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不再只是口號。
01
據中房網統計,年內共有244家房企發佈了相關破產文書,以此來看,平均每天就約有一家房企破產。
最新的一例在廣東。8月底,粵系老牌房企粵泰被申請破產清算。這家早在20多前就進軍房地產,且曾與“華南五虎”齊名的房企,終於不看債務壓力,走向了破產邊緣。
資料顯示,從2019年至今,累計申請破產的房企超過1000家,大多數都是中小房企。
1天1家房企破產,聽起來相當誇張,但實際上只是九牛一毛。
根據國家統計年鑒,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9.9萬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每年破產幾百家,實屬正常,且與往年也無較大差异。
房企數量雖然如此龐大,但大多數只是曾經有過涉房地產業務,許多中小房企可能只是一個空殼,甚至只是項目公司,很多早已沒了實際開發業務,申請破產並不令人意外。
這是市場正常現象。
02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小房企破產相比,一些大型龍頭房企開始陷入債務危機。
日前,央行、銀保監會約談恒大集團:要求努力保持經營穩定,積極化解債務風險,維護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穩定。
此外,據統計,去年以來,已有華夏幸福、泰禾集團、藍光發展、三盛宏業、福晟集團、協信、泛海等房企已經接連出現債務違約情况。
這其中,華夏幸福曾經是TOP10房企,泰禾集團曾位列TOP20陣營,藍光發展則是四川房企“一哥”……
三大房企一度均為“千億房企”,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影響力,都非中小房企可比。
從規模來看,華夏幸福整體違約規模超過800億元,作為大股東的中國平安為此計提了182億的損失;泰禾集團整體違規規模超過400億元,藍光發展違約規模超過150億元……
03
這些出現債務危機的企業,有兩個共同特點。
一是基本都是民營企業。與國企、央企相比,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較高,且缺乏官方信用背書,一旦高速擴張期遭遇了政策重壓,高負債很容易演變成債務危機。
事實上,2021年以來,在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和眾多“限”字訣的約束下,各大城市的土地拍賣市場,基本成了地方國企或央企的天下,民營房企要麼退場,要麼變得十分謹慎。
二是這些房企幾乎都是高負債、高杠杆模式的擁躉,而在防金融風險的政策大環境下,可謂首當其衝。
房地產是典型的高周轉、高杠杆、高負債行業,對資金環境和融資環境極其敏感。高杠杆曾經是擴張的利器,但也是讓企業步入黃昏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種模式,在上一輪“去庫存”階段,曾讓無數房企賺得盆滿缽滿,躍居千億房企之列,乃至躋身世界500强之林。
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樓市調控空前趨緊,高杠杆和高負債,轉瞬成為壓在大多數企業頭上的重擔。
能拯救這些深陷債務危機的龍頭房企的,或許是新一場大水漫灌,但在防金融風險的重要關口,這樣的機遇可遇而不可求。
事實上,從2021年開始,我國的樓市調控與以往有了實質性的不同,這背後有三大背景。
一是教育反內卷、資本反壟斷、樓市反炒房的雷厲風行。房地產固然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能像教育培訓行業一樣出現一刀切的硬著陸,但“軟著陸”早已是共識。
二是高層重提防金融風險。房地產、地方債務等是重點領域。
三是共同富裕的提出,意味著房地產作為國民財富放大器的地位開始削弱,房價暴漲製造的貧富差距,即將受到約束。
這是新的一輪大洗牌,普通人感受可能還不明顯,但身處其間的開發商們早已體會到山雨欲來的滋味。
04
房地產大洗牌,對哪些房企的影響最大?
一類是中小房企。
中小開發商,資金實力不及大開發商,融資成本相對高企,抗風險能力過弱,難以適應市場形勢的風雲突變,“跑路”的風險遠遠高過大型房企。
同時,隨著三四線都市棚改告一段落,支撐三四線房價擴張的基本盤不復存在。在經濟下行、人口外流的大背景下,其樓市必然要接受新一輪洗牌,其間的風險不得不防。
事實上,近日,已有不少中小城市乃至二線都市發佈了“限跌令”,要麼要求房企降幅幅度不得超過15%,要麼直接約談降價房企,這無疑是相當直觀的另類市場訊號。
另一類是高杠杆的龍頭房企。
高杠杆本來是樓市繁榮期的擴張利器,卻也是樓市橫盤期的致命詛咒,隨著國際國內大環境變化,爆雷的房企可能還會層出不窮。
所以,未來買房,除了關心地段、環境和“租金回報率”之外,更要關注開發商,不要在刀尖上舞蹈。
黃奇帆預測,今後十幾年,我國房企數量會减少三分之二以上。這意味著,未來,或將有數萬家房企消失。
活下去,才剛剛開始。
來源:國民經略、行業研究報告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高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