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捕手一個所有產品都滯銷的公司嗎?她敢!還反手賣出10個億

广东 147℃ 0
摘要:一個1999的靚女,21歲留學歸國後,便捕手了家裡的鰻魚生意。可是,就在她剛捕手的第一周,所有出口的鰻魚都因新冠疫情滯銷了。就這樣,21歲的徐千惠捕手了家裡的鰻魚養殖場,當上了老闆。這不,徐千惠剛上任的第一周,一個巨大的危機就出現了。生產出多樣的產品後,徐千惠順利打開了多地的市場,熟食產品一斤最高能賣到90元。2020年,徐千惠一年賣出了1000多萬條鰻魚,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是父親經營時銷售額的兩倍多。

作者:小致

一個1999的靚女,21歲留學歸國後,便捕手了家裡的鰻魚生意。

有人要說了,她這不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嗎?賺錢是必然的。

可是,就在她剛捕手的第一周,所有出口的鰻魚都因新冠疫情滯銷了。

如果這個事情發生在各位身上,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老闆剛上任

就遇到大問題

1999年,徐千惠出生在廣東順德。18歲考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數學金融專業。2020年初畢業後,她便收到了香港一家金融公司的錄取通知。此時,她的父親也打來電話,問她是想給別人打工,還是儘快自己當老闆。

打工還是當老闆,這是個致命的好問題。那必然是當老闆啦!

徐千惠的父親不光有鰻魚養殖場,還生產醫療器械,生意忙不過來。正好徐千惠學成歸國,就想把鰻魚養殖生意交給她來管理。

徐千惠琢磨,出去念書離家多年,要是回家捕手生意,既能照顧家人,也能鍛煉自己的能力,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就這樣,21歲的徐千惠捕手了家裡的鰻魚養殖場,當上了老闆。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出道即巔峰”。

然而,老闆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出了問題,要第一個頂上去。這不,徐千惠剛上任的第一周,一個巨大的危機就出現了。

鰻魚養殖場在臺山市,臺山鰻魚養殖產業發達,2020年的時候,養殖總面積達到3000多公頃,年產鰻魚5萬多噸。當地不少鰻魚養殖場靠出口銷售,徐千惠的父親也是如此,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鰻魚出口生意徹底停滯了,這該如何是好?

就在這緊要關頭,徐千惠卻大膽放話,“已經可以上市的鰻魚不賣了,再多養8個月”。

話說的輕鬆,可事情嚴峻。這幾百萬條已經可以上市的鰻魚再多養八個月的話,光是飼料錢就要上千萬元。不琢磨趕緊找銷路,反而宣稱不賣了,這麼做無疑是在繼續賠錢。徐千惠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出口轉內銷

打通新市場

徐千惠心中自有盤算,她琢磨既然不能出口那就轉國內銷售。考察了國內市場後,有了一個新發現。

日本的菜品少而精,對鰻魚的規格要求是一條200克左右,而國內消費者偏好大個的鰻魚,喜歡一條500克左右的,這樣的鰻魚肉質飽滿,也能滿足一個家庭一頓飯的用量。

鰻魚幼苗生長迅速,兩個月後,體重就能新增到原來的八十倍,養殖一年後,鰻魚的體重就能達到200克左右。再繼續養殖8個月,體重就能達到500克。

徐千惠算了筆賬,多養8個月,平均下來每條鰻魚飼養成本大約新增了16元,但是500克的鰻魚卻能比200克的鰻魚多賣30多元,這事其實很划算。

為了把這個事做成,2020年2月,徐千惠乾脆搬到了臺山的養殖場裏住,她沒想到,繼續養殖的第一步就卡住了。

以前都是把鰻魚養到200克左右,就直接出口到日本了,可公司的技術員沒養過大規格的鰻魚,這可咋辦?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徐千惠四處打聽,找到了當地的養殖能手張寶康來做技術指導。

張寶康在鰻魚行業摸爬滾打30多年,養的都是大規格鰻魚,專門銷往國內市場。他來到徐千惠的養殖場,轉了一圈,就發現了必須立刻改變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降低養殖密度

