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政壇上,宋氏家族橫空出世並迅速崛起,成為現代史上的一個奇迹。它的創始人是海南文昌一個農民家的孩子,名叫韓教准,也就是後來的宋耀如。不過,光是一個男人是撐不起一個豪門的,他還需要一個賢內助,而這個人,便是他的妻子倪桂珍。
一、
倪桂珍,1869年出生於浙江余姚。她的父親倪蘊山是上海倫敦會天安堂牧師,母親徐氏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後裔。
倪蘊山夫婦生了十個孩子,但半數夭折,順利長大成人的只有二男三女。由於出生於基督教家庭,倪桂珍從小便成為了基督徒,四五歲時進私塾,九歲入學校,十五歲升入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創辦的上海西門稗文女學。她擅長教學,十八歲畢業後則選擇留在了學校任教員。
和舊式女子不同,倪桂珍幼時並沒有裹上小脚。那時,對其極度厭惡的她,總會想方設法逃避裹脚,最後父母也只得放弃為她打造“三寸金蓮”的努力。後來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倪桂珍也因一雙天足,成了男人們討厭的女人。
但就是在此時,宋耀如從美國來到了上海。
宋耀如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他英語很好,但中文卻差得一塌糊塗,常被人看作是“假洋鬼子”。此次來到上海,宋耀如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為了做傳教士,其二便是為了見倪桂珍。其實早在美國時,別人就為宋耀如介紹了倪桂珍,讓他回國見見她,發展發展關係。這一次,宋耀如便是應約而來。
兩人相見,十分投緣。宋耀如喜歡天足,倪桂珍對西方文化也不陌生,真是天賜良緣。於是,1887年夏,十八歲的倪桂珍與二十六歲的宋耀如在教堂舉行了婚禮。自此,名揚中外的“宋氏家族”也開始起錨。
關於倪家,現在有許多記載都想當然地把它描述成家底厚實的世家,但事實並非如此。徐光啟從一個窮書生起家,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太子太保,可謂位極人臣。徐家世代居住於上海徐家匯,也確實被人們看作“滬西望族”。但我們要知道,到了倪桂珍這一代,已經是第十七代了。幾乎沒有一個“望族”可以把財富持續這麼久。
彼時,雖說徐家的文化傳統和規矩還在,但經濟上其實早就衰敗了。同時,作為傳教士,宋耀如當時的月薪僅有15美元,還不够養家糊口的。
據倪桂珍的侄女倪愛珍回憶,宋耀如婚後住在虹口區朱家木橋一帶,是處面積不大的平房,家裡很窮。倪桂珍的母親買不起圍巾,早晨買菜時脖子上就圍一條舊的洗臉毛巾。
可儘管生活多少拮据,倪桂珍作為這個家庭的女主人,卻是非常稱職的。她心腸好,出門總是向窮人施捨財物。她個性也很强,在許多事情上,她都希望宋耀如可以聽聽她的意見。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倪桂珍的話,那就是一個嚴格的、品德好的、自奉勤儉而又不屈不撓的模範妻子。
二、
1892年,宋耀如辭去了牧師職務,轉而從事工商業。這一次,宋耀如在經營上十分成功,家庭的經濟情况也囙此改善不少。
1894年,宋耀如結識孫中山,二人開始為“光明的中國”而奮鬥。
彼時,孫中山不管什麼時候來上海,都會住在宋耀如的家中,孩子們也都把他視為家人。倪桂珍並不知道孫中山在做什麼,僅僅把他看作是丈夫的一個很親密的朋友。直到“廣州起義”失敗後清政府懸賞通緝孫中山,倪桂珍才知曉了他的身世。但她最後依然選擇支持宋耀如的選擇,並且自己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革命之中。
另外,宋耀如夫婦在經濟方面也一直幫助著孫中山,而且絕不圖回報。作為一個通情達理的賢妻,倪桂珍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她主持家政,量入為出,也常以餘資接濟窮人,周恤貧苦,捐助學校、教堂。這些善舉都為她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倪桂珍與宋耀如在1887年結婚後,十四年中曾生下了七個孩子。第一個是男孩,但不幸夭折。此後,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相繼出生,其中三個男孩,三個女孩。
