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讓國民黨數百萬軍隊煙消雲散,自然也有很多高級將領被我軍俘虜,這些人後來大多被關押在了北京功德林。
我黨向來寬大,只要改造的過程積極、真心地擁抱人民,那麼就能够得到特赦的機會。1959年,新中國進行了第一次特赦,共有33名戰犯重新獲得自由。
在這33人中,有4人原本的職務是在兵團司令以上,也算得上國軍中的一方大員了,那麼他們最終各自有什麼結局呢?
首先是實權最大的杜聿明。
杜聿明是黃埔一期生,蔣介石的絕對嫡系,抗戰時期就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也多次與日寇血戰,國內打了還去緬甸打,這份抗日的功績還是很令人敬佩的。
然而抗戰剛剛結束,杜聿明就在蔣介石的命令下解除了“雲南王”龍雲的武裝,這種卸磨殺驢的行為也是令人心寒。
這件事當時引起了很多人的指責,杜聿明勇於幫蔣介石背黑鍋,隨後就被“撤”去了昆明防守總司令、第五集團軍總司令的職務,‘發配’到東北擔任警衛司令長官去了。
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就是國軍這邊救火隊長的角色,哪裡戰事吃緊他就被調到哪裡。在著名的淮海戰役中,他擔任徐州“剿總”副司令,但實際行使的是總司令的職權,整個戰場上的80萬國軍聽他調遣,所以在功德林當中,他的實權最大。
杜聿明被俘後最初是很抗拒的,他在身份暴露後,用石頭狠狠敲自己的頭,砸得鮮血直流,被送到野戰醫院治療好以後他也很不服氣。
不過我黨對杜聿明極好,知道他本身患有疾病,特意為他安排了單間,甚至還專門去港澳為他購買貴重的藥品,他的飲食也比大部分人好。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些優待讓杜聿明的身體得到了好轉,多年的舊疾逐漸康復,他的觀念也開始改變。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功德林裏有不少國民黨將領幸災樂禍,認為志願軍不少美國的對手,甚至有可能會爆發三戰,到時候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然而杜聿明與他們不同,杜聿明在國軍任職時期就與美國人打過很多次交道,他就用自己的這些經驗為志願軍積極建言獻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這足以看出他的思想傾向。並且他在國軍將領中威望很高,很多人見到他的態度,也開始努力悔改。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杜聿明由衷地表達了傾慕之情:“我對於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的豪情壯志,感到無比興奮和敬佩。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確實站起來了。”
由於他改造積極,1959年得到了特赦,當年我國對於被特赦的對象非常寬容,允許他們選擇自己的去向。
杜聿明有感中共對他的友好,選擇了留在大陸,此後曾擔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專員、第五届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他在晚年一直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祖國統一。
1981年杜聿明病逝於北京,享年77歲。
最清醒的要屬王耀武。
王耀武是黃埔三期生,他是靠著宜黃和譚家橋兩次擊敗紅軍的戰績被蔣介石重用的,方志敏、尋淮洲、胡天桃等著名紅軍領導人的犧牲與他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王耀武真正聞名天下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他曾在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第一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等多次戰事中重創日寇,讓日軍中流傳出“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的說法。同時王耀武也是74軍的靈魂人物。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被蔣介石調去主政山東,擔任過“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該職務統轄了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綏靖區黨政軍各機關,這是國民黨設立的唯一一個綏靖統一總指揮部,權力跟“剿總”司令部差不了多少。
然而王耀武麾下沒有昔日的舊部,並且沒什麼國軍王牌部隊,囙此他的戰績比起抗日時期要遜色得多。並且王耀武明白內戰與抗擊日寇不同,所以多次告知部下不必那麼拼命。
王耀武被俘前,蔣介石下令讓他將俘虜和進步人士通通處決掉,但王耀武沒有照做,反而把在押的犯人、共產黨員、革命军都釋放出城,同時每位革命军還可以領到一筆路費,軍官每人5元,士兵3元。此舉就能看出王耀武的清醒。
剛被俘的王耀武心裡本也有抵觸,毛主席讓羅瑞卿轉告他: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安心改造,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王耀武這才沒了顧慮。
他在功德林中是很積極的,曾經擔任過學習委員,經常還在各大派系發生衝突時充當調解員的角色。加上他抗日時期的功勞顯赫,所以他就得到了第一批特赦。
此後王耀武擔任過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全國政協委員,1968年,他因病去世於北京,享年64歲。
與我黨淵源最深的是宋希濂。
宋希濂是湖南湘鄉人,他與陳賡同鄉,並且同是黃埔一期生,1925年還在陳賡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不過1926年中山艦事件之後,宋希濂與陳賡的選擇正好相反,陳賡退出了國民黨,而宋希濂退出了共產黨。
他最大的污點應該要屬殺害自己的老師、共產黨領導人瞿秋白,晚年他自己每每回憶此事也懊悔不已。
抗戰時期,宋希濂率部在淞滬、武漢、富金山三次戰役中狠狠打擊了日寇,尤其是富金山戰役斃敵4506人,傷敵17380人,戰功彪炳。後來又被調往中緬邊境繼續征戰,接連攻克平戛、龍陵、芒市等强固據點,殲敵逾萬,俘獲尤多。
解放戰爭宋希濂被調往新疆,沒怎麼參與,直到1948年8月才被調任華中“剿共”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官。
渡江戰役結束後他擔任著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湘鄂邊區綏靖司令部司令官等職,麾下看起來還有幾十萬人馬,不過越往後他對國民黨越失望,所以被俘前既不聽國民黨指揮,也不願起義,最終在大渡河沙坪被俘。
本來宋希濂準備拔槍自盡,被身邊警衛排長死死抓住也沒有成功,由此可見他性格之剛烈。
最初宋希濂一直被關押在西南,通過楊勇、陳賡等人的勸說,他的思想轉變得很快,1954年6月轉入北京功德林,由於他表現積極,還擔任過文娛委員。
在宋希濂特赦那天,陳賡還特意去接他,兩人的感情相當之好。
此後宋希濂擔任過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第四届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七届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80年赴美探親,後留在了美國定居。雖然他人在美國,但一直積極為祖國統一做貢獻。
1993年,宋希濂病逝於紐約,享年86歲。
最讓人惋惜的則是陳長捷。
陳長捷最初是閻錫山麾下的晉軍,後來跟隨了傅作義,抗日時也多次率部與日寇血戰。
他在1948年6月調任天津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麾下十多萬軍隊。他其實也看明白了形勢,到任沒多久就知道華北絕對守不住,囙此想要與我軍談何,然而遭到了傅作義的封锁。
等到天津被圍,陳長捷請示傅作義該怎麼辦,傅作義回他:只要堅定地守住,就會有辦法!陳長捷信了,於是天津很快告破,他本人也做了俘虜。
結果讓他守住的傅作義很快就投了,傅作義成了起義功臣,而陳長捷就成了戰犯,這是狠狠坑了陳長捷一把。囙此在功德林中,傅作義曾去探望陳長捷,後者滿心的怨氣。
陳長捷本身對我黨就不抵觸,所以改造表現得也非常好,特赦後擔任過政協上海市秘書處專員。
可惜在特殊年代遭到了衝擊,1968年自盡,終年76歲。1979年上海市委統戰部予以平反。
雖然四人很長一段時間都與我黨分屬不同陣營,但他們在抗日時期都是為國做過貢獻的人,這一點還是值得敬佩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