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重要方面。要實現產業興旺,離不開各種資金的投入。其中,貸款是資金來源的通路之一。為了推動我省農牧業充分發展,為農牧民貸款“保駕護航”,青海省農牧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應運而生。五年來,“農擔人”紮根青海沃土,堅持為農服務,累計為全省3萬個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92億元,發展壯大了一大批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釋放了農牧業發展的新活力,帶動了當地農牧民就業、脫貧致富。
農擔工作人員瞭解養殖情况。本報記者潘玲攝
樹莓豐收。本報記者潘玲攝
農擔工作人員和種植戶交流。本報記者潘玲攝
“我養了11年猪,經歷了一些起伏,最難的時候是2018年,那會兒活豬價格不好,資金周轉難呐!我正頭疼的時候,青海農擔的工作人員主動找上門,幫忙進行擔保貸款,正是這場‘及時雨’幫我們順利渡過了難關。”青海民和畜康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鐵生福告訴記者。
畜康養殖專業合作社位於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隆治鄉鐵家村,多年來一直從事活豬養殖,發展遇到困難時通過青海農擔擔保貸款,從首筆200萬元到累計500萬元,用於活豬購進和標準化養殖場擴建,僅母猪就從2018年的80頭新增到了現在的160頭,棚圈從4個新增到了8個,2020年產值新增到了600多萬元。合作社不光規模逐步擴大,帶動能力也不斷提升,與周邊50戶養殖戶長期達成托養育肥猪協定,定期收購育肥猪,跟120戶玉米種植戶以“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高於市場價簽訂玉米收購協定,年收購玉米600噸。
鐵生福是青海農擔傾心傾力幫助農牧業發展的受益者之一。五年來,青海農擔漾動金融活水,將做大政策性業務規模作為覈心業務,讓農牧業不斷釋放發展新活力。截至7月底,其在保項目1.9萬個,在保餘額51.5億元,其中1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的“政策性”業務達46.7億元,占比超90%,遠高於政策規定70%的控制線,單個項目平均金額27.4萬元,農擔普惠性特徵更加明顯。同時,業務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累計擔保代償率為2.04%,遠低於國家規定的5%的代償率底線,在2020年度全國農擔風險評估中,位居全國前五,西北第一。
創新擔保產品精准服務三農
初秋時節,記者走進湟源縣申中鄉立達村,只見各家各戶的養殖場裏,犛牛正低頭覓食,時不時傳出哞哞的叫聲。
皮膚黝黑笑容憨厚的鄭生延告訴記者:“我以前跑大車,一年能掙上幾萬塊錢。看別人犛牛養得不錯,2019年時我也開始養,農擔公司給我擔保,貸了20萬元買了40多頭犛牛,每年能增收10多萬元。要不是他們擔保,我哪裡能養上這麼多牛!”
同村的趙海山接過了話茬:“有了貸款,每年可以幾十頭規模地新增,如果沒有擔保貸款,不可能發展這麼快。就這兩三年變化大得很,現在車買了,在縣城房子也買了,還有了錢讓孩子上私立高中!”
