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戰役:大決戰的揭幕之戰,蔣介石在日記求上帝保佑

山东 68℃ 0
摘要:眾所周知,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是國共之間的戰略大決戰,從此之後國民黨軍一潰千里,再也不是革命军的對手了。但是如果沒有發生在山東戰場的濟南戰役,革命军的三大戰役要想獲得勝利,不但要拖更長時間,而且還要付出更大的傷亡代價。著名黨史專家金沖及先生,就將濟南戰役稱為三大戰役的揭幕之戰。因為山東人口眾多,物產豐饒,濟南又是山東的省會,是無可爭議的華東戰畧要地。

眾所周知,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是國共之間的戰略大決戰,從此之後國民黨軍一潰千里,再也不是革命军的對手了。

但是如果沒有發生在山東戰場的濟南戰役,革命军的三大戰役要想獲得勝利,不但要拖更長時間,而且還要付出更大的傷亡代價。著名黨史專家金沖及先生,就將濟南戰役稱為三大戰役的揭幕之戰。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山東人口眾多,物產豐饒,濟南又是山東的省會,是無可爭議的華東戰畧要地。它北接河北,南連徐海,津浦鐵路貫穿其間,是南北交通的樞紐。山東境內的膠濟鐵路也橫貫東西,連接濟南和青島兩大都市。

革命军如果能拿下濟南,就能割裂駐紮在東北、華北的國民黨軍主力同徐海地區國民黨集團之間的聯系,使它們彼此孤立,再也無法成為可以互相呼應和配合作戰的整體,這就使得革命军在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時,可以避免腹背受敵,從而將戰爭的主導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為奪取全域的勝利創造了重要前提。

國軍名將王耀武守濟南

奪取濟南的意義重大,但是革命军要想成功打下濟南,依然不是易事。

這個時候,國民黨軍在山東的指揮官是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王耀武可不是等閒之輩,也算是國民黨軍裏很能打的名將了,受到蔣介石的特殊器重。1939年就擔任第七十四軍(張靈甫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前身)軍長。1944年,升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1945年,盟軍準備在中國大陸向日軍發動反攻,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直接領導下設立了四個方面軍,王耀武就是第四方面軍司令官,就這件事還引起了其他喜歡論資排輩的國民黨將領的不滿。第二方面軍司令官張發奎就認為以自己的資望,怎麼能和一個黃埔三期學生同列。

王耀武

蔣介石如此破格重用王耀武,在黃埔生中也是少見的,當然王耀武也沒讓蔣介石失望,在抗戰的最後一年,他指揮了著名的雪峰山會戰,中國軍隊用21000人的傷亡給日軍造成12000人的損失,粉碎了日軍攻佔芷江機場的企圖。雖然中國軍隊傷亡代價比日軍大,但是從戰損比來看,效果遠遠超過其他戰役。

對於濟南城的城防,王耀武也非常自信。

他對濟南的城防有過一段評論:“濟南是國民黨軍强固設防、重點防禦的重要據點之一,築有縱深堅固的永久性工事,儲備有充足的彈藥和物資,有十萬以上的人擔任守備。”另外,濟南的對外交通線依然暢通,隨時可以補充戰略物資。

王耀武重兵把守濟南城,難道就能阻擋革命军的勝利嗎?要知道,革命军是不打無把握的仗的。黨中央既然决定要打濟南,就一定有拿下濟南的較大把握。

戰役爆發之前的相持局勢

解放戰爭剛一爆發,蔣介石就在戰畧上犯了大錯。

日本投降之後,蔣介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佔領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上,試圖“以點連線,以線帶面”從而分割包圍革命军的根據地,進而徹底消滅革命军。但是,蔣介石嚴重高估了國民黨軍的實力,以當時國民黨軍的實力,他是吃不下這麼多都市的。

雖然他有240萬軍隊,數量和裝備遠遠勝於革命军,但是他必須要分兵把守,結果把國民黨軍切得七零八碎,並且被固定在都市和交通據點上。造成的惡果就是,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消耗,常常顧此失彼、捉襟見肘。

這一戰略的惡果,就在山東戰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根據革命军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的回憶:“1948年春,全國戰場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整個山東戰場的敵人,在我軍的嚴重打擊下,從‘重點進攻’‘全面防禦’被迫轉入‘點線防禦’,以濟南、兗州、濰縣、青島、煙臺等都市為主,加强戰畧要點和交通線上的防禦兵力和工事,固守津浦路中段、膠濟路的濟南到濰縣段,以及青島沿海一線。”

國民黨採取這樣部署的戰略意圖是什麼?

