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迪拜”的慶陽,煤儲量足够中國人用800年,到底是真是假?慶陽煤田真的能填補澳大利亞天價煤的空缺嗎?Hello,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地球君本君,今天我們來嘮一嘮這座古老的中國都市慶陽,看看是否真如傳聞所言,能够解决中國的用煤問題。
在談論這些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地瞭解下慶陽,慶陽是坐落在陝甘寧交匯處的地級市,面積為271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65萬,根據資料顯示2019年,慶陽地區生產總值為742.94億元,以上這些便是慶陽的基本數據,接下來我們往更深的去說。
關於慶陽這個名字,其實也是大有來頭的。有人說是因宋代政和年間,在慶州設慶陽郡而得名,也有人說是古時候慶州位於兩河交匯處,根據《易經》中的說法,水之北則為陽,說便有了慶陽之名。
今天的慶陽是中國的油氣大城,已經探明的油氣儲備高達40億噸,是同為鄂爾多斯盆地的延安的1.7倍,榆林的6.7倍,寧東地區的80倍,如果把油氣分開來算,那麼慶陽的石油總量為32.74億噸,幾乎佔據了整個鄂爾多斯盆地的三分之一,瓦斯方面,初步估算1.36萬億立方米,占鄂爾多斯盆地煤氣層總量的30%,既然提到了煤氣層,那便不得不提慶陽的煤炭資源了。
慶陽的煤炭資源同樣豐富,已經確定的總量為2360億噸,占整個甘肅地區的94%,占鄂爾多斯盆地11.8%,占全國煤炭儲量的4.23%,看到這可能有小夥伴覺得,才占了全國煤炭總量的4.23%,怎麼可能够全中國開採800年呢?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號稱足够開採800年的慶陽煤田是以一年開發生產1億噸煤炭為前提,這樣的開採規模已經足够讓慶陽具備成為億萬噸級別大煤田的資格,然而慶陽煤田帶來的收益還遠不止於此。
留意世界貿易新聞的小夥伴可能會知道,此前中國每年都會用大量的資金從澳大利亞那購買煤礦,但是隨著中澳關係的惡化,澳大利亞煤礦對中貿易也愈發的困難,那慶陽煤田能否填補這個空缺呢?下麵咱們就直接用最直觀的數據來說明。
根據資料顯示,2019年整年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炭為7700萬噸,其中以冶金煤和動力煤為主,2020年1月至於8月,我國再次以高價從澳大利亞進口7043萬噸煤,其中冶金煤3160萬噸,動力煤3860萬噸。
可說來也巧,慶陽煤田生產的煤主要就是以化工煤和動力煤為主,雖然從今天的產量上來說,不能完全填補澳大利亞煤礦的空缺,但是卻可以很大程度上地緩解中國的煤炭壓力,此外慶陽的礦產資源也同樣豐富,其中包括白雲岩、石英砂、石炭等十幾種礦產資源,所以單從資源儲備上來說,慶陽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得天獨厚,然而慶陽的資源又是怎麼來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還得從鄂爾多斯盆地的歷史說起。鄂爾多斯盆地盆地北鄰大青山陰山,南到秦嶺,西至六盤山、賀蘭山,東接太行山和呂梁山。豐富的資源形成可以分為五個時期,太古代到早元古代時期,盆地底層逐漸成型。
到了元古代中晚期,底層裂谷開始發育分裂,然後到古生代,大華北盆地開始沉積,接著鄂爾多斯內陸湖盆地開始形成,最後到新生代盆地改造,這些個專業名詞看上去非常的生澀難懂。
但簡單的來說便是鄂爾多斯盆地的地殼從形成到斷裂到成湖再到斷裂的過程。就好比我們日常中建造房屋的水泥,用水攪拌成泥漿,然後乾枯斷裂再攪拌,如此反復下,地層不斷沉降、凹陷最終形成了鄂爾多斯盆地,也成為了一個聚寶盆。
說到鄂爾多斯盆地,我們就不得不提下黃土高原,相信大家對黃土高原這個名字都非常熟悉了,它多次出現我們初高中的歷史課本中,而黃土高原正是鄂爾多斯盆地的另一個名字,可鄂爾多斯不是盆地嗎?怎麼又跟高原扯上關係了呢?
鄂爾多斯盆地被稱為高原是因為這裡的海拔確實可以被稱為高原,但是整體體型又是一個盆地,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個放在高處的碗,雖然海拔高,但是依然不能擺脫是個碗的事實,地球君這樣說,大家是不是對鄂爾多斯盆地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呢?
可問題也接踵而來,黃土高原不是一片荒漠,常年被風沙侵蝕嗎?這樣的話開採資源豈不是要在艱難的自然環境下進行,其實關於這個問題,不是沒有科學家想過,甚至還有很多針對黃土高原的修復工程。
雖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修復工程初顯成效,毛烏素沙地也即將消失,但是水源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脆弱的環境還在日益加重,所以即便深知地下埋著大量資源,國家的首要任務依然是以治理沙土,保護環境為主。
而事實也證明國家的决定是對的,我們來看看今天的油城大慶,大慶油田早就沒有了當年的風光,再看看煤城鶴崗,房價一跌再跌,可就是沒人買。
其實我們平心而論,今天的中國缺少的真的是資源嗎?或許環境修復問題才是我們最應該解决的問題。不知道大家覺得地球君分析得在不在理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