改變總是會帶來難以預料的變數,對於川渝來說,這個關鍵的節點就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開啟。

這個規模巨大的開發專案實際上最早是在30年代由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但是因為耗資巨大,科技有限,所以並未落到實處。此後雖然一直陸陸續續地在進行勘探和量測工作,但由於內戰焦灼和經濟上的限制,仍然僅僅只是圖紙上的設想,直到50年代,中央才開始重新正式考慮啟動這個項目。前前後後從考察到實施,又過去了40年時間,1994年12月14日,三峽大壩宣佈開工。

三峽大壩

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的建設涉及到土地的重新規劃和大規模人口遷移,據統計,被淹都市需要重新安置的人口達到了113萬人,什麼地方能够幫助消化呢?最初的設想是把三峽附近的縣市集合起來,建立一個全新的省級行政區,也就是三峽省,但是經過研究討論後,中央發現這個所謂的三峽省有名無實,在基礎設施和經濟內核上非常薄弱,要想安頓好這一百多萬人口,有很大的風險。

於是鄧小平提出了川渝分家的想法,他的建議是將重慶從四川劃出來,然後與三峽省所囊括的幾個地區合併到一起,這樣一來,薄弱的三峽省就有了依靠,既可以仰仗重慶的經濟來扶持自身,又有了充足的地域來容納113萬遷移人口,只需要以重慶為覈心建立起新的行政體系即可,這也就是川渝分家的直接原因。

實際上,在三峽水利工程之外,重慶形成獨立的行政區劃也是遲早的事,首先,如果川渝不分家,四川省就會是全國人口體量最大的一個省,當時它的統計人口數是1.1億,對於行政來說,這意味著巨大的管理難度,有限的資源只能集中在一小塊覈心區上,更多的人是分不到蛋糕的。

所以中央很早就在考慮著重發展重慶經濟的問題,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方案,而川渝分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既充分利用了兩邊的資源,又為四川减了負、為重慶添了利好,也讓雙方真正實現了齊頭並進,合作共贏。

結語

1997年,第八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式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川渝分家成為事實,鄧小平的這個構想從今天看來是非常有遠見的,四川和重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西南地區數一數二的經濟重心,在國家經濟發展的版圖上一直都是表現優異,今天也是年輕人非常喜歡的網紅都市,相信今後也會繼續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