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種草背後:中國草原保護和草業發展有一個大戰略

西藏 96℃ 0
摘要: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拉孜縣錫欽鄉崗西村,約半米高的綠麥草在風中搖曳。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治理草原退化的政策措施,有效减少了草原的退化趨勢。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强草原保護修複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在保護好草原生態的基礎上,科學利用草原資源,促進草原地區綠色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積極引導全社會參與草原保護修復。

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拉孜縣錫欽鄉崗西村,約半米高的綠麥草在風中搖曳。遠處,白雲縈繞在山間,成群的牛羊在山坡上悠閒地吃草。這裡原本是一片荒灘地,遍地是礫石、粗沙。如今,這裡變成了一望無垠的大草原。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治理草原退化的政策措施,有效减少了草原的退化趨勢。企業、公益組織等多種社會力量參與,不僅保護和修復了草地,也新增了當地農牧民收入。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强草原保護修複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在保護好草原生態的基礎上,科學利用草原資源,促進草原地區綠色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積極引導全社會參與草原保護修復。到2025年,草原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草畜衝突明顯緩解,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根本遏制;到2035年,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顯著提升,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作用彰顯。到本世紀中葉,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復,草原生態系統實現良性迴圈。

“種草喜馬拉雅”種了5500畝

在崗西村種植的綠麥草由中國科學院研發,這一高原耐寒植物不僅根系發達、生長快,還耐旱耐貧瘠,抗寒性强,可以長到2-3米高,每畝產草量在2000斤左右。

綠麥草可以為當地農民提供牧草資源,留在土地內的草根則會在翻犁之後成為肥料,改良土壤。更為關鍵的是,綠麥草春天播種,十月收割,生長期間可防沙固沙,達到“種草養地、涵養水土”的功效。

在種植現場,西藏高原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種草項目指導人李勇生告訴記者,綠麥草整體長勢正常,預計10月上旬收穫時麥株可高達1.2米。

54歲的崗西村村民紮西家裡養了9頭牛、30只羊,有60畝草場。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想都沒想過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也能種出跟小樹一樣高的草。有了這麼多草,牛羊能吃飽了。”

8月27日,西藏拉孜縣錫欽鄉崗西村,身著盛裝的藏族靚女在綠麥草地上。攝影/章軻

錫欽鄉鄉長德青玉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全鄉有156戶近600個牧民都參與了種草項目。去年牧民人均收入有13000多元,今年僅種植綠麥草的勞務收入人均就有1000元以上。如果收成好,人均還會有500-800元的綠麥草收入。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上海與日喀則是對口幫扶都市,而在這裡種草的正是上海伽藍集團。2016年,該集團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合成立了自然堂喜馬拉雅環保公益基金(下稱“公益基金”),開始在西藏種草。

該公益基金專案負責人陳涓玲介紹,5年來,這一項目在日喀則亞東縣堆納鄉、林芝魯朗小鎮、日喀則南木林縣艾瑪鄉等地共種植了近5500畝綠麥草和龍膽草。

這些種草項目,由政府提供荒灘地,種植費用由企業承擔,種植的牧草無償移交給當地鄉政府和村委會管理和使用。

今年,這個被稱為守望“種草喜馬拉雅”的公益行動已進入第5季,在拉孜縣的綠麥草種植面積達到1100畝。

西藏80%人口將受益生態治理

西藏是我國五大傳統牧區之一。最新草原普查資料顯示,全區草原總面積13.23億畝,可利用草原面積11.57億畝,年均產鮮草7790.69萬噸,全年載畜量3213.72萬個綿羊組織。

在27日舉行的公益植草見證儀式上,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房志介紹,近10年來,該基金會在西藏先後投入2300多萬元種植了近20000畝草地,其中“種草喜馬拉雅”就是一個典型的項目。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依託國家農牧投資資金和公益基金,南木林縣艾瑪鄉成立了人工飼草種植農民合作社,將周邊8個行政村共計1319戶7104名羣衆納入到合作社,年人均收入在13000多元。現時人工種植牧草面積4.02萬畝,每年可為當地農牧民節省近500萬元購買牧草費用。

8月27日,西藏拉孜縣錫欽鄉崗西村,公益植草見證儀式。攝影/章軻

艾瑪鄉人工種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社長久列稱,當地過去飼草種植面積有限,農牧民的牛羊到了冬天就鬧“糧荒”,不得不去外地購買牧草。每家每戶要買4~5耕耘機的牧草,要花1萬多元。現在,牧草不僅滿足自身需求,還能賣到那曲等地。

今年8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聚焦青藏高原等重點生態區位,實施10個區域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示範項目。在雅江中上游,主要實施地點為日喀則市、山南市,實施西藏“兩江四河”造林綠化和綜合整治工程。

“兩江四河”為雅魯藏布江、怒江及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流域覆蓋西藏7地(市)、44個縣,集中了西藏80%以上的人口。

“十四五”推動草原地區綠色發展

西藏種草僅僅是我國草原保護修復和草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我國有天然草原3.928億公頃,約占全球草原面積的12%,面積世界第一。草原資源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40.9%,是耕地與森林面積之和的1.15倍。西藏、內蒙古、新疆草原面積位列前三。

2011年以來,我國在內蒙古、西藏、新疆等13個主要草原牧區省份組織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對牧民開展草原禁牧、實施草畜平衡措施給予一定的獎勵補貼。這是現有草原領域投資最大、覆蓋面最廣、農牧民受益最直接的政策項目。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瞭解到,今年中央投入草原生態修復的基建和工程資金均有所增加,投資規模達到60億元。

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長唐芳林介紹,草原能够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是封锁土地荒漠化的前沿陣地。草地涵養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明顯高於灌叢和森林,是農田的40~100倍。我國主要大江大河的源頭都在草原,黃河水量的80%、長江水量的30%來源於草原。

唐芳林說,草原還是碳儲存的重要地區,平均25平方米的草地可對一個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進行碳中和。綜合各方面研究成果,我國草原總碳儲量大約300億~400億噸,是僅次於森林的第二大陸地生態系統碳匯。

8月27日,西藏拉孜縣錫欽鄉風光。攝影/章軻

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草原保護修復推進工作會議上,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表示,現時,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中,草原生態系統的重要性還沒有得到廣泛認識。在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中,缺乏草原面積數量控制指標和考核指標。

上述《意見》提出,以完善草原保護修復制度、推進草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加强草原保護管理,推進草原生態修復,促進草原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態狀況,推動草原地區綠色發展。

唐芳林介紹,“十四五”期間,國家林草部門將加快《草原法》修改行程,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儘快摸清草原家底,製定草原保護利用規劃。完善草原標準、創新草原指標體系。實施嚴重退化草原生態修復、草原自然公園建設、退牧還草等草原保護修復八項工程,加快建設草種業,大力發展草牧業,推進飼草種植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