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青島,滿城秋爽。
金桂凝露,悄蘊芬芳;碩果壓枝,沃野飄香。
青島迎來了新一任市委書記陸治原。
官員履新,坊間常有“三問”:哪裡人?從哪來?做過什麼?
這樣的“三問”並非八卦,而是市民認識、接納一名“陌生人”的最快捷方式,是精神層面的“人臉識別”,在心靈的白紙上給人物畫個素描。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會做自己的“頭腦路演”:將其主政成績和風格,注入當下的都市青島,會發生什麼物理或化學反應?會給青島帶來什麼?
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並充滿期待的。
引言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上為民辦事,自然會贏得民心,讓老百姓記住並感念。留下好名聲,在多年之後仍被百姓稱頌,陸治原是其中之一。
主政陝西榆林市的5年,是陸治原最為人所稱道的一段從政經歷。
在很多微信文章留言中,都能看到當地百姓的真情流露:
這5年的主政經歷,也讓外界看到了陸治原鮮明的做事風格和獨特的個人魅力。
他敢想敢幹,堅持原則,曾多次發火,當地不少官員和老闆都有所領教。彼時,正值榆林轉型陞級關鍵時期,這位“有脾氣的市長”,在民生建設和經濟轉型領域,給當地留下深刻印記。
獲得各方廣泛讚揚,當地的百姓對於家鄉走出這麼一比特好領導也充滿了自豪,不時親切地稱他為“綏德漢子”,當地老人則稱其為“好後生”。
綏德,得名於“綏民以德”,陝西榆林的綏德縣素有“秦漢名邦”“天下名州”的美譽。
1964年8月,陸治原出生於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
榆林,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是通過《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他是榆林人。直到如今,路遙還是榆林的一個文化符號。
2015年5月23日,路遙符號寫進西洽會。
榆林,名字很美,充滿了綠色的詩意。現在,這個城市配得上這個名字,而在以前,其民間別號“駝城”似乎更為貼切。
榆林位於陝西省的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
毛烏素,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之間。沙區曾占到陝西省榆林市總面積的56.1%。
從前,駱駝是榆林的重要運輸工具,現在城中也能看到駱駝雕塑。
在一篇寫榆林治沙的文章裏,記載了當年一則真實的往事:
60多年前的一場風沙,將石光銀從榆林定邊刮到了30多裡外的內蒙古黃海子。父親不眠不休找了三天,才找到被牧民收留的兒子。
而如今,經過70年的治沙工作,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治沙70餘載,原本有著“駝城”之稱的榆林,森林覆蓋率從0.9%提高到如今的34.8%,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明沙已經難覓踪影。
近年許多外地遊客專程跑來,想見識“毛烏素沙漠”,但卻發現,整片的荒沙地在榆林已難覓踪影。有治沙者戲稱:“當年可沒想到會這樣,早知道就留下100畝沙地不治理了。”
在綠意盎然的榆林城中,有著陸治原繪下的濃墨重彩的大手筆。
2020年5月24日,榆林市榆溪河生態長廊(陶明;攝)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