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第三次中印邊境衝突,最後一刻被叫停,中國為何不出擊?

西藏 99℃ 0
摘要: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就一直執行北上擴張政策,不斷蠶食中國領土,這既是英國的遺留問題,又是印度必然結果。從新中國建立後,到1962年開戰前,印度侵佔了中國西藏大片領土。1951年初,趁中國剛解放西藏和陷入抗美援朝戰爭之際侵佔了東段的達旺、門隅,西段阿裡附近地區。到1962年,除了西段阿克賽欽大部分被我國控制,其他9萬多平方公里均被印度佔領。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就一直執行北上擴張政策,不斷蠶食中國領土,這既是英國的遺留問題,又是印度必然結果。

數千年,印度平原屢遭外族入侵,塞種人、希臘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登上了印度平原這個舞臺,二戰以後世界各民族都覺醒了,印度覺得自己太不安全了,從喜馬拉雅山扔個石頭說不定都會砸到新德里,印度太怕了。所以覺得需要出擊。

從新中國建立後,到1962年開戰前,印度侵佔了中國西藏大片領土。

1951年初,趁中國剛解放西藏和陷入抗美援朝戰爭之際侵佔了東段的達旺、門隅,西段阿裡附近地區。

至1954年,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全部被印度佔領,之後又侵佔了中段的香紮、烏熱等地約2000平方公里,西段的巴裏加斯。

到1962年,除了西段阿克賽欽大部分被我國控制,其他9萬多平方公里均被印度佔領。但是印度還不滿足,以為有美蘇的支持,地利的優勢可以獲取更大的利益。沒料到,1962年被狠狠地打了一次臉。

印度對這次慘敗耿耿於懷,畢竟自從被英國殖民以來,東征日本,西討德國,從無敗績,復仇一直存在印度的內心。1965年,印度打贏了第二次印巴戰爭,又恢復了雄心,所以在1967年的時候挑起了乃堆拉山口衝突,我軍發起了乃堆拉山口和卓拉山口反擊戰鬥,101名印軍被擊斃。

印度看了看戰績,又老實了20年,直到1987年,距離1962年,已經過去25年了,憑藉印度人對歷史的遺忘性,肯定早已忘記,於是一場大戰差點爆發。

印度的“鐵娘子”:

都知道英國有個首相撒切爾夫人,號稱“鐵娘子”,印度也有一個“鐵娘子”,這就是——英迪拉·甘地,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的女兒。

1980年,英迪拉·甘地再次當選印度總理,第二次當選印度總理的她,對內部希望改善中印關係的意見充耳不聞,重拾了父親尼赫魯的“前進政策”,可能是想完成父親的“遺願”吧。此時的印度已經三勝巴基斯坦,孟加拉在印度的支持下獨立,錫金早已被吞併,而中國只是“動嘴”抗議。

印軍經過20多年的恢復,引進了大量武器裝備,蘇聯的坦克,英國的航母,一副“霸主”的形象。而我國還“陷入”同越南的戰鬥之中,只是他們想不到,中國是故意進行各大軍區輪戰。

鑒於此,英迪拉·甘地準予了軍方一項部署軍隊到實際控制線的計畫,軍隊未動,偵察先行。不過印軍的行動有點慢,1983年,印軍才派了到一個小組前往東段的控制線偵察,不過偵察還沒結束,英迪拉·甘地就遇刺身亡。不過她的長子拉吉夫·甘地兩個月後贏得了大選,繼任總理,繼續完成他媽媽的事業。

桑多洛河谷衝突:

1986年,印軍發現中國在桑多洛河谷建了一座半永久性建築,這讓印度政府很不爽,自己做啥都可以,別人在自己的領土上幹啥都不行,這個邏輯讓人搞不懂。

印軍隨即加强了對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並且搞了一個“棋盤行動”的軍事演習,演習過後,印軍一個旅的部隊被部署到達旺地區。

我們雖然不想戰,但中國人從來不怕戰,中國的5000年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面對印度的步步緊逼,我國也準備進行一場軍事演習,即代號為“87·4”的軍事演習。剛剛從美國引進的“黑鷹”直升機,正好派上用場,這樣雙方局勢愈發緊張。

桑多洛河谷距離達旺很近,是每年例行巡邏的地點,87年5月,例行巡邏桑多洛河谷,結果在桑多洛河谷遭遇了印軍,幸虧副團長衕誌預感情況不妙,所以特意攜帶了3門迫擊炮、4門無後坐力炮以及3挺重機槍,巡邏隊還配了副營長、作戰參謀,偵察參謀等人員。由於不清楚對方有多少兵力,因為能看到印軍就有一個連的兵力了,後方也許更多。

為了穩妥行事,副團長命令部隊做好戰鬥準備,另一邊帶著副營長和翻譯前來交涉,要求印軍退出我國領土。

印軍態度蠻橫囂張,拒不撤退,既然如此我方人員立即撤退,結果印軍在我方人員後退轉身之際打黑槍,致使副營長中彈犧牲。後來還不知廉恥地說是“擦槍走火”。

既然對方開槍,那我們必須還擊,結果印軍還是1962年的印軍,斃俘21人,我方犧牲4人。

同1962年一樣,吃了虧的印軍不甘心,總想找回點面子,看到攻不下河谷陣地,於是進行炮擊,然後增兵。印度的《印度斯坦時報》報導,根據“政府可靠人士”證實,“陸軍和空軍正沿中印邊界向東部調動”。

