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由電子科技大學主辦的紅外毫米波-太赫茲領域“奧運”級別的學術盛會——第46届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會議落幕。過去的4天裏,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學者把目光投向四川成都。
兩天前,位於四川綿陽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傳來消息,中物院微太中心聯合攻關團隊連續重繪高速通信世界新紀錄。其科技試驗,驗證了220GHz頻段的動態跟瞄效能以及高速通信能力,為推動毫米波及太赫茲頻段通信實用化奠定基礎。
在太赫茲無線通訊這一科技世界前沿領域的競爭中,四川再落一子。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創新,已成為重塑全球和區域競爭格局的關鍵變數。在國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引發的創新“排位賽”,也正是四川趕超的機遇。
四川,自古以來就有敢為人先的創新基因。從先秦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水利工程、西漢落下閎創制太初曆、南宋秦九韶編寫《數書九章》,到新中國成立後“兩彈一星”,近年來“華龍一號”核電裝備、5萬千瓦重型燃機、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等“國之重器”相繼在川誕生,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發展史上(檢查)下鮮明的“四川印記”。
四川科教資源富集、創新基礎厚實。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準予建設的我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連續舉辦八届科博會,這讓綿陽乃至四川的科技“朋友圈”越來越大,綿陽和四川,在世界面前展示更多創新實力、彙聚更多創新要素,蓄積更多創新動能。
如今,黨中央賦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畧使命,即將開幕的第九届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也將為四川的創新發展按下新的“快進鍵”。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强,惟創新者勝。
潮起,是四川創新發展的黃金時代。
潮起:天府謀變
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這是動力源之變、主戰場之變
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一份檔案引人關注。
在關於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的通知中,重慶市、四川省緊隨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安徽省合肥市,被列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所在地。
此前,成渝、西安、武漢、南京、濟南、杭州等地,都提出在“十四五”期間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者科技創新中心。
有人猜測,這樣的排位,是否意味著四川晉級中國科技最高定位的“天團”?
事實上,關於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早已有“官宣”。去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强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都市帶動作用,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助推高品質發展。
高定位的背後,是四川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服務國家自立自强,促進新時代四川高品質發展,“重倉”創新發展的大變局。
6月15日,四川首次以省委全會形式,安排部署創新發展工作。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擔任會議檔案起草組組長,謀劃四川創新發展。
會議决定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全省上下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戰畧站位,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更好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作為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任務來抓,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這是驅動源之變,這是主戰場之變。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四川要“抓兩頭”——一頭抓國家戰畧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加快把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優勢。
一周之後,省政府出臺重磅檔案“科創十條”,直面四川科技創新面臨的基礎研究薄弱、企業研發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緊缺等問題開出藥方。
創新發展,國之大者。各地快速轉換主戰場、坐標系,根據全省區域創新佈局,各市(州)紛紛召開全會,進行再部署、再落實。
成都市委全會提出,將科技創新擺在建設現代化都市新征程中的首要和覈心位置。綿陽提出,依託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範區建設,支撐引領高品質發展。在川南重鎮宜賓,市委全會通過了加快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教副中心的决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會定下的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的經略,正不斷燒旺四川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前進之火。
蓄能:自主謀强
抓國家戰畧科技力量建設,為服務國家戰畧需求作出更大貢獻
盛夏8月,甘孜稻城。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中文簡稱“拉索”)正在接受專家組驗收。今年底,拉索有望全陣列投入科學運行,人類離解密高能宇宙粒子加速機制更近一步。
7月18日,成都武侯,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臨床研究覈心基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轉化醫學綜合樓正式啟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表示,該綜合樓投入運行後,將顯著提升我國轉化醫學研究的自主創新能力。
時針再往前,7月2日,成都溫江。隨著紅綢緩緩揭開,四川“上新”兩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兩者分別是四川在農業、中藥兩個領域的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廳廳長劉東不禁感慨,一次性落地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創了歷史。
6月初,天府興隆湖實驗室正式掛牌,這是創建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和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先鋒隊”。
5月,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標誌著又一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剛剛過去的夏天,四川科技創新發展頻添注腳。“國字型大小”高能級創新平臺頻頻落地,發展勢頭與天氣一樣火熱。即將到來的第九届科博會,創新項目、創新科技、創新產業模式等輪番登臺亮相,這個金秋,四川科技創新發展也將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省委提出,把創新平臺建設作為一項牽引性工作,全力支持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就是要著力建設國家戰畧科技力量重要承載區和創新要素彙聚地,為國家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積極貢獻。
