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正北方他們與野生動物這樣相處

内蒙古 80℃ 0
摘要:69歲的阿日並騎著機車,經過近1個小時的顛簸,將40多斤的水送到離家15公里之外、海拔1700多米的山頂上。這樣的程式,阿日並隔天就要進行一次,已持續了11年,每次都險象環生,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讓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岩羊喝飽水。魏智勇說,在保護中探索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才能為建設好祖國北疆這道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1日電題:在中國的正北方他們與野生動物這樣相處

中新網記者張林虎

69歲的阿日並騎著機車,經過近1個小時的顛簸,將40多斤的水送到離家15公里之外、海拔1700多米的山頂上。

阿日並用繩子將水桶降至百米深的穀底後,自己系上安全繩,摸索著爬下去,將水倒進石坑。

圖為阿日並為岩羊送水。阿日並供圖

這樣的程式,阿日並隔天就要進行一次,已持續了11年,每次都險象環生,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讓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岩羊喝飽水。

地處我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湖泊、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態,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有極其豐富的綜合性生物多樣性系統,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橫亙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盤井鎮北部的阿爾巴斯山峭壁陡立,喜愛戶外攝影的阿日並經常來此采風。

圖為阿日並拍攝岩羊。阿日並供圖

“我喜歡攝影,有時間就到阿爾巴斯山拍攝,偶然發現岩羊後,就有意識地追跡拍攝。”阿日並說,時間長了,他發現由於缺水,岩羊在哺乳期奶水很少,小羊羔吃不飽,於是萌生了給岩羊送水的想法。

阿日並在山溝裏找到了一處小石坑,適合存水。從此以後,他成為了一名“岩羊送水工”。

圖為阿日並拍攝到的岩羊。阿日並供圖

然而,山路崎嶇坎坷,阿日並的送水之路並不平坦。“不光危險,每次辛辛苦苦運來的水都會灑出去很多。”阿日並說,後來他買了幾百米長的管子,把管子從山頂一直拉到石坑中。這樣,每天只需要把水拉到山頂,用管子將水直接送到石坑裏。

阿日並說,11年來,他親眼見證了岩羊從幾只到上百只的變化。“岩羊膽小,以前拍它們只能遠遠地躲在山洞裏,現在它們根本不怕我,這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體現吧。”

如今,當地相關部門斥資百萬餘元,在阿爾巴斯山下打了一眼約600米深的機井,同時新建了幾個蓄水池,供岩羊飲水。

圖為阿日並拍攝到的岩羊。阿日並供圖

在距離棋盤井300多公里之外的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鎮,42歲的牧民鋼巴特爾用20年的時間,讓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北山羊的數量翻了10餘倍。

世代放牧鋼巴特爾說,小時候見過北山羊,但後來少有踪迹,有人甚至認為北山羊已在當地滅絕了。

圖為阿日並飲用新建機井水。張林虎攝

一次放牧途中,鋼巴特爾發現懸崖峭壁上有兩隻長角動物在奔走跳躍,他仔細一看,居然是消失了多年的北山羊。

自此以後,只要一有時間,鋼巴特爾就拿上望遠鏡,騎上機車尋找北山羊,雖然大部分時間都無功而返,但他沒有氣餒。

圖為遠紅外監測儀拍到的北山羊。鋼巴特爾供圖

“北山羊非常善於攀登和跳躍,喜歡成群活動,警惕性極高,覓食時要留下幾只放哨,一旦發現异常情况,群體便跑向山頂。”鋼巴特爾說。

從鋼巴特爾家到北山羊的棲息地,約有30多公里的距離。為了能更好地保護和研究這些珍貴的北山羊,他舉家從牧區遷到北山羊棲息地居住。

這些年,鋼巴特爾為北山羊送水送草,安裝遠紅外監測儀進行監測,還牽頭成立了“北山神羊保護隊”,配合野生動物保護部門開展北山羊保護地巡護、堵卡和打擊非法獵捕等違法行為。

圖為遠紅外監測儀拍到的北山羊。鋼巴特爾供圖

記者瞭解到,隨著人們的保護意識的增强,烏拉特後旗不僅北山羊的數量新增,還出現了它的天敵--狼和猞猁。

“這些動物在同一區域內活動,反映出該區域內食物鏈正在逐漸形成,這十分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原院長蓋志毅看來,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大自然的寶貴財富。“人類保護生物多樣性,不但可使生態環境保持平衡,保證生物種群的持續發展,而且通過對野生動植物的研究,合理地利用生物資源,可以滿足人類各方面的需要。”

事實上,近年來,內蒙古製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

圖為烏拉特後旗拍攝到的猞猁。王景園攝

截至2020年底,內蒙古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182個,總面積1267.04萬公頃,占內蒙古國土面積的10.71%。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呼和浩特區域(RCE)中心主任魏智勇認為,內蒙古地域遼闊、橫跨“三北”,生態地位極為重要,加强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

圖為鋼巴特爾夫婦整理水車為北山羊送水。張林虎攝

“生物多樣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生物多樣性不能僅依靠政府的努力,公眾參與是保證政策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魏智勇說,在保護中探索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才能為建設好祖國北疆這道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