敵增兵,我亦增兵。

印軍已經向桑多洛河谷調了7個旅的兵力,看形勢,一場大戰是難免了,於是中央决定調13軍、21軍、54軍入藏,在成都設立了前進指揮所。並設立了兩個作戰目標:一是殲滅敵人2個“王牌師”,再贏得幾十年的和平;二是徹底解決領土爭端。

誰澆滅了戰火?

由於中美此時的特殊關係,中國向美國通報了中印的情况,表示要“教訓”一些印度這個小朋友,西方預言“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即將爆發。

這時的國際形勢對中國很有利,印度是蘇聯的“哥兒們”,既然這樣,處於中美聯合對抗蘇聯的目標,美國自然向著中國,向中國提供了衛星偵察照片,“巴鐵”表示,隨時準備在西線配合中國作戰,順便收復喀什米爾領土,孟加拉同印度的一直存在領土糾紛。

距離開戰只剩最後一步了,但是印度人卻給自己澆了一盆水,將戰爭澆滅了。

一個英國人寫的《中印邊界爭端反思》一書中說,當時印度曾兩次打算用一個師的兵力“清除”桑多河谷的中國軍隊,但是均在最後一分鐘撤銷了命令。“清除”這個詞語在1962年,尼赫魯也說過。這次

印度外長正在平壤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順便來了趟北京,向中國傳達了印度不打算擴大戰事。印度總理親自在國內演講滅火,說中印邊境的報導是某些國家惡意傳播的,就是為了挑事,千萬別上當,第二年拉吉夫·甘地總理訪華。一場重演1962年的戰火就此被澆滅了。

現在重說此事,有些可惜,因為失去了一個徹底收復藏南的好機會。

為何當時不主動出擊徹底解決藏南問題呢?

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幾點:

1、阿克賽欽牢牢控制在我方,有了這一戰畧高地就可以制約印度,至於阿克賽欽的重要性可以從本人這篇文章《62年中國打贏了,為何撤出藏南而死守阿克塞欽?毛主席決策太高明》查看,既然佔據阿克賽欽,就擁有了威脅新德里的主動權,何必急於一時來解决藏南問題。難道怕印度突然接受了“東線換西線”的領土解決方案?別擔心,這是不可能的,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輕易放弃一寸領土,更何况像中印之間逾十萬平方公里面積的爭議呢。且不說我國會不會答應,就說印度,都不敢說放弃阿克賽欽,一旦做出了這樣的决定就等著下臺吧,印度就面臨著分裂吧。

2、堅守藏南的成本高,雖然距離1962年已經25年,但是西藏的交通依然艱難,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尤其是藏南,剛剛從美國引進的“黑鷹”直升機,在一次藏南飛行的時候遇到氣流差點墜毀。號稱“天路”的青藏鐵路直到20年後的,2006年才得以通車,雖然打下藏南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堅守的成本實在太高。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1987年是十一届三中全會以來的第八年,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中國不願意打破這個來之不易地發展成果,一旦開戰後果不可知,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可能會被打破。

4、印軍也有所不同,1962年的印軍武器裝備其實是很落後的,所以我軍繳獲印軍的武器大部分都歸還了,戰士們都看不上。而經過25年的“整軍經武”,印軍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空軍早就準備了米格-23,陸軍裝備了T-72坦克,而我軍八九十年代軍隊建設的投入是很少的,與印度的武器裝備是有很大差距的。

5、需要考慮到國際局勢,蘇聯還沒有解體,虛弱的蘇聯不希望印度同中國出現衝突,一年前,戈巴契夫訪印就說,如果中印再次發生衝突,蘇聯不會履行蘇印條約中對印度的承諾。美國其實也不希望,中國對印開戰,這會削弱對抗蘇聯的力量,也不希望中國佔便宜,擴大影響力。

此外,我軍在中越邊境的戰爭還在繼續,也不想新開一條戰線。

在桑多河谷衝突之後,還有一個黑頭發黃皮膚的印度阿兵哥主動投誠,因為他跟印度其他民族不太像,反而跟中國人相似,所以常被欺負。不過,出於大局考慮,既然已經不準備打大仗了,為了和平穩定就將他又送回去了,話說這樣做似乎有點不道地,因為遣返後的命運可想而知。

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青藏鐵路,拉薩林芝鐵路的建設,西藏的交通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印度這種大規模的挑釁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只會做出一些小規模的挑釁,為什麼?因為需要不斷的挑釁才能從歐美國家得到支持,才能調動民意,這已經成為政客們的工具。但是又不敢做大動作,因為他們自知,無法承擔大規模衝突所得到的後果。

來而不往非禮也,早晚會主動出擊,收復每一寸土地,且拭目等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