據青海農擔湟源分公司經理陳永偉介紹,立達村有30多家犛牛養殖戶都是通過農擔擔保貸款,這是青海農擔開發創新的擔保產品——“犛牛產業貸”。湟源分公司在保項目7.01億元中,“犛牛產業貸”占5.3億元。
除了“犛牛產業貸”,青海農擔公司不斷開發創新擔保產品,還先後推出“農擔扶貧擔”“柴杞產業貸”“扶社貸”等多款針對性擔保產品,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層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要,拓寬了經營主體的融資管道。
以“農擔扶貧擔”為例,民和縣為鞏固產業扶貧成果,建立健全產業精准扶貧長效機制,持續提升貧困戶收入水准,實施了“農擔扶貧擔”產業鞏固提升貸款發放項目。經“政銀擔”三方的通力協作和基層鄉鎮的大力支持,2020年底全面完成3500萬元貸款發放工作,累計帶動94家農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果,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除此之外,為建立起符合青海特色的擔保新機制,青海農擔公司還聯合西寧市政府及西寧農商銀行共同推出“扶社貸”產品,全面覆蓋市區有融資需求的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聯合祁連縣政府共同推動“飛地養殖”項目,助推甘肅民樂縣和青海祁連縣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努力實現兩縣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
2019年,為響應全省信用體系建設的號召,青海農擔公司創新信用擔保模式,推出全省首款純信用擔保產品——“農擔信易擔”,對50萬元以內的農牧業小額信貸需求增信。並將犛牛、藏羊產業領域50萬元以下的融資項目全部納入“信易擔”產品範圍。截至7月底,累計為全省2.2萬個犛牛、藏羊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51.5億元,占累計擔保總額的56%。
扶持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8月的青海高原,風景如詩如畫,到處瓜果飄香。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海東村,幾百畝樹莓正是成熟上市時,一顆顆紅彤彤的樹莓綴滿枝頭,散發的果香引得蜜蜂尋“蜜”其間。
這片樹莓種植基地面積達到了20.53公頃,是青海海晏田園高原樹莓種植專業合作社2017年開始種植的。經過前期生長,樹莓已經順利掛果並進入盛果期。
樹莓掛果需要三年,之前兩年是只見投入不見效益。
“現在樹長了,果子也熟了,我心裡才終於踏實了。你不知道前幾年,那會兒投入大,我把房子都賣了,錢還是不够,我那個愁啊!後來多虧了政府牽線搭橋青海農擔給我提供了貸款擔保,連續三年每年30萬元的資金支持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合作社負責人郭雪梅告訴記者。
如今,她的合作社發展良好,預計今年整個採摘期可以採摘樹莓120噸,冷鏈運輸賣給外地商家最終出口國外,每噸售價在2萬元。同時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除了平時的田間管理,採摘最高峰一天用工可達到240人,農民採摘一公斤可以掙5元,每天最少收入100多元。
鄉村振興,錢從哪兒來?金融活水潤澤不能少。青海農擔公司在保餘額中,畜牧業在保餘額37.2億元,占72.2%;種植業在保餘額8億元,占15.5%。五年來,青海農擔公司瞄準我省犛牛、藏羊、枸杞、樹莓等特色農牧產業發力,在全省範圍內選擇從事特色種養殖的優質新型經營主體,為他們提供信貸擔保支持,助推這些特色產業做大做强,讓他們在鄉村振興之路上走得更穩更好。
資料顯示,青海農擔公司五年累計為全省3萬個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92億元,財政支農資金放大10.8倍,位居全國農擔系統前列,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暢通“最後一公里”觸角延伸最基層
杏兒藏族鄉是民和縣唯一的藏族鄉,距縣城近100公里,交通不便,金融服務延伸困難,鄉民基本以外出務工維生。
白旦增,是杏兒藏族鄉勝利村人,養黃牛近10年,養殖規模卻始終在10頭左右,收入還沒有外出務工人員可觀。“主要就是沒錢擴大規模。沒有可以抵押的資產,從銀行貸款的話,也貸不了多少,解决不了我的實際問題。”
為打通偏遠地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解决養殖戶“擔保難、貸款難”問題,青海農擔民和分公司積極組織員工開展調查,得知白旦增的情况後,於2019年底,為其順利取得了首筆擔保貸款20萬元。
白旦增將這些錢投入到擴大養殖規模上,通過一年多的發展,養殖規模達到了30多頭。2021年5月,為繼續鼓勵白旦增發展養殖業,帶動周邊農牧民的養殖積極性,青海農擔民和分公司為其提供信用擔保,順利從銀行取得了50萬元貸款再次擴大規模,現時養殖規模達到了70餘頭,除了黃牛,還新增了西門塔爾牛。
2017年,青海農擔體系首家分支機搆貴德分公司掛牌成立,此後30家分支機搆相繼在青海高原紮下了根。2018年12月,隨著都蘭分公司加入農擔體系的版圖,青海農擔形成了覆蓋全省、運行高效的農業信貸擔保服務網絡。
如今的青海農擔,分支機搆從最初的1家擴展到30家,大部分工作人員下沉到分支機搆,紮根基層,全力打通農牧業生產經營融資“最後一公里”。
作者:潘玲稿件來源:青海日報聲明:以上內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