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百年農大,靠什麼從縣城“嫁到”省會?

山西 72℃ 0
摘要:山西的高校數量很多,頂尖學府空缺,山西大學百年傳承,太原理工強勢崛起,只能算是有些拔尖,遠未到有高原出高峰的氣象格局。山西農業大學,也是一所百年老校。這所大學冠以“山西”名頭,但並不在省會太原,而是位居晋中市的太谷縣。國內像山西農大這樣,省級大學在縣城落戶的高校並不多見。山西農大進省會,有利於實現名師薈萃。這樣的農大,也許很快就會重回“巔峰時刻”。

山西的高校數量很多,頂尖學府空缺,山西大學百年傳承,太原理工強勢崛起,只能算是有些拔尖,遠未到有高原出高峰的氣象格局。

山西農業大學,也是一所百年老校。這所大學冠以“山西”名頭,但並不在省會太原,而是位居晋中市的太谷縣。

國內像山西農大這樣,省級大學在縣城落戶的高校並不多見。那麼山西農業大學為什麼坐落在縣城呢?

太谷縣地處三晋腹地,距太原僅45公里,這裡是晋商故里,有“中國華爾街”、“旱碼頭”、“小北京”、“金太谷”之美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祖籍地,也是近代政治人物孔祥熙的出生地。山西農業大學,就是孔祥熙傳當年創辦的。

1907年,從美國耶魯大學學成歸國的孔祥熙返回故鄉,創立了“銘賢學堂”,其後歷經“銘賢農工專科學校”、“銘賢學院”等不同時期,也經受了各種磨難。

往事不堪回首,這所山西人創辦的大學險些遺失在外。1937年七七事變後,這所山西的高校也被迫南遷,1939年輾轉到達四川金堂縣,1947年銘賢學院又遷往成都辦學,1950年11月遷返山西太谷原銘賢學堂舊址。

新中國成立後的山西農大,一度與山西共亯好風光,長期作為我國著名高等農業學府。1951年改私立為公辦,成立山西農學院,是山西省僅有的兩所高等學府之一。

時光似水,歲月如歌。1975年的山西農大開枝散葉,在昔陽、雁北、運城組建了3個分院,分別為大寨、雁北、運城農學院,形成了“把科技論文寫在田野,把科研專案做在山村”的好傳統。1979年更名山西農業大學,被列為全國99所重點大學之一。

山西農業大學雖在小縣城裡,面子似乎不好看,裡子卻很厚實。校園北傍烏馬河,南仰鳳山,建築古樸典雅,留存的清末及民國初年的建築,如凝重宏厚的“崇聖樓”,中西合璧的“嘉桂科學樓”、“亭蘭圖書館”,依稀折射出百年學府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農業發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鮮活史料。

太谷縣的名字就很“農業”,這裡基礎條件好,是山西省知名農業大區,“棗中之王”壺瓶棗,“中國梨王”玉露香梨,“宮廷貢品”太谷餅,“中華老字型大小”明泉寶老陳醋等一批名特優產品享譽國內外。山西農業大學,在太谷縣農業發展中曾扮演重要角色。

這兩年,山西農業大學正忙著往省會搬遷,主要是因為縣城雖然莊稼地比較多,但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限制了農大發展,尤其不利於高層次人才引進。

山西農大進省會,有著天然的“夥伴”。現時,山西農業大學已經與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合署後名稱為“山西農業大學”,也保留了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的牌子。原山西農業大學改為農大太谷校區,原農科院改為農大龍城校區。

山西省農科院,也曾是山西農業科研主要力量,先後育成全國第一個高產矮稈高粱雜交種晋雜5號、全國第一個抗蟲棉品種晋棉26號、世界第一個蓖麻三系雜交種晋蓖麻2號,兩者合署重組“院辦校”,無疑是三晋農業的強強聯合。

山西農大進省會,帶著厚重的“嫁妝”。這所百年老校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特色,擁有教學組織21個,本科專業71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其中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兩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山西農大進省會,有利於實現名師薈萃。兩家合併之後,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不斷增強,現有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省部級專家學者和教學名師百餘人。這樣的農大,也許很快就會重回“巔峰時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