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一比特盲人來到上海外辦,掏出一張請柬說:英國女王要見我

上海 85℃ 0
摘要:1986年秋的某一天,一比特白髮蒼蒼,雙目失明的老者在兒子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走進了上海外事辦公室的大門。聽了老者的回答,接待人員大吃一驚,雖然英國女王訪華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女王來上海舉辦招待會”在當時還處於保密狀態,除了外辦等相關組織之外,別說普通老百姓了,就是其他政府組織也根本不瞭解。

1986年秋的某一天,一比特白髮蒼蒼,雙目失明的老者在兒子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走進了上海外事辦公室的大門。

外辦雖然安排人員接待了他們,但從接待員的語氣和神態中不難看出他們對老者的鄙夷。接待人員上下打量著穿著略顯樸素的老者,然後問道:“這是用來處理接待外賓事物的組織,你們來這裡幹什麼?”

老者聽後,不緊不慢地說道:“我知道,我就是來詢問一下關於英國女王來上海舉辦招待會事宜的”。

聽了老者的回答,接待人員大吃一驚,雖然英國女王訪華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但“女王來上海舉辦招待會”在當時還處於保密狀態,除了外辦等相關組織之外,別說普通老百姓了,就是其他政府組織也根本不瞭解。

然而,就是這麼一件在當時極其保密的事情竟然被一個盲人所知,在場的外辦人員立即提高了警覺,他們疑惑的問老者:你怎麼知道。

老者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從口袋中掏出了一張請柬,然後才對接待人員說:“可能是因為女王和愛丁堡公爵向我發出了邀請吧,我就是想來核實一下真假”。

聽了老者的話,接待人員不敢怠慢,他立即將請柬進行核實,最終確定了老者拿出的請柬的確是當時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發出的,而且他們在女王邀請的名單上也找到了請柬上標注的“鐵明”這個名字,而眼前這位盲人老者,經過身份核實後,也可以確定他就是“鐵明”。

事情明朗後,外辦人員將請柬送還給鐵明,然後鄭重的對鐵明說:“這是真的,你可以參加10月15日英國女王和愛丁堡公爵在英國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上舉辦的招待會!”

聽了外辦人員的回復後,鐵明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地了,原來這是真的,雖然他不清楚英國女王為什麼會邀請他這麼一個雙眼失明的中國老人,但英國女王的邀請卻勾起了塵封在他心中四十多年的往事,他心中不禁犯嘀咕,莫不是與那段往事有關係?

伊莉莎白女王與丈夫菲利普親王遊覽長城

鐵明1904年出生在上海一個教育世家,從小受到家庭環境薰陶的鐵明很早便踏上了出國留學的道路。

1929年,回國不久的鐵明進入民國政府工作,後被派往上海農產物檢查所當課長,主要負責當時國內進口化肥的檢驗,也正是在這一任上,他切身體會到了西方洋商們對中國進口農產物的一手遮天,更體會到了政府的腐敗,官場的黑暗,於是憤而辭職,拿起教鞭去了一所中學任教去了。

此後的幾年間,雖然基於他的專業能力,也曾有洋商前來高薪聘請他當農業顧問,但他都不為所動,還是坦然的繼續當他的中學老師。

直到抗戰爆發後,看到貧弱的中國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無情屠戮,而上海也淪陷在即,於是他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再次出國留學,去努力學習西方科學技術,準備隨時報效祖國的同時,又可以號召海外留學生和同情、支持中國抗戰的外國民主人士、團體及慈善機構聯合起來,以各種管道支持中國的抗戰。

1938年,鐵明獲得了中國庚子賠款留學生的名額得以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在牛津大學,他結識了《東西方文明》的作者英國學者史寶廷。

中國軍隊在淞滬戰場上

史寶廷雖然是英國人,卻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非常感興趣,而且對此也研究了很長時間,而鐵明則對英國的憲法歷史頗有興趣,於是,兩人便相約互相學習,久而久之,兩人在很多觀點上找到了共同點,很快他們便互相引為知己。