作為母親,倪桂珍在生活方面對子女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不過,與一般家庭“嚴父慈母”不同,倪桂珍是家裡的“一把手”。在宋家,父親親切、熱誠,母親卻不苟言笑。對此,宋美齡曾回憶道:
母親的個性,處處表示她的嚴厲剛強,而絕對不是優柔善感的。
倪桂珍教育子女的標準,是讓他們有文化、靠自己,做有用、有德的人。所以,他們夫妻二人盡力培養孩子們多方面的貭素和能力。那時,宋耀如和倪桂珍都有著男女平等的觀念,認為兒女都應成為有作為的公民,為國家作出貢獻。於是,他們後來都把子女送到了國外去念書。而這,在當時的中國是空前的。
後來,在宋耀如和倪桂珍的精心培養下,宋家的六個子女都成為了十分出色的人才:
宋靄齡曾是孫中山的第一任英文秘書,後嫁給孔祥熙。
宋慶齡曾嫁給孫中山,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宋子文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
宋子良曾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
宋子安曾任廣東銀行董事會主席、西南運輸公司總經理。
在宋家的六個子女和三女女婿中,出現了兩位總統、一比特國家名譽主席、兩位總理。一家六個子女中有四個成為一度影響國家政壇的著名人物,這在世界歷史上無疑是前所未有的。
三、
1918年,宋耀如因病住進了醫院,醫生們說他痊癒的幾率很小,需要長期住院。可倪桂珍卻不同意宋耀如住院,她不顧宋子文、宋美齡和醫生的反對,堅持要接丈夫出院。因為她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她認為只有上帝才能救自己的丈夫。
出院後,宋耀如的病情日益嚴重,甚至到了開始吐血的程度。最後在1918年的5月3日,宋耀如在上海去世了。
而宋耀如的去世,使倪桂珍很受刺激,她離開了原來的住所,搬到了位於西摩路的一所房子裏。她開始放弃自己的愛好,忙碌於教會工作。後來,她雖然看上去比以前豐腴了,但健康狀況卻時好時壞。
1930年冬,醫生建議倪桂珍離開上海換個地方治療。於是,宋子安將其安排到了日本,在那裡接受更好的治療。但因為倪桂珍的念舊,她最後還是回到了上海。
1931年7月23日早晨,倪桂珍突然開始大量吐血,醫生診斷為腸癌破裂,無可挽救。下午十四點四十分,倪桂珍在青島別墅去世。
不過,關於倪桂珍的死因,還有一種說法,是她是因為“突然傳來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後,悲傷過度而死的。
當時,因國民黨內的“反蔣派”和蔣介石衝突加劇,委託號稱“暗殺大王”的王亞樵暗殺蔣介石,沒想到暗殺行動失敗,蔣介石之後加强了警戒。於是,王亞樵便把蔣介石的幹將、財政部部長宋子文列為暗殺對象。
7月23日,宋子文乘夜車從南京去往上海,早上七點左右抵達上海北站。當他即將出站時,早已埋伏好的暗殺小組同時從兩側開槍。槍聲下,宋子文一行人中有一人倒地身亡,但中槍之人並不是宋子文,而是他的秘書唐腴臚。
那倪桂珍的去世是否與此事有關呢?按照常理,即使得到消息,身邊人也不會將宋子文遇刺的消息立即告訴病重的倪桂珍。更何况宋子文本人並未囙此受到傷害。宋家成員也沒有任何與此相關的記述。當然,在一個家庭裏,幾個小時內發生這樣兩件大事,也確實非常離奇。
聽到倪桂珍逝世的消息後,宋子文、宋子安趕赴青島,於29日護送母親遺體回到上海。旅居柏林的宋慶齡,接到母親去世的電報後泣不成聲,當即動身回到了中國。
1931年8月13日,南京國民政府頒令褒揚倪桂珍,題頒“教忠報國”匾懸掛於靈堂外。
8月18日,倪桂珍的葬禮在上海舉行。參加葬禮的親屬有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孔祥熙、蔣介石以及於鳳至。
當晚九點三十分,倪桂珍的靈柩與宋耀如合葬於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