許世友認為敵人的意圖很清楚,它是想憑藉這些堅固設防都市和設防地帶阻擋住我軍攻勢,以保持東北、華北集團與徐海集團的聯系,支撐殘局。從這裡也可以清楚濟南對三大戰役的重要戰畧價值。

切斷濟南的對外交通線

要進攻濟南,首先需要切斷它的對外鐵路線,也就是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這樣就能讓濟南變成一個孤城。

那先切斷哪一條鐵路呢?

相比起來,向南的津浦鐵路中段國民黨兵力較强,而且同徐州直接相連,國民黨軍的援軍很快就能開來,所以先攻膠濟路最為合適。而膠濟路又涉及到中段和西段,那又該從哪一段開始呢?

1948年3月1日,毛澤東發電:“許(許世友)譚(譚震林)所部除留十三縱於膠東外,主力七九兩縱配合渤海地方兵團,寅月上旬開始向膠濟西段作戰。”3月4日,中共中央軍委又電令第七、九、十二縱隊為華東野戰軍第二兵團,亦稱山東兵團,許世友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治委員。

毛主席為什麼要先從膠濟路西段打起呢?

因為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一貫重視“首戰必勝”,所以當然柿子要撿軟的捏了。膠濟路西段的國民黨軍比中段弱,雖有四萬多人,但有城必守,有鎮必防,兵力分散,整編第三十二師師部所在的周村,實際作戰部隊不足五個營,而且師長周慶祥是“空降兵”,同中下級軍官都不熟悉,而且思想比較鬆懈。

3月11日,山東兵團發起膠濟路西段戰役,主力經過夜行曉宿的七天的強行軍,遠道奔襲,先奪張店,隨即冒著大雨直插周村。王耀武感到非常意外,說:“共軍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國民黨軍隊遭到這樣的突然打擊,連對方的番號和實力也不清楚,頓時陷入混亂,三萬八千多人被殲,師長周慶祥逃跑。

膠濟路西段戰役首戰告捷,接下來該解决膠濟路中段了——打下濰縣。守濰縣的國民黨又是什麼情况呢?

在這個地區駐有國民黨軍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兼整編第四十五師師長陳金城所率四個團和六個保安團,還有當地很有影響的地主武裝頭目張天佐所部共四萬七千餘人,人數不少但孤懸魯中,軍心渙散,部隊給養有賴空投補給。陳金城吸取膠濟路西段兵力過於分散的教訓,放弃不重要的據點,集中兵力作戰。

4月2日起,革命军山東兵團主力回師東進。許世友對部隊說:“我們是第一次打這樣堅固設防的都市,一定要作好充分的準備,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戰必勝,攻必克,拔掉濰縣這個硬釘子。”山東兵團以八十多門重炮猛烈轟擊濰縣縣城,這些重型武器都是先後從國民黨軍隊繳獲的,同時挖掘坑道向城內推進。

許世友

4月27日,戰役勝利結束,殲滅國民黨軍共四萬六千多人,俘獲陳金城以下兩萬六千五百人,還鏟除了濰縣周圍的數十個縣、鎮的反動地主武裝,使膠東、渤海、魯中三個解放區連成一片,大大提高了部隊攻堅作戰的能力。

當革命军橫掃膠濟鐵路西段和中段後,王耀武坐不住了。

王耀武很清楚,濟南只剩下津浦鐵路中段還能同徐州相連,一旦這段鐵路被切斷,濟南就頓成孤島,必難挽救。於是在5月15日乘飛機到南京見蔣介石,建議放弃濟南,將部隊撤至兗州及其以南地區,同徐州一帶主力連成一片。

王耀武是能聽到炮火的前線指揮官,按照當時的局勢,他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把地盤看得很重的蔣介石卻十分不滿,訓斥道:“你不從大處著眼。對濟南的問題,我曾考慮過。我們必須確保濟南,不能放弃。”

蔣介石認為,濟南被圍沒什麼可怕的,國民黨有空運大隊,在空軍優勢的條件下,濟南並不孤立,沒有後方也可以作戰。

他還說:“濟南如果被圍攻,我當親自督促主力部隊迅速增援。只要你能守得住,援軍必能及時到達,我有力量來解你們的圍。打仗主要是打士氣。鼓勵士氣,首先自己不要氣餒。你要知道,我們的失敗是失敗於士氣的低落。你們如不發奮努力,堅定意志,將死無葬身之地。”

援軍和空運,都是蔣介石的空頭許諾,蔣介石的態度讓王耀武感到大失所望,只能聽天由命返回濟南等待命運的宣判。

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就像濟南向外伸出的兩條胳膊。膠濟鐵路這條胳膊已經被革命军讓利,津浦鐵路這條胳膊還能保住嗎?