雖然鐵明時常與史寶廷談論歷史和文學,但當時的中國正值抗戰最為艱難的時期,而且他也未曾忘記自己前來英國留學的目的,囙此在與史寶廷的交談中,他總會或多或少的提及中國抗戰及中國人民正在遭受的苦難。

雖然當時英國還未參與二戰,但熟知中國歷史的史寶廷還是對中國人民心生同情,他非常理解鐵明痛苦的心情,在安慰鐵明的同時,他又在想盡一切辦法希望能夠給予自己的朋友還有中國人民一些支持。

有一天,當鐵明獲知國內很多大學及大學生在日本炮火的逼迫下不得不遷往西南後方,而且途中損失了很多藏書,以致於很多師生不得不在毫無參攷書籍的情况下艱難進行教學和研究的情况後,他再次陷入了焦慮。

他必須要想辦法為國內的學生們做點什麼,這是他這次留學的目的,更是他作為一名中國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而史寶廷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後來,鐵明想到了在英國籌集中國留學生用過的舊書,然後將舊書運送回國的辦法。

鐵明先生晚年接受記者採訪

當鐵明把這個想法告訴史寶廷時,史寶廷卻認為這遠遠不夠,僅靠籌集中國留學生用過的舊書,實在是杯水車薪,必須再想另一個更好的法子去解决這個問題。

當時正值深秋季節,兩人在史寶廷的屋內火爐邊促膝長談,史寶廷在爐邊不停地踱著步,突然,他停下了脚步,然後興奮的對鐵明說:“你應該發起一次運動,一次籌集愛國捐款的運動!我想到了一個辦法,這樣,我先給你4千英鎊,就當是我對你們中國抗戰盡一點力吧,然後你繼續募捐,如果你募捐到5千,我就再出5千,你若能募捐到8千英鎊,我就再給你8千!我希望能通過這個管道鼓勵你勇敢地走上街頭,去為正在遭受磨難的中國人民大聲疾呼!”

火紅的爐火映射在史寶廷的身上並不斷地跳動著,透過這團火影,鐵明似乎感受到了史寶廷的激情,而他眼睛裏折射出的光芒更是讓鐵明心中為之一振!

這是英國式的挑戰,更是一個熱愛和平的英國人對中國抗戰的一種幫助!

此時無言,鐵明走到史寶廷面前,只是緊緊地握著他的手。

第二天,在求助民國駐英國大使館無果後,鐵明决定通過義賣義演的管道在英國籌集款項,並借此機會向英國群眾文宣中國的抗日,他希望能通過這種管道讓更多的英國人瞭解:中國的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人民更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能够取得最終勝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那段時間,鐵明一有時間就走上街頭,雖然當時很多英國人並不熱衷於他們義賣的產品,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卻被鐵明飽含激情的演講所感染。很快,鐵明和他組織的義賣義演團就在英國小有名氣了。而隨著名氣的擴大,英國人也對中國的抗戰產生了極大的同情心理,所以後來英國人對鐵明他們參加義演的很多場地費、電費及請的演員演出費用等都給予了一定的减免。

經過鐵明的一番努力,義賣義演團終於在第二年的春天籌集了4千英鎊的捐款,而史寶廷也一直參與其中並積極兌現自己之前的諾言。

當鐵明拿到錢後,他興奮不已,然後他分別找到牛津大學各學科最有權威的教授,懇請他們開具各學科必不可少和最有研究參攷價值的數目,然後拿著各科教授開具的書單到當地一家書店進行購買。

當鐵明來到書店後才發現,他們募集到的善款購買參考書的數量很有限,遠不能滿足國內師生的需求,在此情况下,鐵明再次發揮了之前義演的激情,他開始向書店老闆詳細講述中國抗戰的情况,希望能博得書店老闆的同情。

