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民的“牧民書記”——記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尼瑪才仁

青海 53℃ 0
摘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素有玉樹“東大門”之稱,平均海拔4500米,曾受地域、歷史等多種因素影響,自然灾害頻發,社會發育程度低,貧困程度深,是省定貧困縣。
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素有玉樹“東大門”之稱,平均海拔4500米,曾受地域、歷史等多種因素影響,自然灾害頻發,社會發育程度低,貧困程度深,是省定貧困縣。

2014年底,尼瑪才仁出任稱多縣委書記,從小生活在結古鎮農業區的尼瑪才仁有些為難,“從沒有在稱多縣工作過,而且還是這樣一個牧業大縣,全縣工作該如何推進呢?”

明知到稱多縣工作難度很大,但尼瑪才仁還是有信心改變這一方水土,“雖說不能讓這片土地日新月异,但最起碼也要改頭換面。”

  “一直信以為真,原以為高原生態退化的主因是牧業,結果發現牧業是修復高原生態的重要力量。”

尼瑪才仁雖說來自農業區,對牧業乃至遊牧文化瞭解不多,但是他卻清楚,對於稱多這樣一個牧業縣來說,畜牧業才是牧民的根基產業、母體產業。

稱多縣地處三江源,在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中,尼瑪才仁陷入兩難的困境。

“我遇上過很多專家學者,很多人普遍存在一個觀點,三江源生態退化是由於過度放牧造成的。”尼瑪才仁說。

尼瑪才仁剛到稱多縣時,草原上退牧减畜工作已經推進好多年了,走進牧業村社,已經很少能見到牛羊。他也曾一度認為退牧還草確實能減緩草原退化。

一次下鄉調研,徹底顛覆了尼瑪才仁的認知。

尼瑪才仁與一比特年長的牧人交談。

“草原退化是超載放牧所致嗎?”尼瑪才仁虛心請教。

“超載放牧這一說法由來已久,但這種說法不合乎邏輯,甚至人類永遠做不到超載放牧。以草場牲畜承載量為100頭來算,這種狀態下草畜是平衡的。倘若人為新增50頭,就會使所有150頭牲畜進食量嚴重不足,最終會因為牲畜吃不飽,免疫力下降,無法抗擊各種疫疾而出現大量死亡。但人為减畜50頭,只使用一半的草場,會出現一半的草場處於閒置狀態,植被長期缺失動物護理,又無法供給動物有機養料,最終植被根莖萎縮,甚至會出現草場沙化。”老牧人說。

老牧人用自己多年的遊牧經驗講述人與自然、牲畜之間的關係,讓尼瑪才仁頓悟,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並不是衝突體。相反,畜牧業發展更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每次下鄉調研,與老牧人交談,向老牧人學習如何放牧,如何保護生態,這些內容成為了尼瑪才仁的必修課。

尼瑪才仁說:“牧人是我的生態老師。”

在調研的基礎上,尼瑪才仁提出了“三整四解”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戰略和總體思路,即綜合草場、綜合勞動力、綜合牲畜;解放生態、解放勞動力、解放生產力、解放思想並付諸實踐。

珍秦鎮十一村黨支部書記久美旦周對尼瑪才仁的評估就一句話,“書記對於牧業很專業,是比我們更優秀的牧人。”

2016年之前,村裡幾乎很少有人養犛牛,全村413戶,無畜戶占到了70%。村民之所以不養畜,一方面是響應國家减畜禁牧政策,另一方面則是擔心雪灾、熊害。1985年青南特大雪灾中,十一村五社1800頭犛牛死了1300頭,2012年雪灾中,十一村五社7000頭犛牛死亡超過了一半。

對於發展畜牧業,牧民心有餘悸,承受不起雪灾帶來的傷害。尼瑪才仁並沒有洩氣,多次到村裡,動員牧民養殖犛牛,文宣犛牛該如何養,雪灾該如何預防,鼓勵牧民拆除網圍欄,將草場劃分為四季牧場,成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

2016年,十一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從成立之初的73頭犛牛,發展到了今天近1000頭犛牛,2020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左右。

“以前是不想養,如今是爭著養犛牛,書記鼓勵我們發展生態畜牧業,我們挺過了2019年的雪灾,實現了牲畜零死亡,退化的草場一天天在恢復,牧民的收入一天天在新增。”

如今的稱多,生態生產生活齊頭並進,尼瑪才仁寫道,“曾幾時,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蒼茫的原野綠意漸褪,兩兩三三策馬牧人與滿山牛羊共同勾勒出的轉場圖景只能在父輩的記憶中找尋。觀當下,稱多兒女决心搏回父輩曾心心念念的家園,往日壯觀的景象重現稱多。”

  “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我就不信,只要我還在稱多一天,我就要改變上學難、就醫難、出行難、增收難的頑疾。”

