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西討,大明王朝統一全國

云南 87℃ 0
摘要: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開始統一全國。當時明政府仍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大量元朝殘餘勢力仍活躍在北方,而南方則有廣東的何真、四川的夏政權和雲南的蒙古貴族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等割據勢力。朱元璋為統一全國,派出重兵,同時進行北伐南征。元順帝雖已離開大都,但仍有大量的軍隊。明軍佔領了廣東全境。明王朝統一大業的最後一部分是東北地區。

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開始統一全國。當時明政府仍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大量元朝殘餘勢力仍活躍在北方,而南方則有廣東的何真、四川的夏政權和雲南的蒙古貴族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等割據勢力。朱元璋為統一全國,派出重兵,同時進行北伐南征。

在北方,北伐軍仍按原定計畫進取河南,元河南王擴廓帖木兒因為遭李思齊所部進攻,由澤州撤退到了晉寧。三月,徐達軍抵汴梁,元守將左君弼降,此時是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四月,常遇春攻下洛陽,並乘勝進取潼關,李思齊退守鳳翔。朱元璋親臨汴梁,指揮進兵元都。

閏七月,徐達接連攻下衛輝、彰德、廣平。攻克臨清後,徐達命諸將“各率馬步舟師大會於臨清”,而後沿運河長驅直上,破德州、長蘆、直沽(天津),進據通州。元順帝得知,魂飛魄散,於七月二十八日逃往上都。元順帝雖已離開大都,但仍有大量的軍隊。

徐達取元大都時,馮宗异已攻下了潼關,朱元璋命馮宗异不要乘勝西進,只宜把守潼關,遏其援兵。攻下元大都後,徐達、常遇春向西進軍,攻陷秦晋。

洪武二年(1369年),明軍打到大同。二月,進兵陝西,張思道聞風而逃,元軍進入奉元路,從此改名為西安府。

常遇春、馮宗异等進克鳳翔,李思齊率部逃往臨洮。此時張思道在慶陽,諸將認為張的實力不如李,主張先攻慶陽。徐達認為不然,臨洮西通番戎,北界河湟,今以大軍壓境,李思齊假如不向西逃走,則必死無疑。於是馮宗异攻臨洮,顧時克蘭州,臨洮降。臨洮既克,旁郡自下。朱元璋傳令速取慶陽、寧夏。五月,徐達攻下平凉、延安,慶陽降而複叛,徐達派兵四面圍住慶陽,慶陽城險兵悍,久圍不下,至八月,城中無糧,開門投降。秦晋地區基本平定。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明置陝西、山西行省。

明軍攻佔元都後,南方兩廣地區仍屬於元朝管轄。廣州軍閥何真,在紅巾軍剛興起的時候,組織“義兵”鎮壓起義有功,元朝提升他為廣東道宣慰司都元帥。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升任廣東行省參知政事,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攻佔福建延平後,朱元璋即令廖永忠和朱亮祖等率水軍自海道攻廣東。

三月,明軍於潮州登入,何真“籍所部郡縣戶口、甲兵、錢谷”,奉錶請降。四月,廖軍至東莞受降。明軍佔領了廣東全境。

元順帝逃亡後,命擴廓帖木兒兵出雁門關,由警衛州經居庸關攻北平,徐達偵察後得知,料北平之兵完全可以防守,遂趁擴廓率師遠出、太原空虛之機,直搗其巢。

擴廓已至警衛州,聞徐達不救北平,直搗太原,匆忙間又領軍隊打回太原,前鋒萬騎與明軍相遇,傅友德、薛顯率敢死士卒數十騎沖向敵陣,敵軍稍退。此時明軍兵力遠遜於擴廓,只能智取,遂趁夜劫營,擴廓無備,跣足躍馬,僅有十八騎相從,逃出陣外,亡命甘肅,其兵四萬人歸降。

之後,北伐軍又打回上都,元順帝再次被迫向北逃亡,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在應昌(內蒙古達裏諾爾西南)死去。洪武八年(1375年),擴廓帖木兒病死。洪武二十年(1387年),遼東納哈出歸降。

