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崗武松喝了18碗酒,外加2斤熟牛肉,正常人能吃下這麼多嗎?

江西 78℃ 0
摘要:說到《水滸傳》中最經典的名場面,當屬武松打虎了。武松能徒手打死一隻大老虎,實力可見一斑,也由此成為民間交口稱頌的一等一的好漢。就連偉人也多次提到武松,號召大家要學習景陽岡上的武松。可以說是武松的心聲了。那麼打虎之前,武松到底喝了多少碗酒呢?那麼,一般人能像武松這樣,吃兩斤熟牛肉,外加十八碗酒嗎?

說到《水滸傳》中最經典的名場面,當屬武松打虎了。

作為百獸之王,老虎的形象是“兇猛無敵”和“不可戰勝的”。正所謂“龍爭虎鬥”,其地位一直和龍相提並論,如果說龍代表了帝王,那麼虎便代表了最高階的武將。比如蜀漢有五虎上將,梁山也有五虎上將等。

囙此,但凡能擊敗老虎的人,毫無疑問都是英雄,比如“飛將軍”李廣,就是因為射虎而聞名天下;東吳大帝孫權,也是因為擅長射虎,被眾人稱頌,蘇軾詞中就寫道:“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照科學統計,一隻成年老虎的掌擊力量是1000kg左右,咬合力為500kg上下,相當於普通成年人的八倍,平均速度為22米/秒上下,比人類速度巔峰的博爾特還快兩倍多。武松能徒手打死一隻大老虎,實力可見一斑,也由此成為民間交口稱頌的一等一的好漢。

就連偉人也多次提到武松,號召大家要學習景陽岡上的武松。

武松能徒手打死一隻老虎,主要原因自然是他高超的武藝,《水滸傳》雖未提及武松來歷,但是按照名人考據,武松出身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集大成者,自然拳脚了得。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武松在上景陽岡之前,好好喝了一場酒。

我們常說,酒壯慫人膽,酒是英雄膽。人情世故和兇猛如虎的社會現實‬中,大多數男兒往往要壓下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卑微的活著,但是一旦給他們一碗‬烈酒,他們分分鐘就變成了無所畏懼的戰士。武松亦如此。

如果不是酒壯膽,武松能不能順利打下這只老虎,就不好說了。《水滸傳》裏寫道,武松趁著酒勁,打死了老虎。打完之後,只覺渾身酸軟,酒全散了。可以說是武松的心聲了。

那麼打虎之前,武松到底喝了多少碗酒呢?

《水滸傳》中說,武松在回清河縣的路上,路過景陽岡,可是連喝了十八碗酒,看到這個數位,恐怕大多數人都要咂舌了,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居然還能脚不軟心不跳,打死了一隻百獸之王?

那麼,一般人能像武松這樣,吃兩斤熟牛肉,外加十八碗酒嗎?

武松喝的啥酒

眾所周知,今天市面上的酒,分為兩種:蒸餾酒和非蒸餾酒。白酒即是蒸餾酒,度數都很大,一般都是四五十度;而非蒸餾酒,則包括黃酒、啤酒和葡萄酒,度數相對較低。

黃酒度數一般在9-15度上下,出名的如山東即墨的老酒,紹興狀元紅,紹興女兒紅等等,度數都不會超過20度;啤酒度數則更低了,一般都在12度以下,即使號稱“奪命大烏蘇”的烏蘇啤酒,平均度數也不過13度。

中國酒的歷史,可謂悠久,早在商周時期,中國人就創造了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生產酒,但此時的酒,都是非蒸餾酒,直到明朝時期,才出現了蒸餾酒。

也就是說,明朝之前,中國人喝的酒,都是非蒸餾酒,主要為黃酒和米酒,最高度數,也不過是15度!

宋朝時期喝的酒,更完全是黃酒了。雖然當時喝的酒,也叫做“白酒”,但其實這些酒,本質上卻是黃酒。只是因為用大米發酵而成的,顏色是白色,才叫“白酒”。

當然,這些黃酒,都是上層貴族喝的,下層百姓和平民喝的,大多數都是醪糟,也就是甜米酒,這種酒是用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發酵而成,味道甜美,含酒精量更低。白居易詩裏“一翁香醪新叉芻”說的,便是醪糟。

