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民陳女士通過喜茶微信小程式下單了兩份飲料,其中一份為瓶裝的雙榨楊桃油柑,但由於店員操作失誤,錯將放在展示櫃上的陳列道具遞給了陳女士……
顧客喝到“非食物”樣品
8月29日16時11分,市民陳女士通過喜茶微信小程式下單了一瓶雙榨楊桃油柑和一杯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取茶地點為喜茶上海南翔印象城店(位於該商場一樓)。
大約16時37分左右,陳女士到達該門店取茶。“牛乳茶我是在專門的取茶視窗取的,但雙榨楊桃油柑被店員告知要去店內櫃檯取。”陳女士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在該商場6樓的電影院購買了16時45分的電影票,從櫃檯店員那裡拿到裝在袋子裏的飲料後,她順手將它取出塞進了隨身的包內,便匆忙上樓與朋友會合。
大約在17時左右,陳女士一邊觀影,一邊打開那瓶雙榨楊桃油柑。當她毫無防備用吸管喝了一口後,一股厚重的油脂感充滿了整個口腔,因為是第一次購買該產品,陳女士一開始以為它可能就是“油油”的。
她又用吸管攪拌了一下,並警惕地吸了一口,結果還是一樣的口感,陳女士當即將嘴裡剩餘的“飲料”吐出。借著影院微弱的燈光查看產品後,陳女士發現瓶身上竟然貼著“樣品”字樣。
陳女士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找喜茶,搞清楚瓶子裏到底裝了什麼。在陳女士提供的一段視頻裏記者看到,喜茶店員承認此為樣品,非食物。
前後三次提供的樣品成分不同
隨後,陳女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其間,喜茶店員一直無法提供樣品成分。後來在問診時,喜茶店員終於打通了供應商電話,口頭轉述樣品內液體是“正乙烷”且無毒。急診醫生認為,由於無法明確樣品成分,不能確認成分是否有毒,建議洗胃。
當陳女士準備洗胃時,喜茶方面表示拿到了供應商發來的報告,樣品的液體成分是“正己烷”。陳女士猜測,之前的“正乙烷”應是店員將“正己烷”誤讀為“正乙烷”。
陳女士通過上網查詢得知,“正己烷”也是具有毒性的。急診醫生則表示,憑單頁無指向性報告無法確認液體成分,為了安全起見,仍建議洗胃。
22時07分,喜茶員工告訴陳女士的朋友,再次和供應商口頭溝通下來,樣品的成分不是“正己烷”,而是“聚二甲基矽氧烷”和“環聚二甲基矽氧烷”,但喜茶並沒有提供檢測報告。
8月30日,輸完液的陳女士在14時左右離開醫院。
陳女士與喜茶負責人溝通的簡訊截圖
“當天,我希望他們能提供一個書面的解決方案,但對方不願意簡訊答覆,堅持電話或見面。我由於剛剛做完一個皮膚手術,傷口的線都沒拆,再加上這次經歷,實在沒有精力與他們見面。”
陳女士告訴記者,在整個過程中,考慮到如果讓喜茶的店員付醫藥費,届時公司可能無理推卸責任給店員,不給予他們報帳,“所以所有的診費和治療費,除了中間有個急診項目是喜茶店員拿去支付外,都是我和朋友自己付的。溝通過程也沒有言語吵罵等”。
在陳女士提供的聊天記錄裏,記者看到,8月31日早上,自稱是喜茶負責人的陳小姐在簡訊裏告知陳女士,樣品油柑瓶的內容物質為“液態矽膠”,並表示“不含有毒有害物質”。
陳女士與喜茶負責人溝通的簡訊截圖
陳女士:已報案
食藥監局已介入
8月31日晚,陳女士和朋友一起去了南翔派出所報案。“警察非常友善,也給我做了筆錄,並建議我可以去食品監督管理局鑒定該樣品的成分。”陳女士說,當晚喜茶負責人陳小姐又與我進行了一些簡訊溝通,“但我感覺,她的言語間多有推辭,最後她提出可以賠償我所有醫藥費,此外還向公司申請了8000元補償費。我暫時沒有回復”。
陳女士與喜茶負責人溝通的簡訊截圖
陳女士表示,由於此前她撥打過12315熱線,收到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來電,於是陳女士來到食藥監局進行調解。巧合的是,喜茶的員工也在現場。
“他們還是不願提供我書面的檢驗報告,沒有說原因。”在食藥監局工作人員的調解下,雙方决定之後找一家都認可的協力廠商機构先對樣品成分進行檢驗。陳女士也向喜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訴求,“但首先肯定還是先要搞清楚瓶子裏到底是什麼。對於我的訴求,喜茶的人則表示要回去向公司請示”。
喜茶致歉
已全面下架樣品
9月3日晚,喜茶官方微博發佈致歉聲明:
喜茶表示,顧客的安全與健康是喜茶最為關切的事情,為了給陳女士的檢查和醫療處理提供有效資訊,喜茶在第一時間聯系了陳列道具的生產企業,希望儘快瞭解和蒐集陳列道具成分資訊和相關報告,但由於與陳列道具生產企業溝通和資訊回饋的問題,未能及時給到相關陳列道具完整、準確的資訊。現時,喜茶已經把同批次陳列道具送往權威協力廠商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獲得檢驗結果後,會第一時間同步給陳女士和監管機构。
為了杜絕類似意外再次發生,喜茶表示,全國門店已經下架同款陳列道具,並進一步嚴格了對門店陳列道具的管理、加强門店操作執行。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