令鐵明沒有想到的是,書店老闆不僅被鐵明的演講所打動,更是召集了另外兩家書店老闆。最終三家書店老闆一致决定:聯合承接這筆意義非凡的‘生意’,並紛紛表示,所有的圖書,全部按照舊書的收購價賣給鐵明,同時書店還承包了從開單到裝箱的一切工作,且不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

就這樣鐵明籌集了3萬多册標準參攷新書。

當3萬多册圖書裝箱完畢後,鐵明又慕名找到了當時從事中英運輸生意的英國藍煙囪輪船公司經理。

當時想要把這3萬多册圖書送回中國,只能走海運,然而這筆運費數目也不小,很顯然鐵明根本拿不出來。

於是,他找到了藍煙囪輪船公司經理,先是向經理文宣了此前英國老百姓和書店老闆們的善舉,然後再次講述了中國人民抗戰之艱難,中國學生們面臨的教育之困境。

在鐵明動情的訴說下,藍煙囪輪船公司的經理也最終被他所感動。事實上,因為藍煙囪公司長期從事與中國的貿易,所以,他對中國當時的現狀已經有很深的瞭解了。於是通過鐵明的進一步瞭解後,這位與鐵明素昧平生的經理終於同情心爆棚,他當即允諾藍煙囪公司將全權負責3萬多册圖書的運輸工作,也是不收取任何費用,完全自願!

在得到藍煙囪輪船公司經理的承諾後,鐵明激動地留下了淚水,直到這時候,他才敢稍稍地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

努力了這麼久,他終於能够為中國的抗戰盡一份力了!同時,他又慶倖自己在異國他鄉的英國得到如此多的幫助!雖然中英兩國之間也曾有過戰爭,但此時此刻,很多英國人對中國的抗戰、對中國的老百姓的極大支持還是令鐵明心生感激!

按照輪船公司的航運計畫,這批圖書將被運往香港。在出發前,鐵明給當時的香港大學寫去一封信,信中懇請香港大學協助,負責接收這批書籍然後安排人員和車輛經由越南運往內地。

之後,鐵明收到香港大學的來信,香港大學自願承擔運送的任務和產生的一切費用!

於是,這場由鐵明發起的,由不同國籍、不同身份的人員參與的,旨在為抗戰中的中國師生們帶去一絲繼續教育之希望的,跨越萬裏的國際運送就這樣完成了。

此後,鐵明在英國完成學業的同時繼續為中國的抗戰奔走呼號。

然而,人世間總會發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當鐵明積極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後不久,一場運動將他捲入了提籃橋監獄。

後來,他被送到勞改場,雖然深陷“囹圄”,但鐵明卻從沒有忘記自己“報效祖國”的志向。

在農場的那幾年,他除了主動接受勞動之外,還積極要求參與農場的建設規劃。經過同意後,他踏遍農場的每一寸土地,切身瞭解農場的實際情況,並根據自己考察總結得出的結論深入研究並改進農場的土壤,甚至他還在農場搞起了科研,在擴大農場科研成果的同時又辦起了酒精廠。

在他的帶動下,他所處的農場成為當時眾多農場裏的標杆,而他自己也成為了農場的科技骨幹,雖然身份有异,卻又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

後來,鐵明得到平反,當他返回上海後,他又繼續走進課堂,走上講臺,他希望以自己的餘生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然而他的滿腔熱血很快就遭到了打擊,由於長時間工作勞累,導致他的眼睛出現問題,後來醫生經過檢查决定對他進行眼科手術,但手術卻失敗了。

就這樣,鐵明永遠失去了自己的雙眼,永遠失去了光明。

不過鐵明並沒有灰心,雖然自己看不見,但他可以借助打字機,自己編寫教材,然後在家口授教學。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鐵明沒想過自己將來的樣子,他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教授學生,而每天登門求教的學生更是絡繹不絕。

鐵明用自己的專業和愛國精神鼓舞著每一個前來求教的學生,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他的心中卻永遠有一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光芒!

