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最熱夏天”出現在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熱?看他聖旨上說了啥

北京 71℃ 0
摘要:有首打油詩叫做“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子冬有雪,還是一心等明年!”雖然作者懶惰於學習的態度十分可耻,但是夏天的時候,確實很熱。今年的夏天又到了,只要走出空調房,馬上就能感到一股强烈的熱浪迎面襲來,渾身汗如雨下。古人遇到變態熱的天氣就很麻煩了。乾隆八年,號稱史上最熱的一年,數百年難得一遇。然而在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嘉慶32歲的老爹卻遭遇了數百年難得一遇的大熱天,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了。

有首打油詩叫做“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子冬有雪,還是一心等明年!”雖然作者懶惰於學習的態度十分可耻,但是夏天的時候,確實很熱。今年的夏天又到了,只要走出空調房,馬上就能感到一股强烈的熱浪迎面襲來,渾身汗如雨下。不過我們雖然熱,但是只要躲進空調房,倒也凉爽。古人遇到變態熱的天氣就很麻煩了。

乾隆八年,號稱史上最熱的一年,數百年難得一遇。熱到什麼地步呢?熱到十全老人乾隆都慌了,他心裡一慌,以為是上天看他不爽,於是就下了罪己詔——雖然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也可以看出當時天氣之熱。據史料記載,明末到清朝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受到小冰河氣候的影響,天氣反常。

乾隆的兒子嘉慶21年曾經就在八月份忽然氣溫驟降,下起了大雪,安徽、江西等南方地區都有這樣的記載。然而在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嘉慶32歲的老爹卻遭遇了數百年難得一遇的大熱天,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了。熱得沒脾氣的乾隆求神拜佛都沒有用,於是開始檢討自己,向老天爺認錯:

“諭、京師自五月杪以來。天氣亢旱。且溽暑炎蒸。甚於往歲。明細上天垂象以示儆。朕夙夜憂惕。莫釋於懷。皆因朕躬之闕失。或用人行政之失宜。”

意思就是:從5月份來,天氣又熱,還到處乾旱,比曾經的夏天都要熱。我想來想去,是不是我這個皇帝做得不够完美,老天爺用天灾來警示我呢?一定是這樣得,很有可能是我沒有任用忠良之才得原因啊!

雖然這份罪己詔雖然寫得略有些言不由衷,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乾隆確實被熱得受不了了。一般來說,連續多天氣溫超過35℃,科學就會將其定義為氣象災害,古時候稱之為“熱灾”,而1743年許多地方氣溫直接達到了44.4℃。熱到這個溫度,很多地方都開始有陸陸續續的熱死人的記錄了。

《續東華錄》上面寫到:“六月丙辰(7月25日),京師威暑。”《續天津縣誌》則直接寫到人被熱死的現象:“(天津)五月苦熱,土石皆焦,桅頂流金,人多熱死。”《高邑縣誌》也記載了這個人被熱死的現象:“(河北高邑)五月廿八(7月19日)至六月初六日(7月26日),薰熱難當,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日中鉛錫銷化,人多渴死。”京城的情况也比較糟糕:“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

當時有一個法國傳教士A.Gaubil1也在北京經歷了這災難性的一幕,他感到非常震驚,並在與自己老朋友的交談當中寫到:“北京的老人稱,從未見過像1743年7月這樣的高溫”、“7月13日以來炎熱已難於忍受,而且許多窮人和胖人死去的景况引起了普遍的驚慌.這些人往往突然死去,爾後在路上、街道、或室內被發現,許多基督徒為之禱告”“奉皇帝的命令,官吏們商議了救濟群眾的辦法,在街上和城門發放藥物”。

經過官員的統計,僅僅是北京城附近因為高溫被曬死、渴死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1400人,然而京城是天子脚下,畢竟還是會有許多救助措施的。而遠離京城的河北其他地方、天津、山西、山東等華北地區的人由於沒有進行有力的救助措施,死得人只會更多。據史料顯示,當年向乾隆報告熱死人的地方都有48個,可見當時天氣有多熱了。

為此,乾隆决定親自擔負起抗暑大業,於是他親自賦詩一首:

“冰盤與雪簟,

瀲灩翻寒光。

輾轉苦煩熱,

心在黔黎旁。”

在表達了他對廣大老百姓的同情之後,然後繼續去找宮裏專門分發冰塊的人去要冰塊去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