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為何是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河北 108℃ 0
摘要:“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複出。”——這是曹丕稱帝後,曹魏群臣普遍對蜀漢的評估,蜀漢國小民貧,能稱得上名將的還有關羽一人,關羽既死,蜀漢無憂也!注意在這裡,曹魏群臣對蜀漢的評估,只是著重於關羽身上,而作為蜀漢丞相兼軍師的諸葛亮,根本沒被放在曹魏群臣眼裡。是諸葛亮本事不行嗎?下麵書生就給大家總結一下,蜀漢為什麼最先滅亡?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複出。”——這是曹丕稱帝後,曹魏群臣普遍對蜀漢的評估,蜀漢國小民貧,能稱得上名將的還有關羽一人,關羽既死,蜀漢無憂也!

注意在這裡,曹魏群臣對蜀漢的評估,只是著重於關羽身上,而作為蜀漢丞相兼軍師的諸葛亮,根本沒被放在曹魏群臣眼裡。

是諸葛亮本事不行嗎?還是曹魏群臣覺得諸葛亮名過其實?其實並非諸葛亮本事不行,也不是曹魏群臣有多厲害,而是關羽代表的並非是關羽個人,還有荊州,關羽既死,荊州一失,蜀漢就只能困守西南了!

下麵書生就給大家總結一下,蜀漢為什麼最先滅亡?

一、關羽失荊州,蜀漢無力回天

關於蜀漢的發展,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是在進行諸葛亮《隆中對》中所製定的策略進行。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諸葛亮的設想中,如果能够跨有荊、益二州,內修政理,外結孫權,等到天下有變(曹操身死或曹丕篡漢),就命一上將(關羽)從荊州出擊,然後劉備自己(或諸葛亮)出兵漢中,兩面夾擊,則曹魏必敗!

諸葛亮的設想基本上沒毛病,但也僅僅是一個設想而已,需要的外部條件甚多,首先需要孫權和自己一條心,保證東吳不在自己背後捅刀子,其次還要天下有變(曹魏政權發生大的變故),這兩條外部因素都不好實現!

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和孫權勾結,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潘璋部將馬忠所擒,被東吳所殺。關羽既死,荊州自然也失去了,諸葛亮所設想的“跨有荊益,兩面出擊”的計畫,還沒等到“天下有變”,就直接破產。

對於本就沒有多少地盤的蜀漢,關羽之死,荊州又丟了,對蜀漢的打擊有多大不言而喻!

荊州是蜀漢進攻曹魏許都的橋頭堡,原本北伐成功的概率有50%,但是荊州遺失之後,北伐成功的概率就只有25%,甚至還更低。

因為荊州在三國是必爭之地,經濟富庶,又有長江天險可守,既可以作為北上的橋頭堡,又可以源源不斷的為蜀漢提供兵力和糧草支撐,遺失荊州,蜀漢國力衰弱一半!

無論諸葛亮多厲害,一路北伐,終歸成功的幾率還是太小。到最後薑維北伐,實際上已經從進攻變成了自保,入主中原的概率微乎其微!

二、蜀漢國力衰弱,三國實力最小

在前面說到,荊州對於蜀漢政權十分重要,但是荊州遺失後,武漢政權就只剩下益州一個州。益州雖然大,但也僅僅只有106萬平方公里。而北方的曹魏則統一了北方,穩定了大後方,佔據了長江以北的九個州,地盤達到291萬平方公里。江東的孫權,控制區域有揚州,膠州,荊州三個州還有嶺南諸多地區,國土面積也達到145萬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蜀漢和東吳總地盤不但不及曹魏,實際控制地區也遠不及曹魏多,因為東吳的嶺南和蜀漢的雲南貴州一代,基本是屬於沒有開發的蠻荒地帶,雖然暫時納入吳,蜀兩國統治範疇,但實際上,蜀漢控制區域不過成都周邊和漢中,吳國控制區域不過揚州一州,綜合來看,魏國的實力遠勝於吳,蜀兩國。

另外,封建時代的國力比拼,主要是人口的比拼,魏國佔據了北方的中原地區,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統治中心,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在260年前後,魏國共有人口443萬,吳國有230萬,而蜀國則只有94萬人口,吳,蜀兩國加起來還不及曹魏,在人口上,蜀國無疑是最弱小的。

與人口相對應的是軍隊的數量,同樣是在260年前後,蜀國的常規軍隊達到40萬以上,分佈在漢中,荊州,揚州等各條戰線各十萬,除此之外,還有10萬常規作戰部隊。而吳國則有阿兵哥23萬,蜀國阿兵哥不過10萬。

封建時代的戰爭,打的就是人,人口和軍隊數量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如果魏蜀兩國拿出全部的國力拼殺,10萬對40萬,結局可想而知。

蜀國的實力最為弱小,雖由劍門天險,但是諸葛亮死後,蜀中已無大將,所以必然會第一個走向滅亡!

