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明白,控制血糖對自己的健康是多麼的重要,血糖高起來,對自己健康的影響是緩慢而持久的。
甚至很多學者的觀點都認為糖尿病對身體的損害不足為懼,最可怕的是因為血糖常年升高而出現的併發症。
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因為血糖控制得不好,慢慢地出現下肢遠端神經病變以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這些都會導致足部潰瘍或者深層組織破壞。
無論有沒有感染,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困擾,無論是生活中的不便,還是身體上的疼痛。
甚至在一些國外的研究中顯示,截肢手術中除了創傷之外有40%~60%的原因,都是因為糖尿病導致的。
特別是截肢患者中85%都是因為足部潰瘍。
在一些研究中顯示,我國5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現下肢動脈病變的人數已經高達19.5%,而60歲以上的患者當中,有35.4%的人出現了下肢動脈病變。
更為揪心的是我國糖尿病患者,一年之後就發生潰瘍的可能性達8.1%,這更需要得到我們的重視。
但是哪些患者更容易出現糖尿病足呢?這個問題很多學者都在積極地研究當中,曾有學者研究過211例糖尿病足住院的患者,在10年的隨訪當中逐漸發現了糖尿病足和截肢的相關性。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哪些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有截肢的風險?
一、年齡。
毫無疑問,年齡是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風險之一,隨著年齡的新增,截肢的可能性也新增了。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比較長,動脈硬化的發生率就更高,激素水准也隨之出現改變。
另外,同樣是碰到了損傷,年輕人的組織代謝率較高、修復能力較好,即使出現了損傷也能及時癒合,不過老年人的相關癒合能力就較差,損傷後需要的癒合時間也就延長了。
而且對於糖尿病神經病變來說,年齡的新增會導致病情加重。
二、感染。
糖尿病足壞疽的重要誘發因素就是感染。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自己身上出現破損或者感染之後非常不容易癒合,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抵抗感染能力低下。
由於微血管損傷,很多肢體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難以形成對抗細菌入侵的有效屏障。
甚至一個微小的物理性傷害,都會出現潰瘍或者感染,有的時候因為控制不好需要截肢,結局往往都會讓人非常遺憾。
三、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患者入院之後一般都會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這是非常客觀的名額,可以評定患者近幾個月血糖的控制情况。
但是如果入院的時候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水准較高,那麼患者糖尿病足需要截肢的風險也就越高。
另外,患者的預後也由於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而變差。
因為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時,血管內皮細胞的刺激和損傷是很嚴重的,另外也可以抑制細胞生長,同時會釋放大量終末糖基化產物,這些都會使血管壁增生狹窄進一步加重。
以上情况就是閉塞性動脈硬化症形成的基礎,而糖化血紅蛋白較高,也就意味著血糖控制欠佳就更容易出現血管的損傷了。
這也在側面反映出血糖控制的好壞與否,和糖尿病併發症發生是有密切關聯的。
還是好好控制血糖吧。
四、低蛋白血症。
有的患者飲食不規律,或者很少吃有營養的食物,導致身體中白蛋白缺乏,出現了低蛋白血症,這對傷口癒合是非常不利的。
糖尿病足患者大多都存嚴重的在血管和神經病變。
同時,伴隨著免疫功能减退,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以及代謝紊亂,會造成繼發性營養不良。
而且傷口癒合的過程需要很多營養支持,如果患者營養狀態不足以支持這些傷口癒合,往往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在人們和糖尿病的搏鬥當中,已經慢慢積累了很多經驗,特別是對糖尿病足的治療,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大家更加重視局部傷口的護理,也已經開展了很多新型敷料方面的研究,可以針對難以癒合的糖尿病足傷口進行治療。
可以說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療是多種多樣的,和傳統治療相比,現時的治療方案已經有了很大提高。
甚至有研究發現,需要截肢的患者人數比以前已經减少了75%,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糖尿病足已經完全控制好了。
截肢是一種高致殘、高致命的危險事件,隨著糖尿病足患者人數逐年增加,我們在生活中,更應該注意“三高”問題,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調整血脂。
希望糖尿病足的發生越來越少,需要截肢的人越來越少。
參考文獻
穀湧泉.中國糖尿病足診治指南[J].中國臨床醫生雜誌,2020,48(01):19-27.
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薑波醫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