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小細節描繪大文明

内蒙古 50℃ 0
摘要:作為城市公共交通,我市公交車主動參與創城,全力打造傳播都市文明的“流動風景線”。乘客終會下車,文明不會停止。當下的赤峰市醫院內,一道道穿梭往來的“紅馬甲”正踐行著服務他人、溫暖自己的文明實踐。

這是我市新“食”尚

秋高氣爽,都市的烟火氣息愈來愈濃郁,晚風襲來,和家人小聚成了這個季節最愜意的享受。

8月25日晚6點,恰是飯點。記者在紅山區萬達廣場某餐廳門口看到,前來就餐的市民都規範佩戴口罩並配合工作人員出示健康碼及進行體溫測量。

記者跟隨人流走進餐廳,迎面而來的並不是煙薰火燎的氣味,反而有一種空氣清新的感覺。服務生熱情迎接,走進餐區,環境乾淨整潔。“文明就餐、光碟行動”的提示標語每桌都能見到,客人都是低聲交談。前來就餐的顧客牛楷迪說:“現在出來吃飯,高談闊論、猜拳行令的嘈雜場面很少見了,很文明、很溫馨。”

在採訪過程中,牛楷迪一家的飯菜已經上齊,公筷取餐成了一家人之間的默契。顧客牛昊說:“餐桌上和家人談論彼此的工作和學習情况,共同交流著一周來的開心與疑惑成了每週聚餐的主題,現在聚餐不僅僅是一家人偷懶的‘成果’,更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平臺。”

席間鄰包厢的一群少男少女歡聚後離去,也將未吃完的菜品都在服務生的幫助下打包帶走,發揚光碟行動不再是老一輩的“專利”,年輕人也紛紛效仿,打包、光碟並不丟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才更重要。

文明就餐不僅是一家的新“食”尚,更是每一個赤峰人的新“食”尚。

文明乘車扮靚“流動風景線”

剛過處暑,暑氣消散,天氣轉凉,五穀成熟。隨著創建全國文明都市行程的推進,文明創建的成果也在逐漸顯現。

作為城市公共交通,我市公交車主動參與創城,全力打造傳播都市文明的“流動風景線”。8月26日8時20分,此時正值上班高峰期,車輛行人往來穿梭,記者乘坐35路公交車,從乘客視角,親身感受文明之風。

“公車站臺裏和公車上,隨處可見創城公益廣告。尤其車前的LED顯示幕上‘禮讓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宣傳語很受關注。”在公車站等車的市民王鶴告訴記者,現在文明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為了都市榮譽,大家要做文明市民。

說話間,35路公交車緩緩駛入公車站,記者跟隨乘客排隊上車。司機工裝整齊、佩戴口罩規範。座椅和地面潔淨,消防器材、垃圾桶整齊擺放,乘客均佩戴口罩並按廣播提示坐穩扶好。在馨風雅居東門站,一比特步履蹣跚的老奶奶緩慢上車,詢問司機百柳量販店的下車網站。“您在眾聯廣場站下車,需要在南邊路口再往東走一段。”待老人坐穩後,司機才啟動公交車。到眾聯廣場站時,司機還不忘提醒老人:“老人家,百柳量販店就在這兒下車。”老人起身道謝下車。

乘客終會下車,文明不會停止。市民排隊上下車、尊重駕駛員勞動、主動為老弱病殘孕讓座、愛惜公共物品等文明乘車行為,為這座城市的文明之窗增添了光彩。

打磨服務細節照見文明之美

“您好!請您佩戴好口罩,並出示一下健康碼。”“好,請通行。”“請問您有感冒發燒等症狀嗎?給您量測一下體溫……”27日早上八點半,記者在赤峰市醫院門診部入口看到,雖然前來就醫的羣衆絡繹不絕,但在身穿“紅馬甲”的醫護人員及志願者引導下,人群秩序井然,整套疫情防控措施嚴謹標準,主動靠前、有問必答的文明氛圍在醫患一問一答間悄然流動。

進入門診樓一樓大廳,大廳中間設有志願服務台,工作人員正在耐心為患者解答,回答簡單乾脆、清楚明了。左右兩側靠牆分別設有自助列印設備,引導員和志願者互相配合,一邊幫助患者通過自助設備簡化就醫流程,一邊維護“一米線”排隊秩序。大廳和通道高處懸掛的標識,地面的引導牌,樓梯、電梯處的引導員,藥房、繳費、急診、功能檢查室等人流密集處的志願者,各科室門前的分診臺形成了完整閉環,有效且溫暖的志願服務平復了患者及家屬緊張不安的情緒,大家也紛紛用“好的”“謝謝您”為醫院耐心細緻的服務點贊。

醫院作為一座城市的重要服務視窗,醫療科技的提高、醫療環境的改善、服務質量的提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患者就醫體驗和都市文明程度。在創建全國文明都市過程中,市醫院高度重視,專門設立志願服務崗,發動全院黨員、各科室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189人參與門診、急診、住院部等部門發起的志願活動,累計開展服務1394次,服務時長達4725小時。

當下的赤峰市醫院內,一道道穿梭往來的“紅馬甲”正踐行著服務他人、溫暖自己的文明實踐。

舉手投足間彰顯文明之風

清晨,伴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開始一天的工作。8月26日上午,記者走進松山區重點打造的創城示範社區——玉龍街道辦事處玉龍社區陽光花園社區。社區綠樹環繞,房前屋後的花草芳香沁人心脾,整個社區迸發出勃勃生機。

在社區裏留心觀察,記者發現居民都將垃圾自覺進行分類後扔進垃圾桶裏。“通過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我改掉了垃圾隨意投放的習慣。現在家裡有三個小垃圾桶,桶內放著不同顏色垃圾袋。黑色袋子用來裝瓜果皮、菜葉、剩飯菜等廚餘垃圾,白色袋子用來裝廢紙、瓶子、易拉鑵等可回收垃圾,紅色袋子用來裝廢電池等有害垃圾。晚上睡覺前整理好放在家門口,第二天早上上班時順便拿到樓下按指定垃圾桶投放。剛開始時,有點不太習慣,在家人再三提醒下,時間長了就習慣了。”社區居民徐先生說。

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有效實施,該街道辦事處經常組織工作人員、網格員和垃圾分類志願者等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以增强居民對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保護環境,舉手之勞。現在我每天都會將垃圾分好類,按規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裏。只有人人都自覺維護社區環境衛生,社區才會變得越來越美麗。”居民李阿姨笑呵呵地說。

文明從綠色出行開始

“開車沒有騎車快。”成為當下都市的流行語。隨著“低碳環保”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共亯單車、助力車以其輕便、節能環保、操作簡便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

8月26日18點,記者在新區中天禦園財富廣場助力車網站看到,車輛在停車樁上整齊擺放,市民嫻熟地通過專用APP掃碼借車。市民王西西告訴記者:“我就在附近上班,出行選擇用助力車,方便快捷、低碳環保,又不怕堵車誤事,自己還少操心。這是我們年輕人喜歡的出行管道。”

剛還完車的薩仁笑著說:“第一次使用助力車時啥也不會,急得滿頭大汗,一個小姑娘幫我下載了APP,手把手教會了我借車換車。騎上以後就喜歡得不得了,輕便省力,現在我出行就靠它了。”

有一次,薩仁把常用藥落在了車筐裏,回到家才想起來,於是急匆匆地出門尋找。到停車點時,一個小夥子正在助力車旁守著,等著失主的到來。“現在人們貭素越來越高了,也都很熱心,點贊。”薩仁說。

細微之處,感受到一個都市的溫度,彰顯出一個都市的文明。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