所以,武松喝的酒,只是黃酒或者米酒,甚至是醪糟,度數最多不過15度。對於一個彪形大漢而言,十八碗醪糟的酒精度,似乎並不算什麼。

十八碗有多少

看完酒的種類,我們再看看,武松喝的酒,數量上到底有多少。

現在我們在隨便一個博物館,都能找到宋朝時候的酒碗,以宋代吉州窑的斗笠碗為例:這個碗滿打滿算也就能裝兩百毫升,大概四兩酒,和現在一個普通大排檔的塑膠水杯差不多。

景陽岡上,武松喝了十八碗,按照吉州窑的斗笠碗來算的話,武松大概喝了五六斤酒,換算成啤酒的話,也不超過十瓶啤酒。

十瓶啤酒加兩斤牛肉,對一個成年人來說,絲毫不成任何問題。對於現在的吃播主播而言,連最低限度都算不上。

所以,“十八碗酒”的故事,其實是有點幽默的:彪形大漢武松,在景陽岡喝了十瓶啤酒,就耍起了酒瘋,執意上崗。知道真相的讀者,眼淚都要掉下來。

其實,武松在景陽岡上喝的酒,並不是最多的,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後,被刺配孟州,結識了“金眼彪”施恩,為幫施恩報仇,武松在快活林上演了“醉打蔣門神”的好戲。前往快活林的路上,武松為了將武功發出來,逢店便喝三碗酒,前前後後喝了三十多碗酒,相當於二十多瓶啤酒!是景陽岡的兩倍!

即使喝了這麼多酒,武松還能將蔣門神打個皮開肉綻,其酒量不可謂不高。

其實,梁山上武松的酒量並不是最好的,阮小七和魯智深等人,酒量都比武松好。阮小七喝酒的功夫,整個梁山都佩服,梁山招安時,他和十多名手下喝掉了108壇酒,阮小七一人,便喝掉了十多壇!

“花和尚”魯智深,也是酒中豪傑,他在五臺山修行時,遇到買酒挑夫,便一次性將兩桶酒買下,一口氣喝了個乾淨。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過如此。

《水滸傳》中武松喝酒的文學手法

其實,除了酒的數量外,武松喝酒的場景中,還有一處不合常理的地方。

一般人喝酒到半酣,再至全開,膽量會越來越大,力氣則會越來越小,真正喝醉時,全身如泥,使不出一絲力氣。

武松喝了十八碗酒,也就是十瓶啤酒,卻還有很大的力氣,打死一隻百獸之王,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畢竟武松喝的是穿腸毒藥,而不是興奮劑。

那麼,《水滸傳》中為何要這麼寫呢?

其實是有一定的誇張成分在裡面。

文學作品中,為了突出一個人的形象,新增故事的張力和戲劇性,往往喜歡用誇張性的言辭和描述,來誇大其詞。

就像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言,文辭所被,誇飾恒存,“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

飛流可下三千尺,千里江陵一日還。

這種誇張式描寫,常見於各種各樣的作品中。比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有82斤重,李元霸的大鐵錘,重達320斤,趙子龍單槍匹馬,就能獨闖龍潭,在曹軍中殺個七進七出,魯智深力氣蓋世,雙手合抱,就能倒拔一棵大垂柳。

當然,這樣的誇張式文學語言,不僅是中國作品的獨有,在西方文學中,也屢見不鮮。

早在古希臘荷馬時代,就見諸文字中,阿喀琉斯全身如同鋼筋鐵骨,刀槍不入,赫克托爾的長矛鋒利無比,能穿透七層青銅盾牌;北方的維京大力士,可以只手推動一艘巨船,西邊的凱爾特人,可以縱馬越過十幾丈寬的大懸崖。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中國古代能有那麼多“千杯不醉”的酒鬼了,曹操對酒當歌,蘇軾把酒問青天,杜甫白日縱酒放歌;阮籍能一次性盛飲百杯;李白更厲害,會須一飲三百杯;到了王維這裡,便是新豐美酒鬥十千了。

這種數位上的描述,只是一種突出人物形象的必要修飾而已,切不可當真。

所以,《水滸傳》並沒有被稱為紀實文學,而是被稱為魔幻主義文學作品,形同《百年孤獨》和《白鹿原》。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十八碗酒和兩斤熟牛肉對於一個常人而言,並不是什麼難事,對於飲啖兼人的梁山好漢而言,就更不值一提了。

但是,好漢喜歡喝酒,卻並不等同於喝酒了才算好漢。

作為穿腸毒藥,酒對人身體的傷害,不言而喻,舉杯消愁愁更愁,適度飲酒解憂即可,切不可圖一時之樂,暢飲不克制,親人兩行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