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青年不再迷戀一線都市?女青年紮根一線都市比例更高

河北 62℃ 0
摘要:最近,一部名為《我在他鄉挺好的》電視劇引發網友熱議。在大城市奮鬥的“小鎮青年”或許會承受更多的經濟與工作壓力。麥可思研究院30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近五年選擇到一線都市就業的“小鎮青年”比例成呈下降趨勢,不在一線都市就業的“小鎮青年”超過七成選擇家鄉就業。雖然“小鎮男青年”畢業初期到一線都市奮鬥比例更高,但工作多年後他們在一線都市的紮根情况不如“小鎮女青年”。

最近,一部名為《我在他鄉挺好的》電視劇引發網友熱議。在大城市奮鬥的“小鎮青年”或許會承受更多的經濟與工作壓力。

這裡的“小鎮青年”指的是生源地為縣(縣級市)及以下的本科畢業生。麥可思研究院30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近五年選擇到一線都市就業的“小鎮青年”比例成呈下降趨勢,不在一線都市就業的“小鎮青年”超過七成選擇家鄉就業。雖然“小鎮男青年”畢業初期到一線都市奮鬥比例更高,但工作多年後他們在一線都市的紮根情况不如“小鎮女青年”。

小鎮青年一線都市就業占比下降

麥可思資料顯示,近五年“小鎮青年”畢業半年後在一線都市就業的比例呈下降趨勢。具體來看,2020届“小鎮青年”畢業半年後在一線都市就業的比例(15%)比2019届(18%)下降了3個百分點,比2016届(21%)下降了6個百分點。

小鎮青年到一線都市的就業占比下降明顯,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源於一線都市的生活、住房、落戶等壓力較大,尤其是高昂的房價,讓不少年輕人不再嚮往一線都市。另一方面,近幾年新一線都市、二線都市不斷通過降低落戶要求、優化就業環境,加上集聚了更多的產業,吸引更多大學畢業生。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年來,包括武漢、成都、鄭州、重慶、長沙、西安等新一線都市,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一線都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居住條件好,生活壓力沒那麼大。

在長沙一家房企工作的肖女士說,由於長沙房價水准較低、而且限購措施很嚴厲,囙此很多人都傾向於買大戶型,整體的居住空間較為寬敞。“我身邊的朋友供房壓力都不大,所以在吃喝玩樂方面的消費就比較多。”

麥可思研究發現,2020届“小鎮青年”畢業半年後不在一線都市就業的群體中,超七成(73%)的人選擇到家鄉所在省份就業,結合都市類型來看,大部分是家鄉的省會城市。

不僅是到一線都市就業的小鎮青年比例在下降,已經在一線都市工作了幾年的小鎮青年,也有不少選擇了離開一線都市。麥可思分析發現,2017届畢業半年後在一線都市逐夢的“小鎮青年”中,其中71%的人畢業三年後依舊留在一線都市,也就是說約三成人畢業三年後選擇了離開;離開的畢業生中,60%的人選擇回到家鄉所在省份就業。

除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和較低的房價之外,家鄉省份的省會城市良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以及鄉情等因素,也是小鎮青年選擇家鄉省會的重要因素。華南都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對小鎮青年來說,回到家鄉所在省份的省會城市,適應起來更加容易,生活習慣、飲食等更為接近。

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工作,後來回到武漢的張先生說,武漢房價比深圳低很多,而且教育、醫療水准比深圳好不少。“現在坐高鐵回荊州老家很方便,生活習慣、氣候都跟老家一樣,親戚朋友也多。相比到沿海地區,未來老人到武漢幫忙帶孩子,適應起來也更加容易。”

女青年紮根比例更高

報告進一步對不同性別“小鎮青年”到一線都市發展和紮根情况後發現,近五年“小鎮男青年”畢業半年後在一線都市就業的比例均高於“小鎮女青年”,其中2020届“小鎮男青年”的比例為17%,高出“小鎮女青年”(14%)3個百分點。對於不同性別“小鎮青年”在一線都市的紮根情况,麥可思發現2017届“小鎮女青年”畢業三年後依舊留在一線都市的比例接近八成(78%),“小鎮男青年”該比例不到七成(66%)。

胡剛分析,從畢業後的就業方向來看,女生選擇進機關、事業單位等體制內的工作更多,或者相對穩定的工作,流動性更小。而男生選擇創業等體制外的工作更多,流動性比較大。另一方面,留在一線都市工作的畢業生中,女生要考慮的是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並不一定要有房子。而男生要更多考慮能否買得起房才能結婚,這種傳統的觀念影響比較大。

也就是說,雖然大城市的生活壓力大,但受傳統婚戀觀念影響,這種壓力對男性和女性來說還是存在較大差异。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在一線都市的壓力之下,部分小鎮男青年到了一定的年齡,尤其是到了適婚年齡,就會選擇離開到二線都市,或者到三四線都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