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所高校碩士論文抽檢有問題,被减招研究生108人|科研圈日報

四川 92℃ 0
摘要:據介紹,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出臺的《教育督導問責辦法》,近兩年,四川省教育督導問責的省級層面約談19次、涉及近100個市縣和高校,“五項管理”問題約談668人次;今年,就義務教育均衡國家督導檢查反映出的問題約談4個市(州)和6個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就校園安全問題約談3個市(州)政府和6所高校負責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217 558 771例,累計死亡病例4 517 240例。

·高校管理

四川9所高校碩士論文抽檢有問題,被减招研究生108人

據介紹,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出臺的《教育督導問責辦法》,近兩年,四川省教育督導問責的省級層面約談19次、涉及近100個市縣和高校,“五項管理”問題約談668人次;今年,就義務教育均衡國家督導檢查反映出的問題約談4個市(州)和6個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就校園安全問題約談3個市(州)政府和6所高校負責人。(四川省教育廳,澎湃新聞)

·高校排名

2022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公佈,中國147所高校上榜

當地時間9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發佈了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共有來自99個國家和地區的1662所大學上榜,相較於去年新增了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的136所大學。根據此次排名,英國牛津大學連續第六年蟬聯榜首,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排名第二,美國(8所)、英國(2所)高校佔據榜單前十名。此外,中國共計有147所高校上榜,內地共有10所大學進入排名前200强,相較於去年新添3所。其中,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並列第16名,這是THE榜單中中國大陸高校有史以來的最高排名,也是THE榜單中亞洲國家高校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眾號“青塔”,中國新聞網)

·超導材料

在菱面三層石墨烯中發現超導性

9月1日,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的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連發兩篇論文,報告了在菱面三層石墨烯中發現超導性的最新突破。第一篇論文報告了在菱面三層石墨烯中發現的超導性。資料會在亞開爾文溫度下表現出低電阻率或電阻率消失,超導發生在兩個不同的柵極調諧區(SC1和SC2),分別從順磁和半金屬狀態出現。量子振盪對正常狀態費米麵的映射表明,這兩處超導都源於環形費米海。另一篇論文中,研究者通過電容和輸運量測在菱面三層石墨烯中觀察到了相之間的一系列密度和電子位移場調諧躍遷,其量子振盪具有四重、兩重和一重簡並,分別對應正常金屬、“半金屬”,以及“四分之一金屬”。

·材料科學

復旦團隊研發纖維鋰離子電池,製成織物可為手機無線充電

據澎湃新聞報導,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團隊成功研製了高性能的纖維鋰離子電池(FLIBs)。團隊表示,纖維鋰離子電池是被看好的柔性電池解決方案,但現有科技難以生產釐米尺度的FLIBs,且較長的纖維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內阻,對電化學效能不利。該研究發現FLIBs內阻與長度成雙曲餘切關係,有效解決了活性資料和纖維電極介面穩定性難題。製成的FLIBs基於整體質量的能量密度超過85 Wh/kg,在長度為1米時容量可達25 mAh,可為心率監測儀和血氧儀等商用可穿戴設備提供超過2天的續航。500次迴圈後,電池的容量保持率仍可達90.5%,庫倫效率(放電容量與同迴圈過程中充電容量之比)為99.8%,綜合電化學效能與小型商業電池相當。

最新分子裝置具有“神經可塑性”,可實現邏輯電路和決策樹

在物理系統中實現類似大腦可塑性的機制一直非常具有挑戰性。近日,一個國際團隊報告了一種具有特殊計算能力的新型可重構分子裝置,可通過簡單地改變所施加的電壓,來為不同的計算任務重新配寘。該設備也可以保存資訊,以便檢索和處理,就像神經細胞可以存儲記憶一樣。

·天文觀測

多譜段觀測首次證實恒星吸積理論模型

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領導的團隊依靠哈勃空間望遠鏡(HST)、淩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雨燕天文臺(Swift Observatory)和拉斯昆布雷斯天文臺(Las Cumbres Observatory),對距地球4.5億光年的年輕恒星GM Aurigae的磁化分子雲進行了多譜段觀測,首次證實了預測熱斑(hot spot)形成的吸積模型的準確性。模型認為原行星盤和恒星的磁場相連,粒子隨磁場到達恒星表面時,在吸積焦點處會形成高熱高密度的熱斑。此前對此模型的驗證多依靠電腦類比,且對徑向密度分佈不敏感。此次研究分別報告了GM Aurigae週期性的紫外線光變曲線和可見光光變曲線,兩者的峰值之間有約1天的時間延遲。這說明恒星表面紫外線和可見光亮度的空間分佈存在差异,熱斑分佈具有徑向密度梯度,不同密度區域的溫度不同,發射的輻射波長分佈不同。

·環境與氣候

枯木分解的碳排放超過化石燃料排放,顯著影響全球碳迴圈

德國慕尼克工業大學(TUM)領導的團隊對來自六大洲55個森林地區的140多個樹種的枯木分解進行了研究,並分析了昆蟲對分解的影響。報告稱枯木分解對全球碳迴圈有重要影響,基於實驗結果的類比顯示全球枯木每年釋放109億噸碳,相當於化石燃料排放的115%,其中93%來自熱帶森林。研究指出,昆蟲導致的淨效應可能占全球枯木碳通量的29%,表明了昆蟲在枯木分解和碳迴圈中的功能重要性。研究還發現,枯木分解的速率以及其中昆蟲的貢獻顯著依賴於溫度,隨溫度升高而新增。這說明枯木在溫帶和寒帶的儲碳能力比在熱帶更好,且氣候變化和昆蟲數量減少等因素可能改變木材分解速率,從而顯著影響全球碳迴圈。相關論文9月1日發表於《自然》(Nature)。(TUM)

·疫情通報

9月1日我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28例,其中本土病例1例(在雲南)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9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7例(廣東9例,雲南8例,上海6例,江蘇1例,浙江1例,福建1例,湖北1例),含1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在廣東);本土病例1例(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9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截至9月1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4 926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

據世衛組織通報,截至歐洲中部時間9月1日16:50(北京时間9月1日22:50),過去24小時全球新增確診病例527 942例,新增死亡病例7 308例:其中美國新增確診病例120 560例,新增死亡病例744例;印度新增確診病例41 965例,新增死亡病例460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217 558 771例,累計死亡病例4 517 240例。(國家衛健委、世衛組織)

編寫:許楚楚、周舒義、管榕、武大可、戚譯引

——END——

點個“在看”,及時獲取最新學術資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