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5日《莆田僑鄉時報》文獻名邦04版
抗倭英雄彪史册(下)
▲薛志華陳國洪《戚繼光》
九月十八日,戚繼光命令士兵們腿上綁個沙袋,一天只行軍二三十裏就停下休整,有意讓倭探獲悉,回報倭寇首領,麻痹倭營防禦。
九月十九日,當戚家軍行軍至莆田江口時,戚繼光命令士兵們放下腿上的沙袋,讓阿兵哥備足戚光餅。戚光餅是戚家軍為了行軍打仗準備的乾糧,把光餅烙制成中間帶孔的烙餅,然後用繩子把烙餅串起來,背在身上可邊行軍邊充饑。戚家軍馬不停蹄急行軍,部隊經過囊山寺時,戚繼光兵分二路,一路令把總張諫、葉大正、金科、曹南金等帶兵1600人與中軍王輔、百戶張元勳配合,留在烽頭(今涵江),限令二十日黎明寅時埋伏寧海橋北,聞鼓即刻進攻。戚繼光則親率把總吳進忠、胡大受、陳子鑾、陳大城、王如龍、童子明等一路主力,在十九日偃旗息鼓,由囊山寺間道直插興化府城。當時阿兵哥行軍辛苦,擬在城外宿營,戚繼光認為倭寇偵探分佈很廣,駐城外容易洩密。分守翁時器也以客兵遠道來支援,不敢催促出兵進攻,戚繼光說道:“殲窮寇與方張者不同,方張者勢眾,能分襲,須正以臨之,使其狡不得逞,傷弓之鳥,遲則揚矣,所謂拙速,所謂速雷也。”於是傍晚入城。當晚,地方官吏宴請戚家軍將領,戚繼光一方面暗示阿兵哥抓緊休息,一方面從容赴宴,以示不進兵,藉以麻痹倭寇偵探,使林墩倭匪疏於防備。夜半,戚家軍在東門內東大路集合,乘月色悄悄出城,經闊口、嶽公、港利、進入洋城,避開港利海尾至清浦的輪渡海上碼頭,繞道直插清浦。
這天晚上,西洪村突然一片靜寂,靜寂得令人心悸,一輪圓月升起來,掛在忽明忽暗的烏雲中,月華如凍,靜靜傾瀉在默默流淌的木蘭溪下游的警衛橋下。
清晨四點多,當戚家軍進入西洪時,被守衛在西洪的倭寇發現,立即集合大隊列陣西洪保安橋橋頭抵抗。西洪通往林墩一帶,河網縱橫,路狹橋窄,行軍只能魚貫而行,攻擊只能縱隊進行,無法運用戚家軍擅長的鴛鴦陣。
警衛橋位於木蘭溪下游,橋長十幾米,橋面只有二塊石板橋石,易守難攻,倭寇據險守橋,前哨官周能率前哨部隊手持戚氏軍刀,勇往直前,用最原始的血液和本能率先沖上橋,與倭寇展開殊死相搏,幾百把軍刀寒光閃閃,幾百條軀體在警衛橋與倭寇激烈碰撞;雙方烦乱在一起,纏繞在一起,鮮血飛濺,激戰歷時一個多小時,三進三退,前哨宮周能等90多人壯烈犧牲。在千鈞一髮之際,戚繼光親自督戰,戰鬥异常激烈。在當地老百姓支援下,戚軍阿兵哥游水奪渡,前後夾攻,才將橋上倭寇擊退,奪取了警衛橋。
戚家軍乘勢攻進龍花村,龍花與林墩橋頭是倭寇據險固守的最後一道屏障。戚家軍在龍花村和倭寇短兵相接,幾千名阿兵哥展開最原始、最殘酷、最血腥的白刃戰,幾千顆喉嚨一齊呐喊,你無法分清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身邊不斷有人倒下,你無法分清是自己還是敵人,身邊就會有軍刀向你砍去;雙方幾千雙腳踩踏著大地塵土升騰遮沒了天空,雙方幾千把軍刀揮舞著,刺向穿不同顏色衣服的軀體,刺殺聲響砌雲霄,戰場上鮮血橫流,屍橫遍野。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蟄伏在寧海橋旁的戚家軍把總張諫、葉大正、金科、曹南金等帶兵1600人也發動進攻,對林墩倭巢兩面夾擊,倭寇大敗。戚家軍士氣更加高漲,越戰越勇,艱難地奪取了林墩西大橋。
▲戚繼光橫戈馬上行朱成淦/畫
這時被打散在西洪一帶的倭寇,不甘失敗,重新集結,抄襲戚家軍陣後,戚家軍後陣數百人亂了陣腳,戚繼光怒斬退縮的哨長劉武等14人,身先士卒,奮勇作戰,連殺了二十幾個倭寇,士兵們見主將如此拼死奮戰,也奮不顧身,拼死戰鬥,重振軍心,擊潰抄襲的倭寇,解除了後顧之患。
戚家軍乘勝追擊,兩面夾擊,攻破西洪、林墩、江東、橋兜、龍花等倭營60座,倭寇四散逃命,落水淹死不計其數。由於戚繼光善於用兵,輕堵林墩和江東通往黃石的大道,有意讓一部分殘倭向黃石方向南竄,鬆懈殘倭負隅抵抗的鬥志,讓殘倭在逃竄中殲之。
南逃的600多倭寇逃入北辰宮和窑兜鄉(今瑤台村)一帶,戚家軍乘勝窮追,殲滅了逃入北辰宮的倭賊,其他倭寇潰敗,逃至窑兜鄉,慌不擇路,躲進磚瓦窑。戚家軍用火攻瓦窑,將其逃倭全殲。
還有2000多人被打敗的殘倭乘海水漲潮時,倉惶從寧海港口渡海逃脫。
林墩之戰,戚家軍連克林墩、江東、龍花、西洪、橋兜等倭營60多個,共殲倭寇2030人,救出被擄男女百姓2144人,繳獲了火炮十幾門,殲滅了倭寇有生力量,使倭寇聞戚喪膽。