牆上的鐘聲打破了鐵明的思緒,將鐵明從過往的記憶中再次拉回。

收好請柬,他讓兒子帶他離開了上海外辦的大門,當兒子問起他們是否要回家的時候,鐵明卻說:“不,帶我去一趟英國總領事館”。

雖然兒子不解,但他是瞭解父親的,父親做出的决定很難改變,而且他一定有要去的理由,於是他牽著父親的手向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走去。

來到領事館後,他再次掏出女王的請柬,領事館的人員核實後將他們請進屋內,鐵明這才開口道:“我一個瞎老頭,能受到女王的邀請不勝感激,但我眼睛看不見,怎麼能赴約呢?”

領事館的負責人聽後,也深以為然,他在詢問了老者兒子的身份後,便拿出筆,然後在請柬上恭恭敬敬的寫下了鐵明兒子的名字並說道:“鐵明先生,您的兒子就作為客人一起來吧,車子,由我們派”。

聽到總領事的話後,鐵明心中再次昇騰起一股暖意,刹那間,他仿佛又回到了48年前的英國,回到了與史寶廷徹夜長談的場景,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道自己的老友如今怎樣了。

情難自己之下,他回到家中依著記憶的時間線寫下了《中國的大學是怎樣得到那些參考書的》一文。

英國皇室專用遊輪——大不列顛尼亞號

文中,他詳細回憶了48年前的每一個場景,言語之間更是處處表達了自己對史寶廷的思念之情。

然而時隔近半個世紀,歷經滄桑的鐵明還能再找到當年的摯友嗎?他不知道,但他想試一試,於是他將文章投寄給了英國的《牛津》雜誌,希望這篇文章能在雜誌上發表,而史寶廷或者他的後代能够看到。

文章寄走之後,鐵明陷入了漫長的等待中。

1986年10月15日,女王和愛丁堡公爵舉行的招待會在黃浦江上的不列顛尼亞號上如期舉行。

當時鐵明作為唯一一比特登上遊艇的中國平民,與眾多領導、政要站在一起,接受女王的接見。

當女王走到鐵明面前時,英國總領事上前一步,向女王介紹說:“他就是從前在牛津大學讀中國庚款公費研究生的鐵明先生。”

聽到總領事的介紹後,女王親切的微笑著向鐵明問好,而鐵明也禁不住的吐出了那個此前縈繞在自己心頭很久的疑問:“能够幸會陛下,該不是為對我過去在英國做過的那些事的肯定吧?”

女王聽後,欣然笑道,她點點頭說:“是的,就是肯定你過去為中英民間友誼做出的努力!”

“民間友誼”,這四個字深深的感動了這個已經處於耄耋之年的老人,他雖然看不到女王,但女王的話卻清晰的印在自己的心中,永遠不會消失,那是對他的認可,更是他半個世紀以來風雨路途的一個見證。

鐵明先生應邀參加女王招待會前留影

數年以後,當女王的請柬也成為鐵明生命中一段難以磨滅的回憶時,一封來自英國的信再次讓他的心升起一股暖意,那是他曾經的英國摯友——史寶廷的兒子寄來的。

小史寶廷在信中說道:“……我懷着極大的興趣讀了您發表在《牛津》上的那篇文章——《中國的大學是怎樣得到那些參考書的》。我想,倘若父親知道你們當時的計畫一直到現在還被懷念著,並被認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定會非常高興的。不幸父親已在1953年去世。他為這項事業提供的捐贈款項,是從他和我母親建立的義舉基金中撥付的……”

聽著信中的內容,鐵明渾濁的雙眼終於留下了淚水,原來摯友早已離開人世,想起過去的一點一滴,心中不禁一陣酸楚。

再後來,他又收到了小史寶廷寄來的一個包裹,裡面是一件羊毛衫,小史寶廷信中說道:“但願這件衣服能為您驅趕嚴寒”。

雖然摯友早已離去,但他的孩子卻承繼了他們之間的友誼,給鐵明帶來了溫暖,也帶走了他餘生裏的最後一絲遺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