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比特武狀元,曾憑藉兩招打敗霍元甲,名字聽著很耳熟

重庆 146℃ 0
摘要:杜甫以古人自喻,表達自己生不逢時,壯志未酬之感。張三甲,1876年生於開州戶部一武術世家。張三甲極富武士精神,跟隨長輩習武,勤勞踏實肯吃苦,不來半點虛招,烈日當空蹲木樁苦練基本功,大雪紛飛揮銀槍精實技法。張三甲長至十五、六歲已成彪形大漢,氣力過人。於是三甲一舉奪魁,成為開州府第一名武狀元,同時也是科舉制下最後一名武狀元。比賽開始,霍元甲快速出脚,但是被張三甲巧妙避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以古人自喻,表達自己生不逢時,壯志未酬之感。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若萬事俱備,東風不來,又有何用呢?

張三甲,1876年生於開州戶部一武術世家。家境貧寒的他自幼習武,立志考取武狀元光耀門楣。張三甲極富武士精神,跟隨長輩習武,勤勞踏實肯吃苦,不來半點虛招,烈日當空蹲木樁苦練基本功,大雪紛飛揮銀槍精實技法。他的槍刀劍戟舞得漂亮,弓箭軟鞭用得獨到,大刀起舞更是堪比李逵,稱著鄉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本領遠超同行的幾人。

張三甲長至十五、六歲已成彪形大漢,氣力過人。父親對其寄予厚望,遂送他到楊什八郎村拜開州武林高手楊國昌為師,希望兒子學成歸來,能報效國家、光宗耀祖。楊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精心指導,將自己終生絕技悉數傳授給徒弟。

三甲悟性過人,尊師重道,刻苦求學,功力見長。他揮舞大刀時敏捷矯健,孔武有力;短兵相接毫不遜色,出其不意招招致命;禦馬射箭如履平地,百步穿楊。縱是師父與其過招,也要多加小心,謹防敗下陣來。

古有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今有張三甲馱樹疾行。張三甲一次馬上練功,手提大刀策馬奔騰於柳堤之上。手中變換招式,口裡呐喊助威,風姿颯爽,意氣勃發,不能自已,彎腰揮斧,一棵直徑盈尺的柳樹應聲倒下。張三甲一把抓住樹冠,打算策馬前行。奈何樹身過重,馬馱不動。興沖沖的張三甲抬腿下馬,扛起柳樹就走了三裡路程,脚步穩健,神色如常。

張三甲神力自此廣為人知,他的師傅更是對這個得意門生讚不絕口,直稱滿門弟子,唯三甲為罕見。不久,師父駕鶴西去。三甲又得杜回春經其指點,張三甲武藝更是突飛猛進。

光緒丁酉年,三甲赴鄉試得中武舉,全家慶賀,而後再參加會試。參加會試者多為富家子弟,賄賂考官更是屢見不鮮。一身布衣的他與眾人格格不入,成為眾人笑柄。承蒙上天眷顧,恭親王奕忻慧眼識人,料定三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主動將其收作門徒。會試那天,三甲憑藉高超武藝,奪得榜首。三甲一時聲名大噪,同級考生紛紛巴結。

殿試時,三甲憑藉一套自創刀法,惹得光緒帝讚不絕口,監考官也跟著點頭稱是。於是三甲一舉奪魁,成為開州府第一名武狀元,同時也是科舉制下最後一名武狀元。

此後,張三甲還與霍元甲切磋過武藝,不過他們那次比武和平常略有不同。他們賽前約定:張三甲蹲在地上任由霍元甲踢三脚,但凡他往後退一點,就算霍元甲贏,否則張三甲勝。比賽開始,霍元甲快速出脚,但是被張三甲巧妙避開。

霍元甲不甘,又踢出一脚。張三甲沒躲過生生受了,但竟是半點沒挪步。霍元甲不由得抱拳叫好,說不用踢了,自己認輸。可惜天妒英才,其後不久三甲便因病不治而亡。這也是他雖然兩招完勝霍元甲,卻沒有像霍元甲那樣千古流芳,反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原因。

誠如唐太宗所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舉制的實質就是一種文化鉗制。如果說封建小農是被土地禁錮,那讀書人就是被科舉所鉗制。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們把科舉及第看作畢生理想,甚至可與傳宗接代的家族使命相提並論。考試選官的模式下,榜眼就是財富,權勢的代名詞。但考生數以萬計,狀元卻只有一個,競爭之大,可想而知。

三甲作為千千萬萬科舉考生的縮影,其科舉之路正是封建統治下普通群眾的奮鬥之路。或許他的心裡除了光宗耀祖的家族責任,也有兼濟天下的國家情懷;或許他身體康健,也能像霍元甲那樣威震八方,名垂青史;也或許他就是一個忠心耿耿的禦前侍衛,守著武狀元的名頭,平淡一生。但這些都只是或許,事實就是在歷史這場大戲裏留給他的戲份太少太少,不管他此前多麼驍勇善戰,威風凜凜,萬般不願,他都得按照劇本安排,按時退場。

不得不再次稱讚古人的智慧,他們留下的很多東西總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經磨難後依然能熠熠生輝。現在的高考不也相當於科舉嗎?不過考官不是皇帝,而是成績。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考的難度也在不停加大。新高考下,綜合素質地位水漲船高,雙减政策的實施更是加快了人才的分流。現在學習應該比科舉難吧,不僅難學生,還得難家長。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船到橋頭自然直,走過一關算一關吧。畢竟人生不是在高考就是在高考的路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