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李世民算無遺策、攻無不克,是一比特戰神式皇帝,其軍事能力在歷代帝王中至少可排進前五。但鮮為人知的是,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有過一場罕見的慘敗,導致陣亡阿兵哥過半,最終狂奔400裏逃回長安。
隨著楊廣統治的崩潰,反隋起義此起彼伏,不少野心家看到了機會,李淵、王世充、竇建德等先後起兵。其中,李淵在山西晉陽起兵,然後迅速攻克長安城,佔領關中、四川,走的是秦國與劉邦一統天下的道路。但在隋朝龐大的疆域中,西北部還有甘肅等地,而李世民這位高富帥在平定這些“貧瘠”之地時,卻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慘敗。
晉陽起兵後,李淵兵鋒席捲關中、四川,奠定了逐鹿天下的根基,但在陝西、四川之西北,還有寧夏、甘肅等地,如果不能平定甘寧,新生的唐朝將時刻如芒在背。然而,在李淵晉陽起兵時,在甘肅也誕生了一個新生政權。
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人薛汪,大概是一比特商人,因為生意需要,就遷居到了甘肅蘭州金城(今蘭州市)。薛汪兒子叫薛舉,《新唐書》稱他是“容貌魁岸,武敢善射。殖產巨萬,好結納邊豪,為長雄。”也就是說,薛舉家產豐厚、勇武過人、為人豪爽,人脈很廣,很快就稱雄於北方,其實薛舉這樣的人,無論什麼時代都能稱雄一方。
隋朝時期,薛舉擔任金城府校尉十多年,但到617年時,天下反隋起義此起彼伏,與李淵等人一樣,薛舉也看到了機會。617年,當時年荒民饑,隴西盜賊蜂起,為了討伐賊寇,金城縣令郝瑗招募了數千阿兵哥,任命薛舉為將。但薛舉用心險惡,與兒子薛仁杲(gǎo)在酒席上挾持了縣令郝瑗,隨即起兵謀反,自稱西秦霸王,建年號為秦興,封薛仁杲為齊公,小兒子薛仁越為晋公。
薛舉起兵後,發揮人脈優勢,尋找招攬賊寇群盜,迅速聚集了十多比特兵馬,並戰無不克,所至之處城池皆被攻下,《新唐書》記載“不闋旬,盡有隴西地,眾十三萬。”佔據隴西之後,薛舉在蘭州稱帝,封薛仁杲為太子,隨即派出大軍四處征討搶佔地盤。
西秦想要逐鹿天下,就必須掃清東進的攔路虎——大唐。617年12月,薛舉準備攻打陝西扶風郡,當時扶風郡屬於汧源賊寇唐弼,他擁立李弘芝為天子,部眾十萬人,薛舉派人招降唐弼,而唐弼也决定投降,為此還殺了李弘芝,但薛仁杲不講武德,突然襲擊了毫無防備的唐弼,接收了唐弼大軍,整軍二十萬,虎視眈眈長安。
面對西秦步步緊逼,李淵派李世民率軍抵禦薛仁杲,但薛仁杲似乎不堪一擊,《新唐書》中記載李世民“秦王擊破之,斬首數千級,逐北至隴還”,一直打到隴坻才撤兵。這一場慘敗後,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薛舉的統治,於是薛舉以問“古時有投降的天子嗎”來試探人心,說有的褚亮被踢出政治中心,說無的郝瑗得到重用。郝瑗提議與突厥合兵並力,一起攻打長安李淵,但後來宇文歆出使突厥,勸說突厥罷兵,於是薛舉聯合突厥攻打長安的計畫破產。
但大唐想要逐鹿天下,也必須解除後患之憂,於是唐軍也開始反擊薛舉。618年6月,唐朝豐州總管張長遜攻打西秦宗羅睺,薛舉率軍全部兵馬救援,並派兵劫掠大唐城鎮,一時間唐朝邊關告急,李淵又一次派李世民組織反擊。
到任之後,李世民認為薛舉出兵太多,軍糧必然難以持久,急於速戰速決,於是决定堅守高墌(陝西省長武縣)不戰,準備拖垮薛舉大軍。面對薛舉一再挑戰,李世民高掛免戰牌,就是屯兵不出。但根據《新唐書》記載,這時出現了兩個意外因素:一方面是李世民生病了,無法正常指揮軍隊,一方面行軍長史劉文靜與殷開山,倚仗唐軍人多就主動出戰了,破壞了李世民的計策。
結果,薛舉誘使唐軍出戰時進行突然襲擊,唐軍大敗,死者達十分之六,八大總管中的藺興粲、慕容羅睺戰死,李安遠、劉弘基被俘,劉文靜和其餘幾比特將領在幾百親兵奮力拼殺下終於浴血突圍出去,卻找不到回城的路,只能望南而遁。據說,李世民率領殘兵敗將一路狂奔兩個晝夜,大約跑了200公里,最終從高墌城逃回了長安。
擊敗李世民後,郝瑗建議說:“現在唐兵剛被擊破,將士多被擒獲,人心動搖,可乘勝直取長安。”薛舉贊同這一戰畧,隨即準備攻打長安,但在出兵時突然生病,徵召巫師看病,巫師說是唐兵作祟,薛舉聽聞此事後,不久就去世了,於是攻打長安計畫不了了之。之後,其子薛仁杲上臺,諡薛舉為武皇帝,還沒等到安葬,李世民的大軍就來了,薛仁杲很快就被唐軍消滅了。
高墌之戰,薛舉幾乎全殲了唐軍,可謂是李世民軍旅生涯最嚴重的一次慘敗,留下的最大的污點,也是唐初第一場大敗。那麼,高墌之敗李世民到底該負有什麼責任?以劉文靜的經歷來看,高墌之戰後被削職除名,但後來又跟隨李世民攻打西秦,滅亡西秦之後,劉文靜立即恢復一切官職待遇,還昇為民部尚書,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李淵冤殺了劉文靜,李世民上臺後隨即為其平反,追複其官爵。殷開山的遭遇,與劉文靜大致相同,高墌之敗的兩個罪魁禍首,讓唐軍損失了數萬精兵,最後卻只是罰酒三杯了事。囙此,以劉文靜、殷開山的經歷來看,未嘗沒有為李世民背鍋的可能。
當然,勝負乃兵家常事,高墌之敗並不影響李世民的歷史地位,或許正是由於這一次慘敗,讓李世民變得愈發謹慎,愈發注重部下的執行力,因而在未來的戰爭中才會百戰百勝,並開創一個輝煌盛世。
參考資料:《新唐書》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