拉索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曹臻感慨,拉索項目選址歷時5年,最終落地稻城,離不開四川省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高能級創新平臺的聚集,讓越來越多的大國重器打上了“四川印記”。殲-20、翼龍、人造太陽、華龍一號、中國空間站天和覈心艙等大國重器,為四川聚集了大量創新人才,鍛造了配套工業體系,為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中國站在世界科技競技場中央,四川為“國家隊”真金白銀的支持再加碼。
用地名額上,四川對天府實驗室和省政府確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額保障。
財政支持上,省級財政對天府實驗室建設、運行給予定額補助;對省政府確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按項目投資額的30%予以支持;對重組後進入國家隊行列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持;對獲批國家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按國家資金支持標準給予1:1配套資金……
釋能:產業謀進
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8月31日,成都企業國光電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這家從事真空及微波應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開盤漲超160%。
自2020年4月“成都先導”率先上市以來,科創板“四川軍團”表現十分亮眼,已有12家四川企業陸續登入科創板。
不僅是科創板。據不完全統計,8月僅成都地區就有22家企業獲得投融資,背後不乏騰訊投資、商湯科技、嗶哩嗶哩等。
高新技術企業在資本市場活躍的背後,是四川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更是四川高新技術企業梯度培育的成果。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作為創新驅動的覈心名額,納入市(州)政府目標管理三級名額考核。
三組數據看高新發展成效:今年上半年,我省規上工業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368億元,同比增長25.5%;全省高新區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977.46億元,同比增長28.09%;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8160家,比上年增長44%,是2015年的3倍。
近年來,四川圍繞“5+1”現代工業體系、“10+3”現代農業體系和“4+6”現代服務業體系發展需求,開展科技攻關,提高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到2025年,育成突破性新品種200個,開發新技術150項、新產品300個、新裝備50臺(套)……科技廳和農業農村廳聯合出臺《關於實施鄉村振興農業科技行動的意見》,明確了科技助力四川鄉村振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工業領域,四川的工程技術中心有305家,近80%依託企業建設。
歷經光伏產業十年跌宕起伏,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在多晶矽的賽道上,從跟跑、並跑到領跑,形成了獨立知識產權,從最初的無名小卒發展到現時全球產銷第一。今年以來矽料價格一路走高,企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同樣成效明顯。在四川華豐5G+工業互聯網智慧智造試點生產線上,兩部2000萬點數的工業相機拍下產品細節,高清照片被傳輸到後臺電腦,由電腦自動分析判斷產品品質。機器質檢取代人工質檢,準確率提升至99%,一年可節省成本約3000萬元。
為鼓勵和引導企業在重點產業領域積極開展創新研製,四川還出臺重大科技裝備“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認定管理辦法,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最高可獲1000萬元資金支持。
競浪:改革謀新
科學的事科學辦,用改革為創新驅動凝聚澎湃動力
最近,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中心主任劉安玲松了一口氣——中心剛剛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提交了兩個全面創新改革揭榜任務的實施方案。
一個是探索把科技成果僅當作科技資源進行管理,不再作為國有無形資產管理。這樣一來,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國有資產流失的“高壓紅線”將被打破。
另一個是通過構建跨高校院所中試研發平臺,探索“先中試、後孵化”的模式;中試成功後,政府中試資金形成的知識產權通過作價入股成為科技型創業公司的國有股權。
這是作為“科技小崗村”的西南交大,繼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後的另兩項探索。
西南交大率先探路,底氣十足。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會的《决定》及配套的“科創十條”中有明確對上述兩項改革的鼓勵。
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一批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組織按市場化機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賦予其項目選擇權和資金使用權。省級財政安排8億元,對中央在川和省內各類研發機構在川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支持,對省級中試研發平臺和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給予引導激勵。
改革還體現在多個方面,總體原則是“科學的事科學辦”。
化零為整。根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會部署,四川近期將出臺涉農高校院所綜合方案。
先破後立。七部門聯合出臺科技成果評估改革試行措施,針對不同的分類,用不同評估標準來衡量標誌性科研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先行先試。在自由探索類項目中啟動科研專案經費“包乾制”試點,擴大科研單位對科研經費的使用自主權。
鬆綁解壓。四川明確支持事業編制科研人員5年內保留人事關係,參與各類創新平臺建設,期滿後自主選擇去留。允許科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科研人員以“科技股+現金股”形式持有股權。
“四川是科技大省,但要成為科技强省還需要努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主任李培林說,2020年四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人員比重是2.83%,廣東是3.76%,而江蘇已達4.49%。
如何引得“鳳凰棲”?近兩個月來,“天府峨眉計畫”“天府青城計畫”持續“擴容”,大力聚集高端緊缺人才。針對流失嚴重的博士後群體,四川設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項目,每個項目給予40萬元資助。
良好的創新氛圍還需要引入金融活水。去年10月底,四川啟動天府科創貸。面向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政府資金幫助企業增信、為銀行分擔風險的管道,聯合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開發的免抵押、低利率債權融資產品。截至8月底,已累計放貸10億元。
良好的創新氛圍還需要創新活動平臺。輕觸手機荧幕,展品細節呈現於眼前;智慧逛展、預約合作,一鍵搞定……這是去年科博會上的一幕。為克服疫情影響,四川審時度勢把科博會搬進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智慧“雲展館”,使其成為全國首個完全在雲端呈現的國家級高科技展會。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盛會,讓科博會更具“科技範兒”。
潮起奮進正當時。今年9月8日,第九届科博會將在中國(綿陽)科技城續寫新的創新篇章,為驅動四川科技發展凝聚澎湃動能。 (記者 徐莉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