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出身關隴集團,卻與關隴集團不和

河南 115℃ 0
摘要:隋朝和唐朝是兩個不同的王朝,但它們有很多相似的特質,比如,隋朝與唐朝的皇室不僅有血緣關係,甚至還有共同的出身,他們都出身於關隴集團,隋朝於唐朝的交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隋煬帝如果把幾個關鍵的步驟做好,那麼隋朝也不一定會滅亡。隋煬帝率先意識到經濟重心的南移和關隴集團的局限性,他所建立的一切制度也被後世所繼承,可以說隋煬帝是舊制度的終結者,新制度的開創者。

隋朝和唐朝是兩個不同的王朝,但它們有很多相似的特質,比如,隋朝與唐朝的皇室不僅有血緣關係,甚至還有共同的出身,他們都出身於關隴集團,隋朝於唐朝的交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隋煬帝如果把幾個關鍵的步驟做好,那麼隋朝也不一定會滅亡。

隋朝的國力一直非常强盛,元人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寫道:“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也就是說,古往今來,要說中央政府之富庶,沒有哪個朝代比隋更强了。此外,隋朝的制度和法律很完善,這些都是隋朝保持國力的重要因素。

隋朝滅亡的過程,與中國歷史上其他王朝滅亡的過程有所不同。在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王朝的滅亡都要經歷由鼎盛至衰退,最後到官逼民反的地步,再爆發農民起義這樣一個十分明顯的衰落過程,但隋朝不一樣,它是在自身國力達到鼎盛階段,突然之間盛極而亡。從這點來看,隋朝與秦王朝十分相似。

隋朝的滅亡是因為隋煬帝的暴虐統治導致民不聊生,最後官逼民反,這樣的話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福斯網友也都能講上一兩句,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隋朝的滅亡包含著各種錯綜複雜的衝突,除了有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衝突,統治階級內部之間也矛盾重重,也正是如此,在隋末農民起義大爆發的時候貴族也開始造反。

隋煬帝與隋文帝都是正宗的關隴集團的成員,同為一國之君,但是兩人在對待關隴集團的態度上有著天壤之別,比起他的父親,隋煬帝的格局更高,他想把關隴集團擴大成為一個全國性組織,以便適應統一的大帝國,他是一個有戰略性眼光的人,他的預判是正確的,但是他行事操之過急,以至於損傷了關隴集團的利益。

首先,他大量引進了江南和關東人士。隋煬帝在滅陳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南方的風土人情,對南方的印象非常好,他的皇后,蕭皇后,就是南方人。他還在內閣中大量引進江南和關東人士,比如後期的宰相團隊中,有五分之二的宰相都是江南人,武將中,最受隋煬帝信賴的,比如來護兒,麥鐵杖等也來自南方,他的這些做法極大打壓了以北方為主的關隴集團。

其次,隋煬帝實行了爵位和勳官改革。在隋煬帝之前,勳官的爵位靠軍功來獲得,地位很高,關隴集團中很多成員都是勳官,一旦獲得爵位,就能享受很多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優待,囙此關隴集團很看重勳官。但隋煬帝繼位不久後,就開始對爵位和勳官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勳官變成了一種榮譽稱號,附加在勳官上的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優待被弱化了,“蔭子孫”的特權也受損了,此舉極大損害了關隴集團成員的利益。

此外,隋煬帝繼位後不久就下令興建新的洛陽城,放弃原來的漢魏洛陽城,建立隋唐洛陽城。興建洛陽城有很多原因,但最為重要的就是隋煬帝想與關隴集團的大本營,也就是關中長安做一個隔絕。與洛陽城相匹配的還有一個配套工程,即著名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溝通了中國的大江南北,保證了洛陽的糧食和財富的供應,遷都洛陽興建大運河,也適應了中國經濟重心向東向南轉移的特點。元朝把首都建在大都(北京)之後,也沒能忘記修建一條京杭大運河,可見運河這樣的佈局對一個大帝國的行政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隋煬帝上臺後不斷削弱了關隴集團的影響力,所以才會引發關隴集團强烈的反擊,典型的例子就是楊玄感事件。楊玄感作為關隴集團的子弟,卻反對關隴集團的總頭目隋煬帝,原因就在於隋煬帝是關隴集團的叛徒,既然隋煬帝違背了關攏集團的利益,那麼楊玄感就代表關隴集團對他展開反擊。楊玄感叛亂的時候,站在臺上舉行誓師大會,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身為上柱國”,這五個字是有講究的,因為隋煬帝改革了勳官制度,所以楊玄感的第一句話就是要強調自己的身份,喚起底下關隴集團成員的共鳴,即他與其他成員都隋煬帝的受害者。

隋煬帝率先意識到經濟重心的南移和關隴集團的局限性,他所建立的一切制度也被後世所繼承,可以說隋煬帝是舊制度的終結者,新制度的開創者。但隋煬帝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把這一系列激進的措施放到一起來進行,造成了群眾沉重的負擔。囙此沒有隋煬帝就沒有隋朝大業五年那樣的輝煌成就,同樣地,若是沒有他,隋朝也有可能能够延續得更久一些,隋煬帝太過激進,對於群眾的承受能力沒有預先估計,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不過歷史不容假設,隋煬帝這樣的飽受爭議的人物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