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男孩帶外婆到北大報到:堅定選擇考古專業是受鐘芳蓉激勵

甘肃 101℃ 0
摘要:報到的人群中,大多新生由父母陪伴,楊林軒與外婆的祖孫搭檔因而顯得頗為特別。來自甘肅蘭州的楊林軒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北大規定每名新生只能有一比特家長陪同入校,最終他决定帶73歲的外婆進校看看未名湖。特別是受“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和去年報考北大考古的鐘芳蓉的激勵和啟發後,今年楊林軒努力征得父母的理解,最終選擇了自己嚮往的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專業,開啟“考古追夢之旅”。

9月1日一早,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走進燕園報到,正式開啟大學新生活。報到的人群中,大多新生由父母陪伴,楊林軒與外婆的祖孫搭檔因而顯得頗為特別。來自甘肅蘭州的楊林軒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北大規定每名新生只能有一比特家長陪同入校,最終他决定帶73歲的外婆進校看看未名湖。

澎湃新聞在採訪中瞭解到,生長在絲路孔道甘肅的楊林軒,兒時常和父母一起去參觀博物館,並對探索消逝在歷史烽烟中的古國廢墟和探究未被發現的歷史充滿興趣。特別是受“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和去年報考北大考古的鐘芳蓉的激勵和啟發後,今年楊林軒努力征得父母的理解,最終選擇了自己嚮往的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專業,開啟“考古追夢之旅”。

楊林軒和外婆在博雅塔下。澎湃新聞實習生陳南希圖

從小愛逛博物館,選擇考古學是心之所向

楊林軒高中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提及高考,他謙虛道:“我一直都是班級的五到十名,高考有一點超常發揮,算是‘意外之喜’。”

但在楊林軒的外婆的眼中,外孫一直都是一個“底子”很好的孩子。“他從小就愛看書,知識面很廣,一直都很自律,學習很刻苦,從小到大沒讓大人操心,無論做什麼事都很有計劃。”外婆自豪地介紹著楊林軒的優點。

楊林軒的外婆還說,這次新生報到,楊林軒的父母也一起來北京了,只是未能進北大校園。報到前一天,一家人去故宮遊玩,是楊林軒充當嚮導,向家人介紹了文物與建築背後的歷史。

楊林軒告訴澎湃新聞,他從小就跟著父母去過很多地方旅遊,參觀過各地的博物館。這重經歷使他對各地文物產生了很大興趣,尤其是青銅器。他平時也喜歡看一些考古紀錄片和電視欄目,例如《探索發現》等。

囙此,早在高二時,楊林軒就决定大學要讀考古學專業,這也是他在高中文理分科時堅定選擇文科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是,北大的考古學老學姐樊錦詩先生是敦煌研究院的院長,而我就是甘肅人。樊先生是江南女子,卻紮根敦煌、五六十年如一日的事蹟讓我深受感動,所以我也想從事她從事的事業。”楊林軒說,“此外,去年被北大考古學錄取的鐘芳蓉學姐的事蹟也對我有一些激勵和啟發,讓我更加堅定我的信念。”

在楊林軒看來,考古是一個不斷探索未知,在慢慢的剝離與拼凑中尋找歷史真相的過程,不僅有趣,更能為國家的文化自信服務。

楊林軒說,他相信考古對於探索未知的歷史、構建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很有幫助,也相信自己學考古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通過科普改變了父母對考古專業的偏見

去年,湖南女孩鐘芳蓉受到社會關注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來自農村家庭的高分考生(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卻遵從自己的興趣報了考古這樣一個“冷門專業”。

今年,楊林軒提出要填報北大考古學專業時,在家庭內部引起不小的討論。楊林軒的父母最初不太支持他的選擇,他們難以理解一個高分考生為何不選擇一個發展前景更好的專業,為何要捨棄大城市的輕鬆優渥生活,整日皓首窮經、鑽研學問,或者面朝黃土背朝天,埋頭於“田野考察”。

但楊林軒認為,將熱愛與人生發展方向相結合才會使自己幸福。囙此,他並未因父母的不理解而改變初心,而是試著去向父母表明自己的想法以及一直以來的規劃和目標。他想方設法幫助父母增進對考古的瞭解,希望他們能明白他的人生選擇的意義所在。

“以前他們總認為考古學是挖‘以前’的東西,對社會發展幫助不大,和現實生活聯系也不緊密。”楊林軒說,所以他試著讓父母看一些考古學工作的紀錄片,並向父母講了很多考古與現實的聯系與意義。慢慢的,父母對考古專業有了更多新的認識,並最終選擇尊重他的意願和專業選擇。

談及大學生活,楊林軒表示,要利用好北大的學術資源,努力學習,提升自己。“未來我會堅持走考古這條路,具體是做科研,還是做田野發掘,需要在大學四年裏慢慢探索。”楊林軒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