稱多縣坊間流傳,稱多人以家裡學生多寡作為家庭財富的衡量標準。這無疑是稱多農牧民羣衆重視教育工作的一種體現。

作為在玉樹成長起來的幹部,尼瑪才仁深知教育能改變一個家庭的面貌,知識能讓牧民孩子走得更高更遠,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2016年9月,尼瑪才仁到清水河鎮調研畜牧業發展。調研完已是中午了,鎮政府準備了中午飯。返回到鎮上後,尼瑪才仁的車卻直接到了清水河鎮中心寄校。

“今天中午,我要和學生一起吃午飯。”尼瑪才仁想看看學生的伙食情况。

不巧的是,當天學校食堂米飯煮到一半停電了,學生等著吃飯,學校將夾生的米飯盛給學生和尼瑪才仁。

尼瑪才仁勃然大怒,質問校長:“如果是你的孩子,你還會給他吃夾生飯嗎?”校長百般解釋,因為臨時停電,又到了學生的飯點,不得已而為之。

尼瑪才仁讓學校將夾生飯收走,重新蒸煮米飯。以此為鑒,回到縣城後,他責令教育局,對全縣各學校食堂進行一次大檢查。

尼瑪才仁的雷厲風行,縣委辦公室主任仁青江才感觸頗深,“書記週一至週五在縣上處理日常工作。週末去牧民家中、去鄉鎮學校和衛生院,還提前不打招呼。”

擔任稱多縣委書記的第二年,尼瑪才仁利用週末時間到紮朵鎮革新村調研,走到山溝裏的一戶牧民家。這個山溝裏只有這一戶牧民,不通路,三個孩子輟學放牧。尤其是老大,已經五年級畢業了,也由於不通路輟學在家。

“為什麼不讓孩子去上學?”

“孩子上學了,牛羊沒人看,而且上學,沒有路,出行難。”

尼瑪才仁百般勸解,動員了一天,終於說通了這戶牧民,畜牧業要發展,孩子也要去上學,並承諾修一條路。

週一上班後,尼瑪才仁召集相關部門研究,專門為這一戶牧民立項,修一條簡易公路,打一口水井,協調教育部門,讓這戶牧民輟學的三個孩子重新回到課堂。

如今,重回課堂的三個孩子,老大已經在縣中心寄校當了一名老師(聘用),老二和老三還在縣第一民族中學上學。

週末下鄉調研,週一上班後將調研發現的問題逐條解决,成為了尼瑪才仁的工作習慣。

尼瑪才仁關注教育事業發展,更深知沒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尼瑪才仁大力推進健康稱多建設,逐步實現了從“大病治不了、小病有難度”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縣醫院從“二級乙等”躍升到“二級甲等”的轉變,織密羣衆“健康網”,羣衆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攀升。

  “文化是稱多耀眼的明珠,是生生不息、用之不竭的資源,是凝聚人心、團結奮進的動力,發揚傳承好稱多的文化是我的職責使命。”

稱多縣是玉樹州的文化大縣,文化底蘊深厚,發掘出了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岩畫群,岩畫單體體量位居全省第一、格秀壁畫與敦煌壁畫同期,傳統古村落錯落分佈、“馬術文化”享譽全國、“雪吾武士舞”走出國門……

“發掘、傳承、弘揚稱多優秀文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用文化爭取人心、贏得人心、凝聚人心,激揚向上向好向善的社會正能量。”尼瑪才仁深知文化是民族的根,主政一方,就是要力所能及地做一名文化的傳承者。

2019年清水河鎮中卡村一處山溝中,發現了一處古岩畫。尼瑪才仁得知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可是從村子到發現岩畫的山溝沒有路,只能步行或是騎馬,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還一陣勸說。

“我是一名老牧民,我還會害怕騎馬?”尼瑪才仁坦然地說。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後,尼瑪才仁到達了目的地,眼前的場景頓時讓他吃驚,古岩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岩畫上的歷史仿佛就在眼前。感歎之餘,尼瑪才仁還不忘叮囑文化部門工作人員,“一定要保護好這些古岩畫,這些都是活歷史。”

尼瑪才仁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作為文化工作的落腳點,提升牧民羣衆的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稱多文化事業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尼瑪才仁填補了稱多無春晚的歷史,上任7年來,每個春節舉辦除夕篝火晚會,與廣大群眾一起歡度春節;

成功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青海省解放70周年慶祝活動,全方位呈現稱多歷史巨變,全縣幹群自尊、自豪、自信充分流露;

珍秦馬術隊代表青海省參加全國民運會,榮摘四枚銀牌,享譽全州、走向全國;

稱多歌舞多次亮相省級衛視,並走出國門,2020年赴吉爾吉斯斯坦進行訪問演出,傳統文化在世界史詩藝術節一展風采;

……

如今,文化已經成為稱多人的驕傲,已經成為稱多人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張多鈞劉程錦殷之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