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夷陵戰敗,退至永安一病不起,此時蜀漢一片譁然,其中便有不少動搖派心思活絡了起來,眼看著劉備即將去世欲趁機幹一番大事業。
距離劉備佔領益州尚不足十年,劉備先是稱王,然後稱帝,並且發動夷陵之戰還是慘敗,本就對劉備政權頗有微詞之人再也按捺不住。
在劉備病逝前夕,召諸葛亮前來托孤時,有人認為這乃是天賜良機,劉備即將去世,諸葛亮又離開成都,這二人都不在誰還能拿我怎麼樣?
於是諸葛亮前脚剛走,此人便發動兵變,本以為會摧枯拉朽般搗毀蜀漢政權,結果卻被迅速鎮壓,並且被部下背叛生擒押回成都處死。
是誰在趁機作亂,他又為何被自己的部下生擒呢?
劉備在永安一病不起,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回了成都,並且在益州境內傳播,漢嘉太守黃元認為,劉備若死,蜀漢大權必然會落入諸葛亮手中,那自己能否善終還真不好說。
《三國志-楊洪列傳》:“漢嘉太守黃元素為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病,懼有後患,舉郡反,燒臨邛城。
根據三國志中所記載,似乎是諸葛亮不太喜歡漢嘉太守黃元,黃元叛亂是因為害怕諸葛亮公報私仇才發兵作亂。
然而三國志中卻並沒有說明這二人到底是因為什麼,一個身為蜀漢丞相,一個是一郡太守,他們因為什麼原因反目已經無從得知。
據考證蜀漢有郡二十出頭,太守乃是一郡中軍政一把手,手中是有兵權的,有權力處理整個郡中一切事物,這麼重要的位置,劉備肯定會給一個自己信任並且有能力之人。
以諸葛亮勤於政事的性格來看,應該沒有什麼閑功夫與漢嘉太守黃元在私生活上產生什麼糾紛。並且日後諸葛亮依法治國,以身作則,就更不會為了私事公報私仇。
有人認為諸葛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但諸葛亮這種以身作則、嚴於律己的精神,並不是我們後人吹噓出來的。
諸葛亮去世後,起初劉禪是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的,但還是有很多蜀漢人民私自為諸葛亮立廟祭祀,一國丞相為何會受人民如此愛戴,俗話說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若諸葛亮是個公報私仇的權臣,斷然不會有此待遇。
那麼最有可能的原因便是,這二人政見不合,或者是劉備任命黃元為漢嘉太守,諸葛亮曾當眾勸阻過,但畢竟不是諸葛亮的一言堂,劉備在時還是劉備說的算。
囙此黃元覺得若諸葛亮掌管大權,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於是黃元率領整個郡反叛,並且燒毀了臨邛城。
當時成都眾人認為,黃元如果不能圍困成都,便會從越隽佔據南中,然而蜀漢大臣楊洪卻是個明白人。
楊洪,字季休,四川人,劉璋掌管益州時,楊洪便是益州官員,後來劉備佔領益州,李嚴舉薦楊洪為蜀中從事。
劉備在爭奪漢中之戰時,曾要益州發兵增援,當時諸葛亮就此事詢問楊洪怎麼看,楊洪認為漢中乃是益州門戶,沒有漢中就沒有蜀國,現在哪怕是男子上陣,女子運輸也要全力爭奪漢中。諸葛亮知曉其才後,在蜀郡太守法正去漢中之時,舉薦楊洪暫時兼任蜀郡太守,楊洪兼任期間並無什麼差錯發生。
黃元叛亂後,楊洪就對劉禪說道,黃元只是擔心劉備病亡後諸葛亮掌權對他不利,囙此肯定會順江東下,若是劉備能够平安他便親自請罪,如果不然為了保命便會直接投靠東吳孫權。
並且黃元一向性情兇橫殘暴,對下屬不施恩德信義,肯定會有很多部下不會對他盡忠的,事實果然不出楊洪所料,黃元真的是順江而下,結果江口早已有人堵在這裡,雙方剛一交手,黃元便不敵敗退。
《三國志劉備傳》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遣將軍陳曶討元,元軍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縛,生致成都,斬之。
根據三國志所記載,黃元敗退後,本想順江而下,結果黃元的部下卻在此時背叛黃元,並且成功生擒黃元,將他押回至成都處死。
按理說黃元若是一心想要求生,大可不必如此大動干戈,直接暗地裡降吳便可,如此做法只能說明黃元心中還是不舍如今在蜀漢的一切,更或者說他還有更大的野心。
黃元謀反究竟是因為野心促使他謀反,還是因為懼怕諸葛亮得勢,單從陳壽的隻言片語中,我們無法知曉其真相,但根據黃元在諸葛亮走後的種種做法來看,確實有些欠缺考慮、盲目自信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