三、蜀中無大將,人才凋零

前面說到諸葛亮死後,蜀漢已無可用人才,所以必然會走向滅亡,但是在諸葛亮死之前,蜀漢可用人才也不多啊!

五虎上將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神乎其神,但是其綜合實力不過與曹魏五子良將相匹敵,除此之外,蜀中再無大將,而曹魏方面卻還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真,曹純等曹氏宗族大將,在實力方面碾壓蜀漢。

尤其是在關羽起後五虎將相繼去世,蜀中在無大將可用,而謀士方面,最早跟隨劉備的孫乾、糜竺等不過碌碌之人,後來也僅有臥龍鳳雛堪當大任,龐統去世後,諸葛亮大權獨攬。而曹魏方面,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籠絡了一大批謀士,尤其是穎川派謀臣,在曹魏陣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東吳方面,江南文采風流,也有魯肅,周瑜,陸遜等人物。

蜀漢除了人才凋零之外,蜀漢的大臣們還有黨爭,荊州派和益州派相互攻訐,不僅不為國出力,還相互之間下絆子。劉備和諸葛亮在世時,還能鎮住局面,他們一死,蜀國內政逐步陷入混亂,無可救藥。

要說荊州派和益州派的衝突,主要還是源自於劉備和諸葛亮,因為荊州派是劉備的老班底,而益州派則是益州本土的投降派。諸葛亮和劉備重視荊州派,而打壓益州派,但是益州派又多出自益州豪族,這就導致政權與世家大族的衝突日益激化,導致最後益州派投降者居多。

四、劉禪昏庸,朝臣無能

在蜀漢前期,有諸葛亮坐鎮,雖然北伐不成功,起碼有自保之力,諸葛亮去世之後,後主劉禪執政,已經無法壓制住荊州派和益州派之間的衝突,薑維雖繼承諸葛遺志,已經是無力回天。

諸葛亮死後,益州派人士譙周率先發表投降的言論,發表了著名的《仇國論》反戰宣言,明確表示對北伐曹魏的強烈不滿,矛頭直指向支持北伐的薑維。從此益州派集團的投降趨勢日盛,畢竟在東漢末年那個門閥大族統治的年代,無論是誰佔據西蜀,他們都不會少了榮華富貴,只不過換了個領導人而已。

薑維執意北伐,不僅僅是觸動了益州派人士的利益,蜀漢的底層人民,對於北伐也是怨聲載道,因為蜀漢統共就94萬人口,但是卻要養活10萬常備軍隊,還要時不時的從民間補充,沒九個人就要養活一個阿兵哥,七戶就要供奉一個官吏,蜀國人民實在負擔不起。在這樣的背景下,益州派的投降人士佔據了上風。

除此之外,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不理朝政,排擠主戰派薑維,以至於逼得薑維種地去了,於是曹魏就抓住機會趁機伐蜀。

當鐘會要在關中治兵時,薑維就上書劉禪要求加强前線和漢中的防禦。但是劉禪沒有當回事。一直到鄧艾、鐘會等人分兵三路南下伐蜀時,劉禪才醒悟過來,派了廖化等人去協助薑維。但是為時已晚,鐘會大軍一路凱歌,攻下了漢中。不過在鄧艾大軍到達成都之前,劉禪還是有機會的。南中督霍戈請求支援諸葛瞻,但是劉禪不許。以至於最終鄧艾兵不血刃拿下成都,從此蜀漢滅亡。

後主劉禪的昏庸,和蜀漢群臣的相互攻訐,共同造成了蜀漢最後的滅亡。

結語

蜀漢是三國中第一個滅亡,從關羽失荊州時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荊州既失,蜀漢只有依靠劍門天險自保,諸葛亮縱有天縱之才也只能暗自興歎。

諸葛亮雖為一代賢相,但是卻沒有識人之明,任人唯親,以至於他死後為荊州派和益州派相互攻訐埋下了隱患。

後主劉禪昏庸,不過守成之主,三國亂世,必然沒有能力保住蜀漢。

總而言之,蜀漢之所以最先滅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導致的,並非諸葛亮一人就可扭轉乾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