“戚公以半日的時間,就殲滅了巨股倭寇。全莆田人民,喜出望外,中午凱旋入城,城中士大夫已在熙寧橋上迎候,彩旗彩門,紛呈於街衙兩側,作為犒師禮物,以表示全莆田人民的欽敬和感激,路上行人紛紛,扶老攜幼,要瞻仰戚將軍的英姿和勁旅的軍容。所過之處家家戶戶,陳設肴饌,以招待勞苦功高的全體戰士。”(《福建史稿》下册,第247頁)
為了緬懷戚繼光的豐功偉績,鄉賢林兆恩在林墩捐地30畝,為戚繼光立生祠,建戚公祠,也就是如今的省國防教育基地,抗倭古戰場遺址,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林墩戚繼光紀念館,像這樣的紀念館莆田相繼建了三十多座,並把殲滅倭寇盤踞的寧海港,以戚繼光號南塘為命名,改為“南塘湖”,使世世代代人民永遠銘記戚家軍。
林墩大捷,是戚家軍用血肉之軀為莆田人民安寧而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是戚家軍入閩作戰以來最為慘烈、最為悲壯的一場戰鬥,也是中華民族不畏任何艱難險阻,軍民同仇敵愾,抗擊外來侵略英勇奮戰的真實寫照。
十月廿五日,戚家軍班師回浙。
十月底,倭寇趁戚家軍回浙之機,再次進犯福建,一路從福清登入,一路從三江口南線登入,直指興化府。
為了抵禦外來侵略,抗倭將領孔兆熙率部屯兵寧海港口,以木蘭溪沿海岸的江東西成寺作為臨時指揮部,與倭寇進行英勇奮戰。作戰中,孔將軍組織當地羣衆,軍民聯合,沉著應戰,以少抗多,先後在江東祁境、東什、西什、環浪等地與倭寇進行十三陣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捨身殉國。英雄壯舉義薄雲天,成千上萬只飛燕守護英雄身軀,村民為了緬懷孔將軍等抗倭英雄的壯舉,在孔將軍犧牲的古戰場遺址立祀紀念,命名“飛燕府”。2005年4月,抗倭古戰場遺址飛燕府和西成寺被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政府評定為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廣東總兵劉顯奉命從江西來援,屯兵江口。十一月廿八日,劉顯派8人健卒與府城聯系,途中被倭寇擒殺,倭寇冒充健卒混進府城,時至四更,潜倭殺死北門府兵,大開城門,倭寇蜂擁而入,同知奚世亮、訓導盧堯佐戰死。倭寇在城中大肆焚燒掠奪,殺害軍民3萬多人,其中包括19名進士,53名舉人,356名庠生。興化府失陷,是全國第一座府城被倭寇攻陷的城府,令朝野震驚。朝廷命譚綸巡撫福建,俞大猷、戚繼光為福建總兵和副總兵與劉顯協同來莆剿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一月廿九日,盤踞府城的倭寇因城中斷糧,屍骸遍地,腥穢不堪,財物已焚掠殆盡,便弃城進踞崎頭為巢。
同年四月二十日,俞大猷、戚繼光大軍抵達莆田,當夜四更,兵分三路進攻五黨嶺側嶺,倭寇慘敗,退入許厝,戚繼光順風用火攻,共殲倭寇2300多人,繳獲器械3900餘件,救出被擄群眾3000多人。次日總哨胡守仁追剿殘倭,擒斬171人,其餘殘倭逃往仙遊,明軍大勝。廿三日明軍凱旋回興化府城。六月,俞大猷、戚繼光、劉顯率兵清剿其餘倭寇,殲敵於仙遊,倭患始平。如今林墩戚公祠、西洪保安橋、林墩西橋、古寧海港口、寧海橋、飛燕府、西成寺和山一洞等抗倭古戰場遺址群,都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每年都有許多中小學生和有識之士前往參觀和盛世思危教育。
今年是戚繼光入閩剿倭459年,我們要緬懷戚繼光,不忘戚家軍,居安思危,牢記倭患歷史。同時要世代記住,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為了掠奪資源,大和民族有著極强的對外侵略基因,幾百年來都是一脈相承。縱觀他們的侵略,也都是實施極其兇狠、殘忍、貪婪、野蠻的侵擾,進行大肆燒殺搶掠,焚毀房屋,劫奪財物,姦淫婦女,無惡不作的擴張侵略,其滔天罪行與日本軍國主義有著共同本質,兩者都是奉行“殺人、劫財、強盜”為覈心的“武道士”精神。“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勿忘歷史,吾輩當自強!
-END
莆田僑鄉時報
一扇打開鄉情的視窗
見習編輯:林怡萍
編審:鄭育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