津浦線中路在“濟南、徐州間”最重要的都市是山東兗州。本來,山東全省的軍事都由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指揮。這時,蔣介石又設了一個駐兗州的第十綏靖區,以黃埔一期生李玉堂為司令官。駐在兗州的軍隊主要是整編第十二軍軍長兼整編第十二師師長霍守義率領的原東北軍,共兩萬八千人,保安團和土雜部隊守備週邊縣城。

革命军山東兵團南下後,首先掃清兗州週邊的曲阜、泰安、新泰、泗水、蒙陰、萊蕪、甯陽、鄒縣八個縣城,控制了兗州南北一百五十公里的鐵路線,在7月7日開始進攻兗州。

蔣介石命令李玉堂:固守待援,以收牽制之效,俟南北援軍到達後再出戰,修復津浦中路段的交通。李玉堂以為城郊既設陣地堅固可靠,四周地形平坦開闊,利守不利攻,同時城內還儲存著大量的軍糧和彈藥,認為只要內部不出毛病,革命军是攻不下來的。

然而,李玉堂過低估計了革命军,對自己卻高估了。

7月12日,革命军向兗州發動總攻,以歷來認為最難攻打的瓮門一帶為主要突破口,並用大炮猛烈開火,炸毀城垣。第二天下午,守軍士氣已瓦解,紛紛向東南方向突圍,被革命军預伏部隊截住,全部被殲。李玉堂化裝逃脫,霍守義被俘。蔣介石許諾的援軍、濟南派出的吳化文部一直行動遲緩,徐州派出的黃百韜一度到達滕縣(今山東滕州),又因豫東戰局吃緊而撤走。

這次戰役,山東兵團從掃清週邊到攻城打援,共殲滅國民黨軍六萬三千六百人,其中俘虜四萬四千七百人,解放兗州地區的十二個縣城,使山東腹地的根據地和魯西南連成一片,又提高了革命军攻城作戰的能力,而濟南則完全成為一個孤島。

至此,整個山東局勢已發生根本變化,濟南的解放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圍點打援解放濟南

濟南已經成為孤島,解放濟南的條件現在已經成熟,但攻克濟南還不容易,甚至還有被內外夾擊的風險。

攻克濟南的艱難之處,不僅在於濟南有重兵把守和强固防禦工事,革命军還沒有過攻佔如此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經驗,更在於國民黨在濟南以南的徐州地區集中了兵力大得多的重兵集團,一旦濟南被攻,勢將大舉北上來援。

蔣介石為保住濟南,特別擬定了一個會戰計畫,即以王耀武的第二綏靖區十一萬人固守濟南,再以駐紮在徐州地區的三個兵團,約十七萬人,隨時北援,企圖內外夾擊。這兩部分軍隊相加有三十八萬人,而且包括幾支精銳部隊,是不可小看的力量。不過蔣介石當時正在焦頭爛額地對付經濟危機,所以那個計畫並沒有切實的具體部署。

時機已到,濟南必須拿下,即便有風險也要堅決執行。那革命军準備怎麼採用哪種方案來攻打濟南呢?粟裕的策略是“圍點打援”。

8月10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等致電中共中央軍委,認為“攻佔濟南與打援同時進行”的方針最好。8月12日,毛澤東複電基本同意了粟裕的作戰計畫並提出了具體建議:“我們現時傾向於攻城打援分工協作,以達既攻克濟南又殲滅一部分援敵之目的。”複電還對“攻城”和“打援”的分工協作關係作了進一步闡述,要求集中主力首先攻佔濟南,並以必要兵力阻擊可能北援之敵。

這樣,就把攻佔濟南的作戰方案最後確定下來了,一場空前規模的戰役即將打響。

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

8月間,王耀武得悉革命军華東野戰軍主力紛紛北調山東,南京統帥部也探知原在山東地區的革命军加緊練習攻堅戰術並積極備戰,判斷革命军有進攻濟南的企圖。

南京統帥部訓示王耀武,“增强守備力量,確保濟南,控制强有力的預備隊,採取機動防禦,加大圍攻濟南共軍的死亡,削弱其力量,爾後再配合進剿兵團內外夾擊,打敗共軍”,並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黃百韜、邱清泉、李彌三個兵團北上,以解濟南之圍。

王耀武分析濟南周圍雙方力量對比後,擔心南京統帥部的指令未必可靠,所以一再要求蔣介石空運部隊新增濟南防禦力量。

8月27日,蔣介石分電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和王耀武,讓整編第八十三師從9月1日起空運濟南,限十天內全部到達。但劉峙唯恐該師運濟後,會减少他所在的徐州一帶的兵力,要求緩運,蔣介石竟然同意了,最終只運了一個旅到濟南。

一個旅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對於王耀武來講,完全不够。9月14日,王耀武飛往南京,當面要求蔣介石將他過去帶過、在被殲後又重建的整編第七十四師立即空運濟南,稱唯有如此固守濟南才有可能。蔣介石也答應了,但革命军隨即向濟南發動總攻,猛烈炮轟機場,繼續空運已無可能。國民黨大勢已去,即使再空運一個整編師去,難道就能改變濟南戰役的結局?