當時廣西地區仍在元行省平章也兒吉忍統治之下。朱元璋在平定福建後,即命湖廣行省平章楊、左丞周德興等率師自湖廣進兵廣西。洪武元年正月,楊部進抵永州,久攻不下,直到四月,才攻克了永州,進圍靜江。朱亮祖平廣東後,也帶領軍隊進入廣東,經梧州、郁林到達靜江,與楊部隊匯合聯手攻城。經兩月激戰,破靜江城,也兒吉忍被俘,南寧、梧州望風而降,平定廣西。

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達、李文忠、馮勝分三路出擊,進入沙漠,明軍數萬人陣亡,損失較大,洪武六年以後,明朝北邊以戰畧防禦為主,騰出兵力平定四川、雲南。四川明玉珍自從建立夏國後,出於保境安民的需要,不過問境外事。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玉珍死,年僅十歲的兒子明昇繼位,夏國官員相互攻訐傾軋,政治混亂不堪。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以湯和為征西將軍,率廖永忠、楊等從湖廣出發,由瞿塘逆長江而上,直取重慶,傅友德部從秦隴陸路進攻成都。傅友德部進展順利,四月,連克階州(甘肅武都)、文州(甘肅文縣)、江油及綿州。六月,佔領了漢州。

湯和部卻費了很大氣力,先是攻打瞿塘未果,被迫屯兵在大溪口,後來在朱元璋催逼下,廖永忠選精兵抬舟翻山,再順流而下,上下夾擊,才通過瞿塘,攻入夔州。湯和率部六月二十二日到達重慶,明昇見勢而降。七月,傅友德破成都,夏丞相戴壽降。四川平定。

梁王及大理段氏分別把持雲南。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進攻雲南,並親自製訂進軍雲南的戰略部署,從永寧出兵烏撤(雲南鎮雄縣),大軍隨之從辰、沅進入普定,分別據守關鍵地形,然後進兵曲靖,阻其關口。下曲靖後,分兵應援烏撤,大軍直搗雲南,使敵互相牽制,疲於奔命。雲南既克,再分兵大理,派人詔諭,可不戰而下。眾將得令後由東北向雲南進攻。郭英、胡海洋率五萬明軍從四川南下趨烏撤,這裡是雲貴川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主將傅友德、藍玉等進攻普定。在曲靖,梁王布下十萬精兵抵擋明軍。傅友德、郭英等日夜兼程,乘濃霧趨曲靖,進至白石江邊。曲靖守將達裏麻忙將精銳部署在江邊,準備決戰。明軍假裝退兵渡江,暗中派數十人從下游渡江,繞到敵軍陣後,鳴金鼓,樹戰旗,迷惑敵軍。果然達裏麻中計,撤兵禦背後之敵,明軍趁其陣亂渡江,矢石如雨下,生擒達裏麻,元軍橫屍十餘裏,曲靖平。兵敗的消息傳到梁王耳中,他弃昆明城逃走,不久自殺。明軍出師僅百餘日就拿下昆明。

藍玉、沐英等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進兵大理。

由於大理有蒼山為屏,西面又臨海,易守而難攻。段氏聞明大軍逼境,聚眾死守下關。下關十分險要,主攻的重任落在藍玉軍的肩上,他分兵成犄角之勢,一路從洱海東趨上關,一路直抵下關。夜半,藍玉派胡海洋繞到點蒼山後,在山上遍樹旗幟,天亮時,明軍軍心備受鼓舞,段氏見腹背受敵,惶恐不安。沐英一馬當先,首先渡河,山上軍士亦下山迎擊,大理軍潰散,雲南平定,段氏束手就擒。洪武十五年(1382年),於雲南設三司,並屯駐重兵,留西平侯沐英世代鎮守。

明王朝統一大業的最後一部分是東北地區。洪武四年,遼東元平章劉益降,明設遼東都司。但元將納哈出盤踞金山地區,擁眾二十萬,不時與明王朝發生武裝衝突,東北問題並未解决。傅友德、藍玉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率兵二十萬北伐納哈出,包圍了金山地區,納哈出投降,東北平定。

朱元璋經歷了15年風雨,削平群雄,推翻了元朝;又用了20年的時間,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節選《明朝十六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