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日,費玉清在臺北舉行了《2019告別演唱會》最終場,65歲的他宣佈了正式封麥,為他出道46年的唱歌生涯畫上了句號。
自2018年9月27日,費玉清向公眾表達自己退休意願的時候,他一地一地正式向“知音們”辭別,從年初唱到年尾,從江南唱回臺北。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這一天終究還是來到了。
在那告別的舞臺上,他一度情難自控淚流滿面。
“謝謝大家,慢走,我們後會有期。”
回望出道47年的演藝生涯,費玉清的一首《一剪梅》可謂是紅遍了大江南北,當時的傳唱度可謂是人人熟知,大街小巷都被這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所吸引,費玉清也是憑藉著這首歌被大家熟知。
曾經的他也是憑藉著這首歌,他榮獲了央視春晚的邀請。
但是由於個人原因,費玉清拒絕了春晚的邀請,所以導致了年輕的費玉清沒有在內地打下群眾基礎。
然而,就是因為費玉清的“讓位被擠走”,使得另一比特沒有知名度不太高的歌手,從臺灣趕來內地表演,知名度一時間便漲了上去。
那就是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
這首美好童年的歌謠,可以說是一代人的記憶,韻味低沉的音蠱可以說虜獲了不少觀眾的耳朵。
據悉,這首歌曲的靈感來源於潘安邦的生活經歷,當時潘安邦的公司為了他一首好的傳唱度高的歌曲,專門找來了一比特很有實力的製作人葉佳修,專門給他寫歌詞。
葉佳修為了歌曲能够更加貼合歌手,就想到了從歌手生活中拾取靈感這個方法來進行包裝。
當時,潘安邦講述了自己小時候和阿罵的故事,使得葉佳修感觸很大,於是他思如泉湧立刻提筆寫下了這首歌的靈魂所在。
整個創作過程中僅僅用了10分鐘的時間,便成就了這首催淚經典歌曲。
也真是因為這首歌,潘安邦登上了春晚的舞臺,立刻有了一股不可收拾的速度被傳唱開來,被更多人所熟知。
作為一名音樂創作者,潘安邦的作品遠不止這首,但是唯獨這一首歌曲最火,可以說他憑藉著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
或許是因為娛樂前魚龍混雜,不願這樣發展的潘安邦,在1993年便選擇了退隱經商,到美國發展,並在那結婚生子。
然而不幸的是,2013年,潘安邦因腎癌去世,終年52歲。
但是《外婆的澎湖灣》一直蕩漾在大家的腦海中,從1979年被創作完成,並在春晚演唱後,可以說這首歌已經有了40年的時間了,從創造完成到現在,這首歌至今都在流傳,算下來已經有了高達9億的收入。
去世後的他,希望落葉歸根,為了完成自己的遺願,妻子和兒子帶著他的骨灰回到闊別20多年的澎湖灣,並將他骨灰的一部分放入貝殼容器中,在法師的誦經之下,包船出海。
將他的骨灰撒到了西嶼內垵外海,讓他的遺骨永眠於外婆的澎湖灣。
也是憑藉著那首《澎湖灣》當地成為了旅遊景點,當地政府多年前設立了澎湖灣主題公園,有著陽光、沙灘、海浪的美麗地方。
除此之外,海岸邊的地上還嵌著《外婆的澎湖灣》的光碟影像,並且修建了潘安邦小時候在阿罵身邊嬉戲的場景銅像。
可以說,憑藉著這番名氣,每年都會給家鄉帶來上億元的收入,為家鄉做了不少的貢獻。
潘安邦生前最後的微博也表示了對生命的感恩:
“常常感歎上天對我們的眷顧,辛苦奔波的旅程後,一碗清粥,半塊餅,幾個青菜,頓時讓疲憊的身體舒暢,心靈平靜慰藉,感恩,才是常態。”
或許,這正是他所嚮往的寧靜生活吧!祝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