9月11日,毛澤東提出了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大膽主張:“此次作戰目的,主要是奪取濟南,其次才是殲滅一部分援敵,但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卻不應以多數兵力打濟南。如果以多數兵力打濟南,以少數兵力打援敵,則因援敵甚多,勢必阻不住,不能殲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濟的必要時間,則攻濟必不成功。”

根據毛澤東的部署,9月16日華東野戰軍决定以十四萬人的兵力,在許世友、譚震林指揮下,向濟南發起全線總攻擊,並以比攻城更多的兵力十八萬人,由粟裕直接指揮,阻擊從徐州北援的國民黨重兵。决心下了,毛澤東就放手讓在前方的粟裕、許世友等指揮作戰,不輕加干預。

相比而言,蔣介石並沒有有效的部署,反而把濟南的命運交給了上帝。9月19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本晨首先默禱敬蔔濟南戰局之能保否。蒙上帝示我以‘可保’,此心為之大慰。以上帝允我之恩許,未有不實現者也。今後只要努力督導陸空軍增援而已。”

上帝的保佑沒有來,意外卻出現了。

就在蔣介石寫那篇日記的同一天,占濟南守軍近一半的西守備區總指揮、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吳化文率部起義,撤離戰場。這件事完全出乎王耀武的意料,使他精神上完全喪失堅守的信心。

整編第九十六軍軍長吳化文(右)

王耀武分別致電蔣介石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說:‘吳化文部投共,濟南腹背受敵,情况惡化,可否一舉向北突圍。’蔣介石回電,仍令其‘將陣地縮短,堅守待援’。劉峙也電令‘固守待援’。”

蔣介石和劉峙答應給王耀武的援軍在哪裡?實際上,直到濟南解放,王耀武都沒有看見蔣介石一再許諾的北援部隊的到來,因為負責阻擊的粟裕是不會放他們過去的。

在粟裕指揮下,華東野戰軍主力一直集結在兗州、鄒縣等地並築有强固工事,使從徐州北援的國民黨軍不敢放手前進,行動緩慢。邱清泉兵團一天只走二十公里。李彌、黃百韜兵團還在集結中。革命军攻城集團經過激烈的攻堅戰,在9月24日攻克濟南,俘獲化裝逃出濟南城的王耀武。

被俘虜的王耀武

濟南解放,只用了八天,共殲守軍十萬八千多人,對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和信心的打擊十分沉重,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也不小。

蔣介石的愛將陳誠就說:“在此以後,顯然已成為江河日下之勢,狂瀾既倒,無可挽回矣。”濟南失守,對蔣介石的刺激不可謂不大,他在日記中寫道:“三夜來未得安眠,而以昨夜為甚。本晨二時醒後,輾轉不安,以濟南失陷,對內對外關係太大,有損於政府威信莫甚,政局、外交、經濟更為拮据,共匪必益猖獗,軍事尤為劣勢,自覺無顏立世矣。”

就連為蔣介石撐腰的美國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美聯社認為攻克濟南是一個“動搖蔣介石政權根基”的軍事勝利,“自今而後,共產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

上海公開出版的《觀察》寫道:“華東共軍攻下濟南,對全面戰局影響是相當重大的。一則是華東共區與華北共區更加壯闊地連在一起,再則是渤海上的形勢有了變化,青島將被拋在背後。囙此江南的京滬、華北的平津,都感受到相當的壓力,使得蘇魯豫皖邊境上的國軍華東基地徐州,變成了一個前哨陣地,削弱了它向中原追擊的機能。這個大變化和共軍今後的動向是值得研究的。”

濟南城

正如《觀察》上另一篇文章所寫:“濟南之失,除了影響關內戰局,對於東北,關係尤大。山東不再是軍事的輸血管,華北不再是東北的後備軍,此後的東北將道道地地的變成‘孤島’了。”可見濟南的解放,對隨後的三大戰畧決戰的重大影響。

自此華東野戰軍南下投入淮海戰役再無後顧之憂;而國民黨軍的華北戰場同華東、中原戰場被完全切割,中間相隔著已連成一片的廣大解放區,以後平津戰役時,國民黨在華北的幾十萬軍隊想要從陸路遠途南撤幾無可能。

從此,國共兩黨也正式揭開了戰畧決戰的序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