過去養小規格的鰻魚,1畝的水塘可以養0.8噸左右的鰻魚,如今鰻魚要在水裏繼續生長八個月,空間就遠遠不够用了。要立即給鰻魚分池,密度降到了原來的一半。

第二個問題:改變飼料配比

鰻魚餵食很有意思,並不是直接往水塘撒飼料,而是把飼料磨成粉,再加水攪拌,做成軟乎乎的飼料團。一團有20-30斤,聞到香味,鰻魚就會聚集過來,不出2分鐘的功夫,飼料和鰻魚就一同消失了。

以前養殖場的飼料裏,有60%的魚粉和40%的澱粉,要想養出大規格鰻魚,必須在鰻魚生長的關鍵時期新增飼料中的魚粉含量,提高營養才能使得鰻魚迅速生長。

徐千惠接著將飼料中魚粉的比例從60%新增到80%,養殖了4個月後,鰻魚就從每條200克長到了400克左右。

第三個問題:讓肉質更緊實

徐千惠的目光不光是要把鰻魚養大,還想賣出好價錢。

那就要求在養殖的最後兩個月,讓鰻魚吃半飽。以前一個10畝大的水塘,一個月投喂一噸的飼料,現在降到一半。養殖場裏的水是活水,裡面有水藻和浮游生物可以吃,减少餵料後,鰻魚只能四處遊動找食吃,這樣就加大了鰻魚的運動量,肉質更緊實,才能賣出好價格。

2020年10月初,徐千惠的鰻魚養出來了,體重達到了每條500克。徐千惠找到批發市場和生鮮量販店推銷,因為規格符合需求,品質也好,一斤活鮮鰻魚能賣到70多元,一個月時間,徐千惠的銷售額就達到5000多萬元,這讓父親對她刮目相看。

賣活魚只是徐千惠財富計畫的第一步,接下來,她還要走出第二步。

打通各地區餐飲市場

2000年的時候,徐千惠的父親就開了熟食加工廠,生產一部分鰻魚熟食產品出口到日本,賣得一直很好。

徐千惠琢磨著,熟食產品也可以賣國內啊。她用同樣的加工方法,製作了一批產品,拿到北京的多家餐廳去推銷,沒想到一直受好評的烤鰻魚一條也沒有賣出去,這到底為什麼?

徐千惠不死心,虛心向餐廳負責人請教,這才得知,自己的產品並不符合餐廳的要求。日本市場喜歡的烤鰻魚,甜度高,含鹽量少,而北京市場正好相反,喜歡甜度低,含鹽量高的。

徐千惠這才恍然大悟,打入市場之前,必須先去做市場調研,根據客戶的喜好去生產產品。

她四處打聽,請來了一比特專門從事醬料調製的行家賈金虎。經過半個月的反復試驗,徐千惠在賈金虎的幫助下,試製出了新醬汁,烤一條鰻魚需要的糖,從過去的9克减少到4克,鹽從2克新增到6克。拿著新產品,徐千惠又一次來到了北京,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順利和多家餐廳達成合作。

北京的市場成功打開後,徐千惠又外出考察了其他地區,根據不同地區,生產出了不同口味的產品,佔據更多市場份額。

江浙滬地區,消費者口味偏甜,徐千惠就提高醬料的糖度,生產出甜味烤鰻魚。

四川重慶地區的消費者愛吃辣,但是那裡很多餐廳都有獨家秘制的辣椒醬,徐千惠乾脆生產了不加醬料的白燒鰻魚,這樣四川重慶地區的餐廳買回去,可以加上自家的調料就能食用了。

川渝地區的消費者還愛吃燒烤,徐千惠還將鰻魚切塊穿到竹簽上,做出了鰻魚串。

生產出多樣的產品後,徐千惠順利打開了多地的市場,熟食產品一斤最高能賣到90元。

徐千惠把國內鰻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當地的同行,教大夥兒養殖大規格鰻魚的科技,等他們將鰻魚養到500克,再去回收,2000多戶養殖戶跟她達成了合作。

2020年,徐千惠一年賣出了1000多萬條鰻魚,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是父親經營時銷售額的兩倍多。

2021年鰻魚出口生意逐漸復蘇,徐千惠又開始恢復生產小規格鰻魚,她把鰻魚分為三個等級,一條200克左右的賣往日本,200-500克之間的賣到俄羅斯和美國,超過500克的供應國內市場。

徐千惠說,回鄉養魚雖然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每一天她都過得充實而快樂,她還年輕,未來要在鄉村闖出更大的天地,這是她的社會責任,也是這輩年輕人應該做的義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